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兩條路
主的啟示

史懷哲靜靜地放下那本小冊子,回到他自己的工作上,然而自從當一個學生時起就繼續不斷的摸索,就這樣結束了,他已經下定決心,到非洲獻身於救濟土人的工作。
這篇短文是巴黎的傳教師協會會長寫的,在敘述了非洲土人的種種悲慘境遇之後,說明傳教會因人手不足,加彭地方救濟土人的工作,幾乎無法著手。末了是如下的一句話:
他在開始自己的工作以前,隨手拿起來翻開看看。他看到一篇文章的題目:「剛果地方的傳教活動所欠缺的」。
那是他從父和圖書親那兒聽到的有關友琴.卡沙里的故事,至今還留有深刻的印象。卡沙里是法國的傳教師,到非洲的拔司特地方,吃盡千辛萬苦,為可憐的土人們傳播福音。父親是在每月一次的為傳道會而設的禮拜,從卡沙里的回憶錄翻譯過來,將此人的生平與事業講給大家聽。那以後,阿爾伯特的心裡就深深地刻鏤著對不幸的非洲土人的同情與憐憫。
此刻,偶然地接觸到這綠色小冊子上的幾個字,他打消了馬上工作的念頭,開始看那篇文章——或許這正是和-圖-書一種命運之神的安排吧。因為照往常的情形,由於他工作十分忙迫,這一類東西他是不會過目的,總是隨手一擱,放在書架上,以後就任其蒙灰積塵了。
從小,史懷哲就聽到非洲黑人的悲慘情形,以及在那裡從事艱辛佈道工作的傳教師們的活動情形,感到深切的關心與同情。
以後每逢前往阿爾薩斯的首都科馬爾的機會,他就一定去看在練兵場上的布流雅將軍紀念碑,在那兒留連忘返。這座紀念碑是在科馬爾出生的著名雕刻家巴多第——也和-圖-書就是矗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女神像的作者——的傑作之一。但是,吸引住史懷哲的,並不是將軍那威儀堂堂的丰采,而是因為將軍腳下,刻著悲悒地沉思著的黑人雕像。它有海克力斯般的結實體格,但表情卻顯出無盡的沉哀,簡直就是那些受盡欺凌迫虐的不幸民族的寫照。每次看到這緘默不語的雕像,他的思念就不由自己地神馳於那遙遠的黑暗大陸。
當他看完了那篇短文「剛果地方的傳教活動所欠缺的」的時候,他的一生命運就這麼決定了。
一九〇四年秋的某一www.hetubook.com.com天,他上完課回到聖.托瑪斯神學舍的寓所。桌上一本有綠色封皮的小冊子映入他的眼簾。是來自巴黎的傳教師協會的月報。
這麼嚴重的抉擇,竟然這麼輕易地,而且一無興奮地,在一瞬之間即告確定,實在是令人不敢置信的。可是歷來偉大的決心,很多都是這樣翩然蒞臨的。
不錯,他的決心是在一瞬間下定的。然而,我們似乎也不妨說,那正是自從他在小學時與一個同學打架,結果拒絕肉湯以來,花了這如許多的歲月尋覓過來的。時機是漸漸地在成熟的,於是主給了https://m.hetubook.com.com他一個小小的招手。因此,能夠回答:「主啊,我願意去。」再無慌亂,更無興奮。他只有一種滿足:「我終於找著路了。」以及靜穆如止水的決意:「我一定貫徹到底。」
「人們哪,教會正在迫切地需求著,對於主的一個招手,馬上回答:『主哦,我願意去』的人。」
也因為如此,他不必跟人家商量。連雙親與老師直到開始行動前都沒有透露,因為他不希望受到無謂的議論與反對。
他所預擬的三十歲的生日,正好迫在幾個月之後。他深深地感謝神賜給他這麼一樁可獻出終生而無悔的差使。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