我們知道,司馬遷撰寫《史記》,常常從當時流傳於世的戰國秦漢故事中選取內容寫入書中,劉邦換食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這個故事信用度很低,也很拙劣而不合情理,所以明白人一看就覺得好笑。根據我對這些戰國秦漢故事的理解和再構築,再結合對於當時楚漢雙方內情的分析來看,陳平的離間計,可能始終與收買項伯有關,應當是另一種景象。
陳平對於楚國政權內部兩大政治勢力的分布和對立,對於項羽、項伯和范增的個性為人瞭若指掌,他所制定的離間之策,就是在支撐楚國政權的兩大政治勢力之間製造不信,收買項伯,讒言范增,惑亂項羽,最終將范增排擠出局。
項羽政權,主要依靠兩種政治勢力的支持。其一是項氏家族及其姻親,歷史上留下姓名的,有項伯、項莊、項它、項聲、項冠、項悍等人,項梁死後,他們始終圍繞在項羽左右,掌握軍隊和政權,是支撐項羽政權的核心力量。這批人,就是陳平為劉邦分析項羽用人唯親時所說的「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項伯是項羽的叔父,項氏家族的族長,項梁死後,項伯成為項羽政權的第二號人物,項氏家https://www.hetubook•com•com族勢力的代表,最為項羽所倚重和信任。
遺憾的是,項伯與范增的不和,由來已久。從鴻門宴開始,到分封劉邦為漢王,項伯一直袒護劉邦,處處摰肘范增,兩人間的矛盾,愈來愈尖銳。而項羽呢,年輕氣盛,缺乏政治長才,也少有政治經驗,他不能居中調和手下兩位最主要的大臣間的矛盾,也未能處理好項伯和范增所代表的兩種政治勢力間的關係。他感情用事,在關鍵時候始終偏向於項氏家族,他自負於自己的軍事天才,不能放手放權於他人,結果是使有能力的外姓部下紛紛離去。
范增是有預見的賢明策士,他一方面希望項羽疏遠項伯,另一方面也感到無能為力。他瞭解項羽,項羽畢竟是一年輕武將,長於軍事而短於政治,長於用力而短於用智,在長遠的戰略決策和複雜的人事選用上面,缺乏眼光,不能正確地決斷。他清楚項羽,項羽是項氏楚國貴族的千里駒,他的縱橫馳騁,上下起伏,都離不開項氏家族。成也項氏,敗也項氏,或許就是項羽的宿命。
「回顧這些往事,可知秦國是何等的巧妙而六國是何等的拙劣。使用間諜,一方面是相當www.hetubook.com.com艱辛的努力,另一方面稍微掉以輕心,就會被間諜趁虛而入。當然,也不是沒有防範的辦法,只要君王明察,減少對於倖臣的寵幸,離間之計就會被識破。不過而今眼下,如同項伯這樣的人,身是骨肉至親,位當樞要之任,日夜與君王休戚相處,旦暮為敵方行間說項,對於這種是蛀蝕樹心的全蠹,即使是英明的君王,怕也難以識破啊。」
窘急的劉邦,與陳平商量應對之策。陳平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以後,正式向劉邦提出了離間楚國君臣的反間計。陳平對劉邦說:「楚國內部有可以為我所亂的地方。項王陣營中,忠直敢言、堪稱棟梁的有能之臣,不過范增、鍾離昧、龍且、周殷等數人而已。項王為人,多疑好嫉,易受讒言影響。大王如果能夠拿出數萬斤黃金,用反間計離間項王君臣,使他們彼此疑心,必然會起內訌而自相殘殺。我軍乘亂舉兵攻擊,楚軍必定可以被擊破。」
劉邦同意了,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任其自由使用,不問出入用途。
支撐項羽政權的另一種政治勢力,是長期隨同項梁項羽征戰的各路楚軍將領,可以舉出姓名的,有范增、陳嬰、龍且、鍾離昧、周殷等人www.hetubook.com.com。這一批人,多出身於舊楚國地區,憑藉個人的能力和功績在楚國軍隊和政權中崛起,成為支撐項羽政權的棟梁,也就是陳平所說的項王的「骨鯁之臣」。這批人的代表,就是范增。
