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五 台灣與世界
那位司機先生要一個李光耀

在我個人的經驗裡,台北和北京街頭的計程車司機,都歡喜談論政治。不同的是北京的司機說得比較含蓄,台北的則比較直截了當。
爲了印證杭氏的看法,趙紫陽智囊班底的「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比較分析了一百多個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狀況,發現在溫飽問題未能解決時,人民的社會要求是低層次的、慾望容易滿足。溫飽解決之後,人民的要求就多樣化。由於期望上升,各種「運動」就跟著而來,是爲「從溫飽向小康轉軌的社會不穩定期」。但台灣、南韓和新加坡卻沒有出現這種現象,「體改所」歸功於三地的政治強人統治,壓抑人民的需求慾望,使經濟和政治發展能在政府計畫和掌控下逐步實現。
hetubook.com.com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就容易多元化,但一時間「百花齊放」的結果,制度的建立就趕不上。政府回應了太多的「民意」,卻來不及塑造夠水準的民主。於是政治、經濟生活秩序混亂,政府無能力,少威信,徒有現代化之名。這時人民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渴望由一群精英分子作善意的威權領導,這就是中國人數千年來所嚮往的「聖君賢相」式的政治。
答:……我相信,如果在政府中央的核心領導群誠實、有道德、有決心、會組織,能夠將影響力向下貫徹到行政體系,到社會大眾,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做到。這需要時間,要有時間讓人民知道你正在m.hetubook.com.com有效的清除腐敗、掃除利益關係、掃除裙帶關係,人民看到你正在建立榮譽、誠實、公平、正義。也許需要五年、十年的時間,但是可以做到的。如果你有效,而且由上到下開始執行,而不是由下到上,只抓小魚姑息大魚犯錯,五年後就會有明顯的變化,人民的態度就會不同。
於是「新權威主義」在大陸風起雲湧般的竄起來。「新權威」當然是相對於「舊權威」而來的。舊權威是無所不在的全面性控制,新權威是有現代化知識做基礎,保障經濟自由,但控制政治自由。「新權威主義」應不應該這樣定義?能不能行得通?還在議論未定時,八九年六月四日人民解放軍已開上天安門廣場www.hetubook.com•com,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統統都被坦克車輾碎了。
那位司機先生也許不是想要一個李光耀,而是要個新加坡。在那兒,環境整潔,政治清明,人民有尊嚴,國家有地位。只要有人給他這些,是不是李光耀並不打緊。
這話不免使我意外。「新加坡不准嚼口香糖,你願意嗎?」我問他。「願意!亂吐口香糖本來就不對嘛!」他答得很肯定。「犯錯要打鞭子哦?」「只要不犯法,怕什麼?」「至少你不能像現在這樣子開車,超速、走公車逆向道、還搶黃燈。」「你以爲我喜歡這樣呀!不這樣就走不動,我一天能做多少生意?」
——原載於一九九五年五月十四日《聯合報》和_圖_書
那天我坐上一輛計程車,年輕的司機主動跟我聊天。他當然首先批評交通紊亂,然後是環境汙染、政府無效能以及議會與行政部門聯手揮霍無度。他嘆一口氣說:「台灣要是有李光耀就好了!」
問:新加坡政府以效率著稱,換句話說,也就是政府有公權力。要如何建立有公權力的政府?
各位中華民國同胞!您對李光耀的答復,有何高見?
要一個像李光耀這樣的人來統治!這聲音好熟,不就是一九八六年大陸「新權威主義」的翻版嗎?那時大陸的改革開放有了危機,出現了亂象,一批知識分子想從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的理論上找出路。杭氏觀察南韓、新加坡和台灣的發展軌跡認爲,它們從農業社會轉化到www.hetubook.com.com工業社會的過程中,存在著相對專權的政治現象,即由政治精英和科技官僚組成的「威權主義」政府,通過國家權力的集中,讓現代化容易衍生的工運、學運、環保運動和政黨傾軋等活動,延緩下來,使社會穩定,經濟得能快速發展。於是大陸翻譯出版了杭廷頓那本名著《政治秩序與政治發展》。
新加坡之所以臻此,一般人認爲是政府有公權力的結果,這也是李光耀最感驕傲的地方。本年五月號《天下雜誌》有一篇殷允芃女士訪問李光耀的文章,開宗明義就談公權力:
可是聖賢不多,而權力使人腐化,凡強調人治的地方法治必然不彰,威權與獨裁只是一紙之隔。八九年「六四」天安門的槍聲,是對八六年以來「新權威主義」論述的具體答復。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