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及鼻煙壺

合肥蒯若木,是皖北收藏家蒯光典哲嗣。蒯府所藏歷代名人字畫精品極多,而蒯本人特別喜歡收集稀奇古怪的石頭子跟鼻煙壺,有一天蒯老拿出一隻煙壺,搕點鼻煙來聞,筆者看他的煙壺,式樣奇古,非瓷非料,顏色黑中泛紫,一時真把我考住啦。誰知這隻煙壺還大有來頭,是當年張廣建任甘肅省長,人家送張的。張對鼻煙壺一類文玩,毫無興趣,蒯是他的財政廳長,又愛搜集煙壺,於是就把這隻煙壺送給蒯了。據說這隻盒,是有人挖掘漢代未央舊址,無意中獲得的一隻小鴟吻角,把內部陶土掏空,配了一個古磁壺蓋,成了一隻式樣別致,古色古香的煙壺,所以瞧不出是什麼質地。
筆者民國六十二年,曾經到泰國去觀光,在泰王夏宮裡的中國館多寶格上,就有兩隻燒料的鼻煙壺。旁邊有卡片用英文註明,是使臣到中國來報聘,清朝乾隆大皇帝回贈的禮品。可見當時拿鼻煙賜賚外藩,是事實了。
豆煙是鼻煙儲藏年深日久,凝結成豆粒大小,堅實果勁,擣碎非常不容易,都是用多少擣多少,因為積香久蘊,更是其味無窮。
聽鼻煙專家說,鼻煙的顏色以墨綠色的最為難得,內行人稱之為神品。其次是孔雀綠鴨頭綠。這類色澤的鼻煙,到了同治年間已經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罕物兒了。再者就屬深紫色的了,這種深紫鼻煙,也是經過發酵的宿煙,其味清馥遒雅,可以韜避塵垢。至於淺絳色鼻煙,雖非陳年老煙,可都是精研九揉,萬杵回澤,都是煙中極品。另外是紅色鼻煙,紅煙又分明紅暗紅兩種,明紅能取法義大利,暗紅取法西班牙,在鼻煙中來說,雋蕊檀心,等閑時也捨不得拿出來一嗅。普通經常聞的,多一半是深黃、淺黃兩種而已。至於有一種暗綠的顏色,也往鼻子上抹的,一抹連鼻窩上嘴唇都是綠悠悠的,那還有名堂,叫抹個綠蝴蝶。那就不屬於鼻煙範圍,而是一種聞藥啦。聞藥在當年是青皮流氓、看家護院、趕火車、拉駱駝的專用品,正經人沒有拿他當鼻煙來聞的。
鼻菸最初也是舶來品。依照明末吳文定的蕉蔭清話說,鼻菸是明朝永樂年間,三保太監下南洋帶回來的。清朝的王漁洋,趙撝叔的筆記裡都曾談到鼻菸,傳說來自義大利,明朝萬曆九年傳教士利瑪竇第一次航海到中國廣東帶來的。不管怎麼說要是永樂年間傳到中國的,到現在已經五百多近六百年。就是說萬曆年間吧,也有近四百年啦。
自從我們中國自己會製鼻煙之後,大約是道光咸豐年間,出了一種薰煙。製法也是把菸葉碾成細末,再用各種花來薰,最普遍的茉莉薰、玫瑰薰。因為北平喝茶,以香片為主,對於薰香片所用的茉莉花,都是從福建移植過來的柔枝小朵名種茉莉花。不像臺灣茉莉重臺疊蕊大而不香。平常大家喝慣了茉莉花的香片茶,同時一聞茉莉薰的鼻煙,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因此沒有幾年氣味澹雅淳清的洋煙,聞者日少。一方面洋煙越來越精貴,價錢越來越高,而真能領略歷久彌薰的知音,人既寡,物又稀。反而香氣濃馥辛烈的薰煙,不久就大行其道了。
