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在他的《機智及其與無意識的關係》中,為我們留下過許多幽默的例子。裡面有兩則是這樣寫的:
有個地方的風俗是夫妻在新婚之夜不能講話。某甲要結婚了,村裡的一位老人對他説:「我養了一窩小豬,如果你今晚逼妻子講話,講一句我就送你一隻。」某甲高興地答應了。就寢時,某甲故意横蓋被子,對妻子說:「這床被子寬是寬,但是太短了些。」妻子忍不住笑了:「你把被子蓋橫了。」某甲高興地大喊:「好!一隻小豬!」「什麼?一隻什麼?」妻莫名其妙地問。某甲更樂了,又喊:「兩隻!」「兩隻和_圖_書什麼?」某甲喊得更響了:「三隻!」這時候,可急壞了在外面聽著的老人,他趕緊敲窗喊道:「不要逗她了,我還要留一隻做本錢哩!」
多麼可笑的故事,多麼明顯的嘲弄!在這裡,儘管這位老人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但我們得承認,他是這場遊戲的導演者,那個新娘只不過是他導演下的一個演員。而這場遊戲的目的所在,説到底就是對禁忌風俗的嘲弄,是對禁忌風俗的合理犯規,巧妙違犯。
習俗與規章制度不同。儘管都是以限制個體為目的的理性禁忌,但規章制度是有明文規定有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來執行的,而習俗卻是約定俗成的,準規章制度性的,是在無人執行、無人檢查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發揮它的禁忌作用的。因此,習俗便也成了旨在反抗禁忌的幽默者所嘲笑的目標了。
一個窮人在窮困時從一個富有的熟人那裡借了二十五塊錢。當天,這個債主就發現他在一家餐館裡吃鮭魚炒雞蛋。債主斥責他說:「你借我的錢,馬上就來吃鮭魚炒雞蛋,你就是為此而借錢的嗎?」「我不懂你的意思,」這個借錢人回答說:「沒錢時,我吃不起鮭魚炒雞蛋。有錢時,我又不應該吃它。如此下去,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吃到鮭魚炒雞蛋呢?」hetubook.com.com 這個例子說的是風俗而不是習慣。
一位紳士走進一家商店,讓售貨員取了一塊名貴的糕點,但他很快就把糕點退了回去,另要了一杯酒。然後,他把酒喝了,沒有付錢就準備揚長而去。售貨員自然把他拽了回去。「你拽我幹什麼?」他問道。「請付酒錢,」售貨員說。「我已經用糕點把它頂替了。」「是的,但你也沒有付糕點的錢。」「是啊,但我也並沒有吃你的糕點呀!」
乍一看來,這個借錢人和這個紳士頗有些潑和*圖*書皮無賴的味道。本來,借錢必須還帳,買東西必須付款,此乃社會常識,是約定俗成了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矩。但是這二位老兄,一個借錢去揮霍,一個喝酒不付錢,並且以偷換概念的辦法混淆視聽,無理狡辯,企圖矇混過關,賴掉自己所借的錢、所欠的帳,太無恥了,太不講道理了。但是如果我們冷靜地想一想這兩個笑話,得出的結論恐怕會與這種初步印象截然相反的。事實上,無論是借錢人也好,還是這個紳士也罷,他們怎麼狡辯都是無濟於事的,最終都得還帳付錢。這一點常識他們自己也並非不清楚。他們之所以要賣弄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https://m.hetubook.com.com
狡辯,實在是一種幽默,一種玩笑,是想通過玩笑的方法,對平時約束自己的那種理性禁忌和常規慣例進行一番小小的嘲弄,以便於在這嘲弄之中享受一下借錢不還帳、吃東西不付錢的那種自由,或者說享受一下早已不復存在的大同世界,而且,這個目的他們最終達到了。
用幽默反抗習俗,用幽默嘲弄習俗,以便於在精神上超越習俗這種禁忌,這是人類幽默的一個重要根源。你如果覺得上面的兩個例子的玩笑性質還不夠具體,嘲弄意識還比較隱晦,還不足以說明我的觀點。那麼,我相信通過下面這個更為清楚的例子,你會站在我這一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