范增為此直截了當地警告項羽說:「木蠹蛀蝕樹表,這是淺蠹,蛀蝕樹心,就是全蠹。臣下雖然淺薄不肖,也稍稍熟悉秦國的事情,瞭解秦國如何對六國施行離間之計的情況。
陳平由魏國歸順楚國,受范增賞識而得以升遷,進入到楚軍指揮部負責軍情參謀,對於楚國政權內部兩大政治勢力的分布和對立,對於項羽、項伯和范增的個性為人瞭若指掌,他所制定的離間之策,就是在支撐楚國政權的兩大政治勢力之間製造不信,收買項伯,讒言范增,惑亂項羽,最終將范增排擠出局。
陳平的離間之計究竟是如何施行的,因為事關機密,史書上沒有留下可靠的記載。不過,根據古來有識之士的推測來看,陳平的離間之計,確確實實激化了范增與項伯之間的矛盾。范增明確地認為,項伯重義貪財,眼光短淺,是深深蠕動在楚國政權中樞的蛀蟲。
在陳平的秘密工作之下,項伯和范增間的矛盾益發尖銳,相互攻擊不已。也在陳平的秘密工作之m.hetubook.com.com
下,項羽益發傾向於項伯,加重了對范增的猜忌,開始削減了范增的權力。心高氣傲、恨鐵不成鋼的范增,終於積怨成怒,他怒不可遏地對項羽說:「天下的事情已經大體有了定數,請君王自己看著辦吧!臣下老衰,請恩准歸老還鄉。」
「多年以來,秦多次派遣間諜,攜帶大量金錢到六國,收買寵信之臣,而對棟梁之臣施以讒言陷害,終於達成坐制天下的目的。在魏國,透過收買大將晉鄙的門客行間而迫使信陵君辭職。在趙國,先是收買丞相藺相如的舍人行間而撤換老將廉頗,後來又收買趙王的寵臣郭開行間而誅殺大將李牧。在齊國,收買丞相后勝行間而使齊國放棄武備抵抗。
關於陳平如何使用反間計離間楚國君臣的事情,《史記.陳丞相世家》是這樣記載的:陳平拿出大量的金錢在楚國收買內線,散布謠言,說是鍾離昧等將領居功不滿,因為裂土封王的願望未能實現,有意與劉邦聯手,消滅項氏,重新分割天下云云,引起了項羽的疑心。這個時候,楚漢之間正在交涉議和。項羽的使者到了滎陽,劉邦用最高級別的禮儀親自接見,用牛羊豬三牲具備的太牢之宴加以款待。當三牲進呈上來的時候,劉邦突然故作驚奇地對使者說道:hetubook•com.com「誤會,誤會,我以為是亞父(范增)的使者。」於是下令撤去太牢之宴,另用比較低劣規格的酒食招待使者。使者回國後,將此事向項羽彙報,項羽果然對范增大起疑心,終於導致范增辭職出走云云。
於是,范增向項羽遞交了辭呈,離開了滎陽楚軍大營。
楚漢對峙,到了漢三年四月,敖倉失守,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形勢益發緊迫。劉邦請求議和,希望以滎陽為界,滎陽以西劃歸漢國,以東劃歸楚國。項羽在項伯的勸告下,有意接受。范增堅決反對說:「已經到了徹底解決劉邦的時候了,如果現在放手不取,日後必定後悔。」項羽接受了范增的意見,拒絕了劉邦的請和,加緊了攻勢。
如果我們相信《史記》的記載,陳平所使用的反間計未免太低級而拙劣,這種小學生水平的伎倆,竟然能夠使項羽和范增內訌分裂,也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明代學者陳懿典讀《史記》到這裡時說:對於陳平的這種伎倆,「楚國的使臣和項羽只要稍微想一下,都只會啞然失笑。」乾隆皇帝是久經戰陣和玩弄權術的高手,讀書到這裡禁不住莞爾一笑說:「陳平的這種計謀,用來騙三歲的小孩兒也不會相信,史書上卻推崇為奇計而傳之後世,可以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