我們中國從古以來,凡是屬於藥類的丸散膏丹,都講究用磁瓶磁罐磁缽來裝,金屬器血,全能抵觸藥性,所以一律摒而不用。咱們中國最早的鼻煙壺,也是磁的。筆者曾經見過四川傅沅叔收藏一隻清初最原始的鼻煙壺,磁質雖然不錯,可是看起來,實在不起眼。大約二寸半高,圓徑一寸,瓶上燒有幾筆花草,模模糊糊也不太清楚。式樣笨拙不說,攜帶起來也不方便。其後出了一種燒料煙壺,那比磁壺就精巧玲瓏多了,接著有人研究出套彩,從雙采到七采,殷紅浮翠,真是采采迷離。當時製作煙壺的巧手,一個賽過一個,什麼康家皮、麻家皮、靳家皮、辛家皮做出來的煙壺,不但雕刻精蔽,式樣繁多。有的詩歌酬唱倣古字畫都能刻在不盈一握的鼻煙壺上,奇技競巧,雅韻欲流。後來踵事增華,什麼水晶、羊脂、瑪瑙、珍珠、翡翠、貓眼、珊瑚、螺鈿,都拿來做煙壺。士大夫階級,誰要搜羅到一隻精細別致的煙壺,一定要拿出來,當眾誇耀炫示一番,不但聞煙品壺,而且變成暗中爭奇鬥闊啦。
大金花的瓶子,是磋磨www.hetubook.com•com精緻,稜角紛披,曜金煥綵,近乎水晶、明淨雕花的玻璃瓶。小金花的瓶子是星編珠聚,燦若雲霞,瓶子不但奇裔美麗,而且霞光耀眼。有人說大金花、小金花不但鼻煙好,說是瓶子也可以拿來當水晶雕刻藝術品來鑑賞。十三太保的裝潢更講究啦,大小共十三瓶湊成一組,所以叫十三太保。一個大八角型瓶子居中,八隻長方瓶四周環繞,四角各有一隻反三角瓶子補空,十三隻鼻煙瓶子,正好排成四四方方的一箱。在民國十幾年,一箱真正十三太保鼻煙,有人出價一萬塊銀洋,還沒有人願意脫手。後來一隻好的空煙瓶,在北平東安市場洋古玩攤上,也要一百塊出頭,他才肯賣。因為有人收購這類鼻煙瓶,真瓶假煙的冒牌貨,也就應運而生。不過假貨仿造的再精巧,也騙不了內行。這種瓶子的瓶塞,特別的細長,而且深入瓶頸,絕不透氣,把瓶子蓋嚴,塞頭用絲繩吊起來,瓶子不摔下來,那就證明是真正進口原瓶,真煙假煙,行家一嗅,就辨出真假,那是騙不了人的。
上面談了半天煙壺,其實煙壺之外,壺蓋,煙匙,煙碟,也有若平講究。壺蓋因為體積太小,再講究也不過是在翠玉、珍珠、瑪瑙上擷精取華,變點花樣。至於煙匙十之八九都用象牙、可也有人別出心裁用犀牛、羚羊角、玳瑁的,說是可以祛除上焦內熱,而且能夠明目舒肝。煙碟因為體積較大,玩鼻煙壺的朋友,於是又想出不少異想天開的花樣,以質地來說,漢玉、象牙、水晶、翡翠、琥珀、瑪瑙,已經不算稀奇,有的人請名書畫家、名詞家,寫字作畫,酬唱題銘,刻在煙碟四周,或者鐫在碟底,在上海筆者看見唱文武老先生常春恆,有一隻煙碟,是一隻五彩燒瓷紅繡花鞋,他說是從人家一幅燒瓷仕女掛屏殘缺之後,裁割磨製而成,那真是匪夷所思啦。
鼻煙到中國,叫士那夫,犬概是SNUFF的譯音。雍正時代時常拿來賞賜給王公貝勒,貼身侍衛,那時叫做臘煙。後來因為這種煙,是用鼻子聞的,才正式定名叫鼻煙。
