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我要……?
另一種聲音
——女性的道德抉擇

男女的不同抉擇

吉利根以上述的道德兩難問題分別詢問男性和女性,並要他們自由陳述其考慮及親身體驗過的道德衝突。她發現,即使在兒童時代,男女對上述的問題就會表現出不同的道德抉擇。一般而言,男孩多會很快認為那位丈夫應該去偷藥,就好像在演算數學般,他們認為生命的價值高於財物,所以他們選擇挽救生命。相反的,女孩子在抉擇時顯得較遲疑,她們會考慮此一兩難局面中的諸多複雜關係及可能後果,擔心這位丈夫可能因此而被捕,而對他妻子造成更大的打擊;她們也會建議懇求藥劑師捐出藥物來救治貧病,或者要丈夫想辦法去借他買藥所需要的錢等等。
女性在考慮問題時,因較能考慮對他人的影響,所以她想出來的辦法常是能被較多人接受的辦法,換句話說,是能得到較多人支援的辦法。劍橋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奧斯汀(O. Austin)專研核子戰爭對日常生活的威脅,她甚至指出「為了人類的生存,女性和*圖*書的道德抉擇方式已成為一種政治上的需要」。

女性主管有助公司的改變

姑不論在此一「偷藥救妻」的兩難問題中,女性的抉擇是否比男性的抉擇較「成熟」或「高超」,吉利根的研究提供了我們瞭解兩性考慮問題時的一個面向。
多數專家均認為,男女性的這種差異,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社會化」的結果。在成長的過程中,女性常需壓抑自我,吉利根發現,女孩子在十餘歲之後,開始對社會的態度日漸敏感,警覺到表露自己的價值觀會引起他人的困擾,於是寧可等待或留意他人所提供的線索,結果是,很多女孩子逐逐漸放棄她女性的道德抉擇途徑,而接受男性的道德觀念。吉利根認為,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可能是「社會化」的結果

這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柯柏(L. Kohlberg)所設計的「道德兩難」(moral dilemma)問題,他以一系列諸如此類的兩難問和*圖*書題詢問當事者,藉以明瞭人類「道德抉擇」的發展。柯柏的同事,哈佛大學的女心理學家吉利根(C. Gilligan)在她的近著《不同的聲音》(In a Different Voice)裡說,女性和男性在此類的道德抉擇中有性別差異,過去的研究往往先入為主地認為女性是「道德較低劣的生物」而忽視女性的道德觀點,《不同的聲音》可以說是第一個把重點放在女性道德抉擇上的研究。
譬如一對夫妻想買一部車子,丈夫決定分期付款買進口的外國車,他基於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收入、身份、時機等而做成此一決定,一經決定就是「定」了,不需再進一步的討論。但妻子則考慮得較多,她會顧及買車此一決定的種種分歧,譬如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否為進口的外國車?買進口的外國車會使家裡每一個人都更舒服嗎?是不是可以買較便宜的國產車或二手車,而用剩下來的錢裝潢住家或帶父母和兒女出國旅行?女性常會將她的需要置https://www•hetubook•com.com於整個情境中,和所有的人與事關聯在一起考慮。
女性的這種道德觀點,在過去常被認為是「於事無補」,是逃避問題的「託辭」吉利根認為,女性的這些考慮是希望能找出「互惠」的解決途徑,這應該是一種較成熟的道德瞭解。她解釋說:「女性認為道德與相互關係中的責任相關聯,她們總是顧及自我與他人間的關聯。而男性則以個人的權利不受干擾來考慮道德問題。」

「偷藥救妻」的道德兩難

女性對自己的觀點要有信心

換句話說,在面臨一項道德衝突時,男性的焦點是放在一組抽象的原則(如價值、正義)上,而女性則會衡量一個決定對涉身其中的每個人的衝擊。吉利根認為,女性的這種顧慮是因為她較能覺察到他人的需要與觀感,這可以說她天生哺育能力的外延。
當然,並非所有的男人都是「無感的」,也並非所有的女人都能對他人做周詳的考慮。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就如同「女m.hetubook.com.com王蜂」般置身於男人的世界中,她的道德抉擇可以說是相當男性化的。但有更多的女人却是對他人做太周詳的考慮,如果要以他人為代價來關照自己,她們就會心存罪惡,老是覺得自己對丈夫、孩子或老板付出得不夠多。這種態度常易導致缺乏自信、自尊與果斷,它也許有助於解釋女性何以比男性較易罹患被虐症與憂鬱症。吉利根指出,這些女人尚未學到「負責任的關照」需從「關照自己」開始。
最近,進入各公司行號擔任經理職務的女性日漸增多,「吉利根式的女性」在商場上面臨道德抉擇時,她們同樣會考慮涉及的人,雖然她可能和男同事一樣,採用同樣的原則與政策作出同樣的決定,但她較會對此一抉擇潛在的傷害性後果感到苦惱,而亟思有所彌補。這種對同事及職員的多方面考慮在日常的接觸上即經常可見。調查顯示,女性主管對其周遭的人均較敏感、較有感應性,這種關聯感能贏得同事及職員的忠誠,在整個體系裡迴響,而改變整個公司的體質,使公司顯得更www•hetubook.com•com有效率、更具生產性,當然也更具人性。
海寧格因此認為,我們應該鼓勵能保有其道德抉擇方式之均衡女性的發展,她們不僅能帶來和諧,甚至能幫助男性獲得一個新的視野。父母與老師必須改變他們對女孩子的潛在假設,應該鼓勵她們對自己有更大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觀點要有信心。
西蒙大學管理研究所的海寧格(M. Hennig)說,這種體質是目前美國企業所欠缺的。她在與人合著的《女性主管》一書裡指出,日本式的公司與女性從商的風格有很多類似之處(有很多學者均指出,日本商社具有「母性社會」的體質),因對員工做多方面的考慮而增加了合作性與生產力。海寧格預測,在未來十年,也許為了改善美國公司的體質,而需引進大量的女性主管。

女性較能察覺他人的需要與觀感

問題:一個丈夫深愛他的妻子,妻子生病垂危,有一種葯能救治他妻子的病但藥價昂貴,貧窮的丈夫買不起,你認為這位丈夫應該去偷那種藥來挽救垂死的妻子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