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市町與生活
到府訂貨的時代

「那孩子以前還坐搖籃車來呢。」
不久,這小伙子長成了一個堂堂的男子漢了,他說要繼承父業,所以就回老家(好像是在長野)去了。
戰前人工費用低,所以家裡幾乎都會有一兩個女傭的。鎌倉的宏偉宅邸自然女傭人數不會少。食品的訂購等方面,女傭們了然於胸,可能是這個因素吧,據說當時進進出出的商人逢年過節都習慣給女傭們準備一點禮品。
這就是我說的,人與人的維繫是現在最寶貴的東西。
之前我們住的地方頗為便捷,所以剛搬到鎌倉的時候,每天都會為這裡的不方便搞得一肚子火。
說不定肉舖那邊也會談起我家:「那家的太太搬來的時候還很健朗呢,現在年紀也大了。」
像我這樣熟知戰前生活的人,會認為和-圖-書個人商店與顧客間的關係是不能放棄的。戰爭中物資不足,當時食材店對熟客多少會通融,這就是人情味。
或許鎌倉這個地方,在家裡有人使喚、到府訂貨經常來往的時代,才能住得舒適快活。
家事方面,像是打掃和洗濯,現在因為家電用品的普及,已經相當輕鬆了,問題在於每天食材的採買。
我在朋友家聽到一件事。聽說他們家的婆婆有一些從戰前就一直光顧的鮮魚店、豬肉舖和青果店。她相信那些店的貨品品質都是第一等的,所以在年輕媳婦嫁過來之後,就會指示她「魚到哪裡買,肉到哪裡買」。
但是媳婦未必都會聽從婆婆的指示去做。尤其媳婦是家中掌理家計的人,希望盡可能在便宜的店裡買。對於那些www.hetubook.com.com長久以來和婆婆關係密切的店家,她也不會覺得有義務一定要去光顧,自然毫不在乎的去其他的店買東西。我聽了婆婆和媳婦的無奈想法,感到有些迷惑。
細問之下,原來我家開始向那家店買東西的時候,他們家的小孩才剛剛出生沒多久。老闆娘經常把嬰兒放在搖籃車裡推來。如今寶寶已經長大成人,當上了小老闆,做起生意也很帶勁。
這小伙子剛開始來的時候,還是乳臭未乾的清秀少年,木訥純樸的鄉下人,我們全家人都頗喜歡他,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唯獨我們家的狗「布奇」,只要看到他一來就大聲狂吠。家門口距離狗所在的內玄關大約有四十公尺,只要他一走進木柵欄,狗兒便會立刻喧叫起hetubook.com.com來。所以只要聽到狗叫,就知道T店的小伙子來了。這年輕人帶來的明明是狗兒最喜歡的肉,最應該好好歡迎才對,可是這狗兒卻不領情,真是隻笨狗。
說起到府訂貨,很多年輕人可能都沒聽過吧。戰前,在東京山手一帶,每天魚販和酒坊都會到熟客人家,一家一家的拜訪,詢問當天有沒有要訂貨。
說起上街買食材,住在商店街附近的人家還好,若是距離稍遠的話,那可就成了一件大工程。
直到戰後鎌倉還繼續存在著這種制度。肉舖裡的小伙子會固定在一星期中的某一天,在家門口前露臉。我母親就常常提醒我:「今天是T店(豬肉舖的名字)會來的日子,有什麼需要就跟他說。」
定期來我們家的只有肉舖,但是在戰前,應hetubook.com.com該還有更多業種的店家會家家戶戶的上門訂貨吧。而招呼他們的大都是家裡的女傭。
據說相較於人口的數量,鎌倉的超市和便利商店都太少了。既使有也都集中在車站周圍。這個數字正確與否我並不知道,我也只有霧裡看花的感覺。
不久前,在我們電話訂購之後,豬肉舖送來了我們要的肉品。看著那個二十歲青年轉身離去的背影,母親笑了,她說:
這對主婦來說,意味著負擔也加大了。
順便一提,T肉舖直到現在,都還是用竹葉來包肉。長久以來一直在這家店買東西的母親,若是看到超市裡放在塑膠盒裡的肉,一定會覺得那肉不新鮮吧。
但是對年輕人來說,這種人際關係反而成了一種負擔,還不如去商品齊全、價格便宜的量販店去買來得方便和-圖-書些。這種想法並不難了解。
不過戰後情形有了變化。以我老家為例,昭和二十年代還有個住在家裡的女傭,後來換成了一個每天從家裡過來幫忙的歐巴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鐘點女傭。移居鎌倉之後,我們就再也沒請過幫傭,我猜想,現在鎌倉有傭人的家庭應該寥寥可數了吧。
買完一圈回到家才突然發現胡椒忘了買。可是,要我再出門一趟,卻也提不起那個勁。
我們剛剛移居到鎌倉時,有好一陣子都還有到府訂貨的服務。
如果只以鎌倉地區的居民來說,這裡有UNION和東急、紀之國屋等百貨店,要不然,住宅區附近也會有來往多年的個人商店可以採購才對啊。
就以我家來說,走到商店街大約要花十五分鐘以上。雖然有公車,可是時間總拿不準,所以很少坐。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