由以上幾段記載來看,毫無疑問鼻菸是自從明末清初中外通商時候,就帶來中國的,不管說他是聘禮也好,貢物也好,總而言之,到了乾隆年間,咱們不但自己會做鼻煙,而且也會燒製煙壺了。否則以十全老人(乾隆)的好大自尊,絕不肯把外藩貢物,再賜賚外藩的。
中國最早的鼻煙,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是外國使臣「到京師,獻方物,有鼻煙。」照最保守的說法,鼻煙在中國也有近四百年的歷史了。自從雅片戰爭,訂立馬關條約,海禁大開之後,所訂通商條約進口稅則裡,就把鼻煙列在酒果食品類,鼻煙,由此從通使方物,御用貢品,一變成為一般商品,時尚所趨,人手一壺,大家都嗅起鼻煙來了。
古人說,玩物可以喪志,可是典章文物、印刷、工藝,都可以看出這一個朝代的治亂興衰,就拿郵票來說,臺灣剛光復印的鄭成功的郵票,跟最近發行的故宮銅器郵票,不論從那一個角度來看,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將來也必然會留給人們無窮的追念。
至於進口洋煙的裝潢,跟外國使臣獻方物的裝潢可就完全不一樣。獻方物的貢煙,全是小瓶小罐,縷金、寶石、螺鈿、琺瑯、各色水晶。真是縷奇錯彩,光鮮耀自。大批進口臘煙,通常就都是素罐居多了。一般素罐從四兩到十六兩容量的最普遍。最大的有四斤罐裝的。鼻煙的名稱,有大金花、小金花、紅枝頭、黑枝頭、百濯香、琥珀酸、十三太保、十二紅近十種之多。不過後來在市面上流行最普遍的,也不過是大金花、小金花、十三太保,三數種而已。
聽從前大內的太監們說,從康熙到乾隆,凡是西洋特使來華陛見,進獻方物,差不多都有鼻菸。依據趙之謙勇盧閑話『雍正三年,伯納第多貢獻方物,始有各色玻璃鼻煙壺,咖什倫鼻煙罐,各寶鼻煙壺、素鼻煙壺、瑪瑙鼻煙壺及鼻煙,有六十種之多。雍正六年,西洋博爾都噶爾國王若望(現在的西班牙)遣使麥德樂,貢方物四十一種有鼻煙。乾隆十七年國主若瑟復貢方物二十八種,有赤金鼻煙盒,咖什倫貝煙盒,螺鈿鼻煙盒,瑪瑙鼻煙盒,m•hetubook•com.com綠石鼻煙盒及鼻煙。五十九年外藩陪臣,若朝鮮、英吉利、法蘭西、越南、暹羅、琉球諸國先後來朝者,皆賜玻璃鼻煙壺、瓷鼻壺,及鼻煙。』
因為茉莉薰、玫瑰薰嗜者日眾,於是緊跟著又出了水仙、蘭花、珠蘭、黛黛花,白蘭味兒的各種薰煙,五花八門各有各的買主。甚至於有些人祇知薰煙,至於各種極品的臘煙連聞都沒聞過。
現在在臺灣收藏鼻煙,名貴煙壺的,一定大有人在。可是拿鼻煙當嗜好來聞的人,可能沒有了。美國雜誌曾經登載過,歐洲有些古老國家的王室貴族,豪門鉅富。到現在仍然有一種風習,不但把自己收藏的最好的鼻煙,拿出來相互欣賞,甚至於以煙壺來爭強鬥富。歐納西斯生前就是一位鼻煙收藏賞鑑家,曾經從印度王子手裡,拿一百二十八件純金鑲寶石的餐具,換來四兩裝的鼻煙一小罐,算算價錢,可太驚人啦。
