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靜思晨語
第九篇 〈關於學佛〉在黑暗中點一盞燈

學佛的人應正視「生」、「死」。把握做人的機會,做好人間事,則家庭和樂,社會安寧。人和地吉,則能免除天災人禍,達到消災延壽、福祿綿長的境界。

拜佛而不去學佛,就是愚行。
心與性是同樣的,於佛心稱為「性」,於人叫做「心」。比如,一杯白開水,它叫「水」,加上茶葉,它叫「茶」,加上咖啡,它叫「咖啡」,其實同樣是一杯水,但咖啡與茶都是水「以外的東西」。


善意掩蓋他人的不良習氣,弘揚其良好德性,不評論他人長短,這樣的人生一定是可敬又可愛。m•hetubook•com.com

學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以及別人的不悅與刻意傷害。
要和睦人間、合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學佛。


每個人在過年前,總會把屋子內外整理、粉刷得煥然一新。學佛的人,心就要日日都像過年一樣,除舊佈新。做人也要時時刻刻把壞的淘汰掉,讓自己每天心地清新潔淨。
學佛是為眾生而學佛,
學佛所注重的是實行,不只是學問,還要身體力行。


逃避責任,尋求一生的清閒,就無法延續長久的慧www.hetubook.com.com命。
佛敎中談因果福報,並非有錢才能造福,唯時時能以一份親切的愛心去關懷別人,多念佛心、多觀照自己、照顧別人,這份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年輕佛子時常耽於文字般若之中,若能以所學的文字功能來應用於實相般若,以口中呼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事理圓融,方是學佛真諦。
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夠有一份功能為人付出,這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學佛者,道心不可斷。道心斷,明燈暗;明燈暗,智慧失;就招來障礙道業的因。修行的人,當看好心念,莫https://www.hetubook•com.com讓外境滅了吾人心中的明燈。
學佛者,最重要是培養慈悲心。若是失去了慈悲心,就失去佛敎的精神。

還未學佛以前,我們經常被「渴愛」所役使,心裹老是有欠缺的感覺;縱使一時間好像捕捉到了什麼,卻總是無法安定落實。這就好像在乾旱的沙漠裡灑上一滴水那般,仍舊乾燥如初,起不了絲毫滋潤的作用。如今我們有幸學佛了,就要少欲知足,放下對周遭物慾的執迷,而常懷感恩之心,積極的節省有用的時間和精力,充實自己的良能與學養,朝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正路前進。

用心一定和*圖*書要專,選擇必定要正;若朝三暮四,時時從頭開始,則永遠停留在第一步而跨不出另一步。




學佛是盡本分,在什麼崗位即作什麼事,不要將人間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本身就處在人間。

做人是為工作而做人。
佛敎徒口頭常說功德無量。實乃對該作、該行的從不計較,無量的作、即時的作,不求回報,才是真正無量的大福報,此即是功德無量。
常能反省自己而無過失,即得解脫又自在。
人生如能啟發自我的本性與天職,自然做任何事都覺得輕鬆而無怨言。

m.hetubook.com.com端正自我的見解,需先用正確的理智、思想來透視人生無常,不管是貧、是富,也不管人間物質的貴賤增減,皆會覺得安然自在,沒有得失的心理,這就是「學佛的正見」。


學佛一定要從最基本、我們做得到的工作做起,不要放縱時機,功德是時間累積起來的,路是愈早走愈早到達,德是愈早修愈早完成。
聽法後,能在日常生活身體力行,謂之「受法」。




學佛的修養,是要每個人保持平等心,看見任何人都起歡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信佛而不去學佛,就是迷信;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