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故鄉與出生
悲劇之地阿爾薩斯

法國一位著名作家杜德(一八四〇─一八九七)有一篇非常有名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描寫的就是普法戰爭後,阿爾薩斯被德人搶回,此地的法國人失去母國語言的悲哀。那種愛國的情操,動人心絃,是篇不朽的名著。德國人也好,法國人也好,都同樣是人。為什麼不能大家和平相處,互助合作呢?由於政治上的爭執,你搶我奪,反覆著攻伐殺戮的悲劇,不僅無聊,抑且是一項罪過。人們為什麼不能把他們的智慧與努力,用在別的地https://m•hetubook•com•com方呢?
一八七五,在阿爾薩斯地方是葡萄大豐收的一年,據云這一年間,此地人們所引為驕傲的上好葡萄酒,出產得非常多。
但是,阿爾薩斯的悲劇,是因為它地處德、法兩大民族勢力衝突的地方而造成的。自古以來,這裡是德國人定居之地,可是在著名的路易十四時,改隸法國。誰知普法一役(一八七一年),法國戰敗,被德國收了回去,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又一次落www•hetubook•com.com入法國手中。第二次大戰的槍聲一響,希特勒迅速佔領此地,再次收歸德屬,末了德國一敗塗地,又告易幟,歸法國所有。
從巴塞爾到這附近的萊茵河左岸一帶,就是阿爾薩斯——德語稱艾爾薩斯,意思是:艾爾河流經之地。
史懷哲是德國人,他出生、成長的時代,阿爾斯薩正屬於德國,然而是德是法,他並不十分在意。從少年時代起,他就受到德、法雙方優良文化的薰陶,吸收她們的精粹,成為一個有良知的歐洲和_圖_書人。其後,他既不是為德國,也非為法國,而是為人類貢獻其一生,努力不懈。這樣的人誕生於這樣的悲劇之地,實在不是偶然的。
西邊以窩奇連山為界,雖然山巒起伏,但河邊沃野相連,散布著美麗的市鎮村落,物產豐富,人們在這美麗的大自然裡過著富庶的生活。這裡的人們引為驕傲的是:「別的地方有的,阿爾薩斯也必有,而且多出三倍」,有如下的古老歌謠為證:
本書的主人翁阿爾伯特.史懷哲博士,就是在這一年的元月十四日,誕生於和-圖-書上阿爾薩斯的一個小鎮凱撒堡的牧師公館。是個瘦稜稜的枯黃色嬰兒,能不能養活,頗令雙親擔心。然而史懷哲卻活過了近一個世紀之久,直到年屆九旬,猶能在熱帶非洲的歐格威河畔,為那些原住民從事種種活動,幾不知老之將至。
那麼阿爾薩斯又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呢?
一座山峰三座城
一所墳場三教堂
一道山谷三個鎮
一個房間三煖爐
阿爾薩斯樣樣多
https://m.hetubook•com.com
少年時期的史懷哲,頗得意於出生在葡萄大豐收之年,常常以此誇耀儕輩。然而,如今阿爾薩斯的人們由於這是史懷哲出生的年份,而誠心祝福這公元一八七五年。
萊茵河發源於聚集阿爾卑斯群峰之水的波登湖,它開始是向西流,到了瑞士國界上的巴塞爾市就拐個大轉,往北流去。起初是在深溪裡蜿蜒而下,繼而出到寬闊的平原。就在這平原入口附近,有個相當大的城市叫史特拉斯堡。再往下游不遠處,有個大支流易爾(艾爾)河匯合進來。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