當年上海道袁海觀,是收藏煙壺的名家。他說中國舊翠古玉,義大利精燒琺瑯、荷蘭水晶浮雕、西班牙嵌瓷煙壺,都是煙壺中雋品。但是不論製造多麼精細,可是在真正玩鼻煙壺的眼裡,其價值永遠比不上古月軒精選,貢俸乾隆御用的料壺。不過古月軒燒好剔出來不入選的煙壺,還有假冒古月軒仿製的煙壺不但是在北平,就是在上海南京的古玩鋪也時常有這種古月軒煙壺發現,一不留心,就能花真價錢買假貨上個大當。不管假煙壺做得多逼真,可是用顯微鏡一照壺底,立刻就分出真假來了。真的古月軒壺底,光亮如鏡,絕對沒有一個沙眼。假的不管仿造得多麼精,壺底總歸找得出幾粒沙眼的。當年上海市商會會長王曉籟花了二兩黃金,買了一隻古月軒百子圖煙壺,非常得意。結果請專家一鑑定,敢情是膺品。聽說那批假煙壺一共做了五隻,受騙的當然不只王曉籟一個人。燒料煙壺,有皮雕、套紅、縷刻、鑲嵌,一瓶雙口兩膛的,叫並蒂壺,一瓶兩膛上下各一口的,叫乾坤壺。花樣之多,真是記不勝記。
最初進口的鼻煙,分怡和素罐、太古素罐、吉士素罐、天寶素罐四種。據宣統的師傅梁節厂先生說,怡和是南海伍家的洋行,太古是南海鄺家的洋行,天寶就是他們南海梁家開的洋行,祇有吉士是廣東佛山蘇家開的洋行。洋煙剛一進口,瓶上罐上全是洋文。當時民智未開,大家對洋文看不懂。就是說出來也記不住。所以進口洋行,祇好把自己行名用小紙條印好貼上,那家進口的鼻煙,就叫那家素罐,至於真正製造鼻煙的廠商,反而其名不彰了。以一般進口洋貨來說,到現在還有許多老牌子洋貨,仍舊沿老辦法。您要是買一瓶林文煙花露水看看,瓶子上還貼有怡和洋行字樣小條呢。
以我見過的鼻煙來說,品質方面有飛煙、豆煙、螞蟻屎、酸棗面兒四種。飛煙最好,用手一捻,比漠北的黃沙還細,要說蜜斯佛陀香粉細,但是還有點滯手。飛煙放在手上,簡直毫無所覺。據說這種飛煙在義大利西班牙,最早也是宮廷御用珍品,平常庶民也聞不著的。
梨園行有鼻煙嗜好的最多,據說煙癮最大要數李洪春。(梨園行官稱李洪爺,自認關公戲唱得最好,會得最多〉趙桐珊說(藝名芙蓉草)李洪爺聞鼻煙是一絕。每隔五天李洪春準去天蕙齋,大聞一次。您如果不時到大柵欄蹓躂,一定能夠碰上,大概天蕙齋的人知道李洪春那天什麼時候來,未來之前,用二寸見方的有光紙,把一間門臉兒長的櫃臺上排成一長條,每張紙上倒好李洪爺聞慣的鼻煙。等李洪爺一進門,就一包一包的一面聊天,一面聞,大約個把鐘頭,這一列鼻煙,也就差不多聞光啦。這種份量,這種速度,如果有人舉辦聞鼻煙比賽,我想李洪春一定可以穩得冠軍。
螞蟻屎也是鼻煙庋藏太久偶一透風,會引起自然發酵。經過兩次發酵的鼻煙,凝成小碎粒,用手一搓,立成齎粉。酸味特濃,鼻煙帶酸頭,算是珍品,所以嗜酸朋友,對於螞蟻屎看成寶貝。
酸棗面兒,也是封存太久,鼻煙磋磣結成了不規則型大塊,可是大塊裡頭,疊空累累,處處蜂窩,外堅內虛所以一捏就容易成為細粉。這種鼻煙有絕不竄腦開竅的特長。
