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郭秀英 鄭玉蘭 鐘文君
外八堂:
軍師:「男軍師」史鑑明 「女軍師」關玉英
始祖:殷洪盛 傅青主 顧炎武 黄梨洲 王船山
至於帥富學著的「中國幫會史」,其卷首有云:「鄭成功、傅青主、陳永華、王船山……等明末遺臣,乃近代幫會勢力的始創者。諸人均係讀書人,而幫會勢力卻盛於市井屠狗之輩。民國以後,幫會勢力日漸衰微,尋且變質。由富於民族意識的俠義之交,變而成為流氓地痞,為非作歹的非法組織,誠可嘆也!」此一論點,筆者非常同意。
中五祖:楊仗佑 方惠成 吳天成 林大江 張敬之
坐堂——又稱「左相」
當家——又稱「當家三爺」或「桓侯」
么滿——又稱「老么」、「銅章老么」、「鐵印老么」等
五義:鄭君達 謝邦恒 黄昌成 吳廷貴 周洪英
五傑:鄭道德 鄭道芳 韓龍 韓虎 李昌國
如果說香港黑社會組織,跟國内的洪門組織絕非一脈相承,則似乎有解釋的必要。因在五十www.hetubook.com.com年代才崛起的「十四K」,確是由廣州的「洪門香主」葛肇煌帶來基本人馬,才能在香港茁壯起來。但其組織系統及職司稱謂,卻又被原有的本地黑社會組織所「同化」。此一問題究應如何看待,則有待讀者看畢全書之後,再作結論了!
至於洪門兄弟的「身份證」(又稱「洪英憑證」),各山頭也不盡相同。像圖(四)及圖(五)所示,便是光緒中葉「錦華山」及「終南山」的徒眾所持有的。
江口——又稱「檢口」
花官——又稱「巡風」
内八堂:
山主——又稱「龍頭大爺」及「香主」
由於證明香港黑社會組織並非「洪門正統」,亦由於概述「秘密組合」的源流,故將本節列於本書之首。其始預定以五千字左右完成,不料「濃縮」之下,信筆書來,仍然接近一萬五千之數,此亦為作者意料所不及。
護劍——又稱「護劍大爺」
這首詩,也就是上文述及陳近南戰敗襄陽,分五路突圍逃生和*圖*書
時所作的一首詩。足見後來的洪門組織,對於這段壯悲事蹟,是深信不疑的。附圖之一的「洪運己巳春季重修」字樣,係表示將原有的圖案作廢,重新修訂之意。至於洪運紀元如何計算,有說是雍正十一年「花亭大會」時計起,有說是崇禎自縊之日計起,恕筆者無法確定。
有關洪門組織起源,上文曾經說過,很難在史實中尋求真相。在「大清律例」及「東華錄」記述中,亦僅能找出「嚴禁人民歃血為盟,結拜兄弟」,犯者動輒凌遲處死、株連族類的殘酷律例;以及處決朱三(即上文所述之皇孫朱洪竹)等記載。此外,全憑洪門個別組織輾轉傳流的手抄文件,及中、外人士研究洪門組織的幾本書藉,作為參考印證。以筆者個人管見,像這樣流傳下來的資料,其可信程度自不會高。例如火燒福建莆田少林寺,及洪門武裝部隊轉戰數省……等事蹟,求諸史實,殊難獲得有力佐證。只能說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的一類了!
盟證——又稱「中堂」和-圖-書
以上是職司人物。此類職司名稱,於滿清統治期内,都普遍使用。民國以後,則又去繁就簡,只分為:「香主」、「二哥」(多為僧、尼、道之輩)、「三哥」、「四姐」、「五哥」、「六哥」、「七妹」、「八哥」、「九哥」及「老么」等十級。其中「四姐」又稱「金鳳」,「七妹」又稱「銀鳳」,均屬女門徒的稱謂。
五人分開一首詩 身上洪英無人知
此事傳與眾兄弟 後來相會團圓時
副山主——又稱「副龍頭」及「副香主」
儘管清史對洪門發展活動情形,大都不予記載。但有清代的二百餘年中,中央政府及地方官吏,都受到洪門組織相當程度的因擾,則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管堂——又稱「總閣」
後五祖:李式地 洪太歲 吳天佑 林永超 姚必達
前五祖:蔡德忠 方大洪 胡德帝 馬超興 李式開
聖www.hetubook•com•com賢——又稱「京外軍師」或「聖賢二爺」
五宗:「文宗」史可法 「武宗」鄭成功 「宣宗」陳近南 「達宗」萬雲龍 「威宗」天佑洪(亦即蘇洪光)
香長——又稱「軍師」
心腹——又稱「京内軍師」或「心腹大爺」
例如三十年代的「五聖山」,其「香主」是國民黨的「中將」牟廷芳,便利用洪門組合,作為鞏固地盤之用;又例如二十年代的「嘉峪山」,「香主」馬海秋,原是「馬販子」,於年老力衰時,便將「香主」職位交由其子馬金堂繼承。馬金堂便利用幫會勢力,進行强買强賣,及巧設名目,抽徵馬匹買賣稅項等,使當地政府亦不敢干預。由此可見,民國以後的洪門組織,早已徹底變質了!
刑堂——又稱「西閣」
至於洪門組織的内、外八堂,及各級職司人等名稱如下:
洪門組織供奉的人物——
陪堂——又稱「右相」
禮堂——又稱「東閣」
護印——又稱「護印大爺」
洪門組織,自清廷覆滅之後,和-圖-書雖然「反清復明」的號召口號已不再存在。但一般地方惡勢力,以及大小軍閥、失意政客等,利用洪門名義進行野心活動時,仍然保留幫會中的神秘色彩,和幫規壇戒等等,否則無以服眾及連繫人心。至此,洪門組織已淪為江湖上的惡勢力,良善百姓,已視之為蛇蠍,避之惟恐不及了!
洪門組織,自有許多秘密文件,如「山頭憑證」,「徒眾憑證」……等等。當年此類文件,係屬於「叛逆證據」,等閒不敢保存。但亦有秘密收藏,傳流後世者。例如附圖(一)、(二)、(三),均係光緒初年各地洪門山頭的標誌。圖案中的文字及排列方式,外人很難明白。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便是下列三份不同的文件之中,都有如下的一首詩:
管事——又稱「紅旗五爺」
執堂——又稱「尚書」
賢牌——又稱「守山」
當下文報道香港黑社會組織發展過程時,將指出它和洪門組織並無血統關係。為了證明此點,這裏先將洪門組織的各級職司人物,報道如下,使讀者了解兩者之間的異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