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筆者有鑑及此,乃在十多年前,便有一個構想:選我歷代的詩詞名家,作深入的、有系統的探討和硏究。然後依每人的生平、家世、交遊、生活、思想及詩文的品評等,作詳細的撰述。以作者的作品,及當代史籍爲依據,不任意渲染,不妄加臆度,事事求眞,字字求實,務期有學https://m.hetubook•com.com術價値,以貢獻於愛好詩詞的朋友。於是乃遴選:屈原、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陸游、曹植、陶淵明、駱賓王、元稹、李商隱、李後主、蘇軾等人,爲硏究對象。經十數年之努力,前者六人,已於數年前先後結稿付梓。後和*圖*書者七人,近亦定稿殺靑,每書約二十萬字,命名爲:《曹植評傳》、《陶淵明評傳》……。
詩是文學的昇華,是智慧的結晶。它能啓迪人類的良知、陶鑄聖潔的情操。我中華民族立國數千年來,曾有不少偉大詩人,寫下許多永垂不朽的詩篇。這些詩篇,有的指引人類的進步和-圖-書,有的歌頌宇宙的美好,有的闡揚聖賢的至德,有的批評社會的醜惡。這些詩篇,是我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無價的珍寶,我們必須發揚光大。但是要硏究他們的作品,必先明瞭他們的生活遭遇、時代背景、家庭情況及思想行徑,否則對他的作品,就不能有深刻的體會。所以孟子說:「hetubook•com.com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孟子這話,確實很有道理。如果談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詩,而不知道他在黃初以後,處境的困窘,就不會深入地瞭解詩中的怨怒。如果談李後主的望江南及浪淘沙令,而不知道他在開寶八年亡國,成階下囚,就不會深入地領悟詞中的哀思,這是必然的道理。
今蒙m.hetubook.com.com國立編譯館將此七書納入文學名家傳記叢書,更蒙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樂意出版,特此深致謝忱。此後筆者自應一本初衷,繼續硏究黃庭堅、李淸照、辛棄疾等人,以期對復興中華文化略盡綿薄。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雪濤劉維崇識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