從前住在上海的猶太富商尤愛斯和圖書哈同,也是鼻煙搜集專家。有一次在宴會上,跟沙遜洋行的大班沙遜爵士同座,沙遜雖然是英國貴族兼富商,可是在上海灘來說,講究玩鼻煙,沙遜祇能算是未入流的角色。掏出來的鼻煙,請哈同來聞,居然是舶來品超特臘煙,叫做紫琳腴的一種。哈同一向爭強好勝慣了,自己是中外有名玩鼻煙的,人家不是玩家,居然隨便拿出來的,就是稀世之珍。心裡一嘔,立刻寫信給住在北平的乾女婿莊惕生,祇求煙好不論價錢高低,儘量搜求。莊是佛們弟子,那會懂得鼻煙好壞,皇天不負苦心人,居然找到鼻煙專家合肥蒯若木。虛心請益之下,總算懂得鼻煙的好壞啦。再經過多方打聽知道朗貝勒府還有幾罐貢品臘煙,其中居然有一罐是水晶金彩四兩裝的鴨頭綠,結果這罐鴨頭綠以驚人價格成交。莊惕生親自把這罐鼻煙送到上海。聽說哈同得此至寶,一高興之下,曾經在愛儷園,約請上海鼻煙專家劉公魯袁伯葵陳小石李瑞九,來了一次薰風小集,客人中少不得還有沙遜爵士,一方面顯派一下,一方面也讓他聞一聞鴨頭綠是什麼滋味。愛儷園的西賓烏目山人,還寫了一篇駢四麗六紀盛的文章,給鼻煙憑添不少佳話。
在鼻煙全盛時期,北平有一種煙兒舖,以賣葉子煙為主,除了關東臺片,杭州香奇,蘭州青條,福建皮絲,蘭花煙,高雜拌兒之外,外帶還賣檳榔,荳蔻,砂仁。鼻煙一流行,也附帶賣鼻煙聞藥啦。至於全北平專賣鼻煙的鋪子並不多。到了民國十幾年城裡城外就賸下三家了。隆福寺有一家蘭薏軒,後門鼓樓大街有一家寶蘊閣,前門外大柵欄有一家天蕙齋,那是專門賣鼻煙的。到了北伐成功,就祇有天蕙齋一家做獨門生意啦。
究竟聞鼻煙有什麼好處呢。據說可以明目,辟瘴,去疾,卻濕,調中逐穢,宣鬱導滯。對人身體好處可大啦。所以晚清時代,聞鼻煙的風氣,南北各地到處流行。尤其仕大夫階級,沒有人懷裡不揣個鼻煙壺的。筆者小的時候,有一位長親病故,必須前往送殮。聽說亡者遺體有臭。先祖母拿一個瑪瑙煙壺,讓我揣在懷裡。必要時嗅一鼻子,就能辟疫逐穢,這是筆者第一次聞鼻煙。
有一天跟蒯若木丈閑聊天,敢情郭、蒯二位不單是鼻煙同好,而且對於字畫方面,兩人也是同道。據蒯說郭有若干稀世古瓷,可是郭對這八隻煙壺,獨垂青眼,視同拱璧。等閒人想看看這幾隻煙壺的幻燈片,都辦不到。冬天他說氣候太涼,手上有熱氣,泠暖相激,煙壺會炸。夏天室溫太高,拿出來過風,一個不巧煙壺容易起裂紋。總而言之,他不願輕易示人罷了。八德齋裡有一特製書桌,第一層抽屜裡,都有厚棉花,什衲鍛子做裡,不但有機關。而且有幾道暗鎖。設想周到,保護可算十分安全。八隻煙壺,蒯老只看見蘆潛曉月一隻,細看果然影影約約:有道石橋長虹臥波,楹檻分明。右首好像還有座碑亭樣子。確實像蘆溝曉月的景象。筆者當時聽說,真想一開眼界,只要看看幻燈片足矣。後來時局日緊,跟著七七事變。大家都忙著內遷,把鼻煙壺的事也就忘了。
前清內務府大臣世續,大家都管他叫世中堂,他聞鼻煙講究是越硬越好,能硬得用錘子都砟不碎才好。因為越是陳煙,凝結得越牢固。聞這種鼻煙,他有一種訣竅,先用一根新鮮豆芽,用線拴好,懸在鼻煙罐上,第二天到藥店買幾根銼草,(木賊),罐裡整塊鼻煙,用銼草一銼,可以把外面吸了荳芽水氣的鼻煙,銼點細面下來,用多少銼多少,永遠保持鼻煙原味,絲毫不走。這跟英國貴族用蘭花嫩芽吊鼻煙是同一道理。
聞煙專家把鼻煙煙味,分成六大類是羶、酸、燥、㷄、甜、鹹,當然要細分,每一類又能分出多少樣,或濃或談的名堂來。大家公認羶頭的(什麼頭的,是聞鼻煙人術語,意思就是味道)頂好酸頭的也不錯。㷄就是飯煮焦啦,胡巴子味。有人就偏偏愛這股子焦味。豆是一種清氣味,因為避疫力特別強,所以也有人喜愛。至於甜頭的鼻煙,那是初學乍練,開始聞鼻煙的雛兒聞的,有資格的鼻煙客,對於這種鼻煙,是不屑一聞的。至於鹹頭兒的鼻煙,筆者所聞者少,祇聽人說過,可是自己沒聞過,滋味如何,可就說m.hetubook.com.com不上來了。
等到勝利還鄉,在我辦公處,上級派了一位福建人叫何維樸的來當股長,閒時聊天,才知他是郭世五的華婿。七七事變,發難突然,郭老雖然有部份精品,送往國外保存,可是郭老捨不得離開北平,心愛的煙壺,也就留在八德齋中,供他不時的把玩。有一天忽然有幾個喝醉酒的憲兵,闖進來找花姑娘,門上應付的又不得當,醉鬼直闖八德齋,楞拉書桌抽屜,因為暗鎖牢固,久久拉不閉,一時性起,一腳把抽屜踢開,當時整個抽屜,摔在地上。郭老的八景寶貝煙壺,自然全部報銷,變成碎片。郭老的急怒攻心之下,就此臥病,不久謝世。可嘆一代藏磁名家,最後是以身殉壺。古語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真是一點也不錯。
黨國元老李石曾,終身茹素,不動煙酒。可是在幼年出國之前,鼻煙他是聞的,他曾說:「聞煙勝於吸煙,因吸煙到了肺裡,聞煙在外,而且可以抵消壞的氣味,而且有怯毒作用,比較帶口罩方便而不妨礙呼吸,日本口罩風氣最盛,臺灣學來了,雖似科學衛生,我認為並不相宜。我建議以鼻煙代替口罩與吸煙。有人因衛生與醫生的勸告而戒煙,但非常困難,想求代用品而不可得,聞鼻煙不是比較好的辦法嗎。」以上的話是民國四十九年李石老親自對筆者說的。他並鼓勵筆者細心研究製造鼻煙的方法。現在石老墓木拱矣,研究做鼻煙的話,也早已忘在脖子後頭,因為寫這篇談鼻煙,才把石老的話想起來,除了悵惘歉疚,還寄以無限的哀思。
清朝太監,不管是自幼兒出家,或者是半路淨身,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可是向來都是互相策勉,嚴禁煙酒。就拿雅片來說吧,道咸同光四朝,雅片是最流行,而且頂時髦的玩藝。紅太監像李蓮英、安得海、崔玉桂、小得張、梳頭劉,誰也不敢把雅片抽上癮。他們太監雖然淨身之後,在宮廷之中,所擔任的執事,都是細瑣貼身的事兒。可是太監究竟還是男體,如果大煙大酒,一身怪味就沒法當差了,既然不動煙酒,鼻煙就成了他們的主要嗜好了。自從清室遜位,締造民國,小得張就搬到天津租界,靜享清福,他有一間客房,整間房子都用花梨紫檀,打成多寶格。琳瑯滿架,全是各式各樣,大瓶小罐極品鼻煙。洋古董客福開森說過,小得張收藏的好鼻煙,論值論量,在全世界收藏鼻煙專家裡,總在十名以內,福氏見多識廣,所說當然有幾分可信。
從前梨園行,大半都喜歡聞點鼻煙,尤其名角大老板聞煙還要聞好的。當年唱老生有個叫白文奎的,他有個女婿是個跑外國輪船上的廚師。不知道他從那一國,得到一罐荔枝味兒的鼻煙,後來白文奎把這罐鼻煙,送給余叔岩。小余是聞鼻煙的行家,什麼好煙都聞過,可是聞荔枝味兒的鼻煙,也是第一遭。當然把這罐鼻煙,視同瑰寶收藏起來。有一天小余在煙炕上給師傅譚鑫培打煙泡,一面燒煙一面跟師傅討教玩藝。小余說每次唱定軍山,一耍大刀花,不是刀鑽裹護背旗,就是把護背旗打得捲在旗桿上了,每一耍刀下場亮相,都顯得不乾淨,不利落,您說那是怎麼回事。老譚好像全神貫注抽煙,根本不搭碴兒。小余再問第二遍,老譚還是顧左右而言他。呆了一會,老譚忽然冒了一句說,聽說你最近彩頭不錯,得了點好鼻煙,還尋摸著一隻好煙壺。小余本來是絕頂聰明,聽絃歌而知雅意。立刻回說,最近有人送點外洋鼻煙,從古玩舖買了一隻古月軒百子圖的料壺,本來預備帶來,請您給鑑定真假好壞的。誰知出門一慌竦,把這事忘了,說完話馬上回家去拿。一會見功夫,小余就把百子鼻煙壺裝滿了荔枝味鼻煙拿來。老譚把煙壺端詳了半天,認定煙壺的確是古月軒製品。再一聞鼻煙,頻頻點頭認為澹發芬馨,也是從所未嚐。小余聆聽之下,當然把煙壺帶鼻煙,一併孝敬了老師。等了一會兒,老譚自己反倒舊話重提問起小余來。在小余再次請益之下,老譚拿著煙籤子一比劃,說把煙籤子當刀頭。耍大刀花時,兩眼全盯住刀頭轉,自然腦袋也跟著動,不是刀鑽就把護背旗讓開了嗎。一語驚醒夢中人,就是這一招,就花了小余銀子若干兩。這是當年余叔岩親口告訴張伯駒的,大概此事不假。一和-圖-書所以小余給徒弟說戲也不痛快,因為人家玩藝,也是花了大把銀子蠆來的。
舍親王嵩儒丈也是喜歡玩鼻煙壺的,他臉部修長,活像一位苦行的老僧。當年北平有一位能把名人字畫,或者個人玉照,刻在鼻煙壺上的專家叫陳芷亭的,他把字畫照相,都用一把彎鋼錐,伸在鼻煙壺裡,素雕好了還能著彩。他把王嵩老雕成位披紅袈衫的無量壽佛,另一面是王嵩鄉試闈墨一寫親筆所寫的策論,密密麻麻,方寸之地,大約刻了有一兩千多字。真是神乎其技,這隻鼻煙壺的代價是五十塊大頭,以價錢在當時來說,也算是嚇人的價錢啦。
拿全世界來說,菸的種類之多可海啦去啦。像捲菸,雪茄、菸絲、板菸、旱菸、水菸、嚼菸,還有大家認為毒品的雅片菸,方興未艾的大麻菸。雖然菸的種類千奇百怪,可是無論如何,總不外用嘴來吸,用口來嚼。祇有鼻菸,跟嘴完全不發|生|關|系,是用鼻子來聞的。
到了乾隆時期,這位太平天子,玩膩了古玩字畫,一高興又玩起鼻煙壺來了,他老人家首先把內庭料庫裡各種高級顏料,連同庋藏各色寶石,發交古月軒去研究。至於燒製煙壺所用的料子,責成琉璃窯的窯官,派人去磁州博山一帶,廣事搜掘。這種原料是介乎玻璃與瓷土之間的一種矽沙,經過官窯的精研細選,再送交古月軒,由名工巧匠精心設計,造型製模鐫坯,在特建的甕窯燒製,據說這種甕窯,砌建也要高超的技巧。不但火力特強,而且耐熱持久。因此多麼精細玲巧的東西,都能燒出來不走樣。
老譚愛聞鼻煙,那是眾所週知的。言菊朋不但唱上學老譚,就是言談動作,也要曲意摹倣。老譚愛聞鼻煙,言三也當然不能例外,所以言三一到後臺扮戲,得先洗鼻子。梨園行朋友說話向來是不饒人的,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尊稱言三為言五子。寬臉子(言臉寬而短),短鬍子,薄靴子,洗鼻子,粧孫子。話雖近謔,可也是實情。
河北南宮郭世五,筆者祇知他是藏磁名家,那知道所有夠資格玩鼻煙壺的人,無不把郭老奉為圭臬。上海哈同的管家姬覺彌說,世界上最多的中國鼻煙壺收藏家是美國的凱尼斯,凱原本是一位化學教員,不知道什麼原因,忽然迷上了鼻煙壺,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了時,已經是四五十個國家,一千多位會員的國際鼻煙壺協會發起人兼會長。以當時的時價估計,他的鼻煙壺將近一千隻,約值廿多萬至三十萬美元。可是談到精,郭世五搜集的煙壺,雖然數量不及凱尼斯十分之一,可是隻隻精湛,尤其是全套燕京八景煙壺,可以說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奇珍。郭老這套煙壺,得來煞費苦心。據說乾隆老倌,有一天在南海子,忽然心血來潮,想做幾個別出心裁的鼻煙壺,於是把古月軒的執事跟藝匠,叫到御前,宣示聖意後,於是由造辦處領了八寶顏料去做,等做好原坯,進呈御覽的時候,全不稱旨,乾隆一氣之下,就把已經塑好的原坯,全部擲在料桶裡擣個稀爛,飭令古月軒再行領料重製,職司們一看桶內這麼好的寶石料子,白白扔了豈不可惜。不如把桶內料子,仍舊燒幾隻煙壺來玩玩,想不到這幾隻煙壺,出人意表,發現奇蹟,居然選出幾隻天然紋彩,細看是燕京八景。尤其是金石夕照,蘆溝曉月,薊門煙樹三景,特別神似。既然是廢料燒的,三個工匠就把這幾隻煙壺,攫為己有啦。其中有六隻,都讓郭世五不聲不響,陸續花大價錢買來,後來金臺夕照也從江西贛州熊家,用一幅文徵明寫的全部孝經,後面附有漢瓦孔子問禮圖拓片換來。就剩一隻蘆溝曉月的煙壺,始終下落不明。郭老東尋西找,多少年沒有消息,事情也就擱下了。想不到北平小實報,有位記者王柱宇在小實報上說在濟南一家古玩店看見一隻蘆溝曉月鼻煙壺。郭老聽說,真是喜出望外,親自去了一趟濟南,祇花了二十塊大頭,就把這隻寶壺給買回來了。於是燕京八景煙壺全數歸入郭老掌握之中。郭老高興之下,把一座書房改稱八德齋,特地請上海吳昌碩寫了一幅古篆匾額,朱疆村把搜集的經過,也寫了一篇短跋,鐫在題字之後。姬覺彌在朱家,看見疆老寫的原稿,才知道郭老匯萃八德的始末緣由,實在這些煙壺,姬氏也沒親眼見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