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孔子的幽默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二千餘年前,莊子在寫〈胠篋〉的時候,諒必對「竊國者侯」的現象,感慨良深。事實上莊子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在文章中已舉實例作爲明證:「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和*圖*書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十二世有齊國。則是不乃竊齊國,並與其聖知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田成子殺齊簡公,而竊據國家,雖有巨盜之名,卻像堯舜般安寧,小國不敢非議,大國不敢誅伐,子孫十二代爲齊君。如此不僅是竊國,更是盜竊聖智之法,以維護巨盜的安全與利益。
台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王文和,日前在檢察官協會分區座談會中以「竊國者侯」形容要偵辦以利養權、以權護利的弊案高官是難度最高的,引起注目,令人不免直接聯想到又塌了一個大洞的高雄捷運和外勞暴動等息息相關滾雪球般弊案「怎麼辦」。和-圖-書

黑道犯法易抓,政商掛勾集團難防。台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王文和直率大膽地說表面上看起來是高官、民代、慈善人士的犯罪分子「以利養權、以權護利」,更不乏「竊國者侯」者廁身其中,要偵辦這些人簡直難於登天!https://www•hetubook•com.com


由斯觀之,竊國者侯,最可怕是竊國之後掌握了仁義法制的詮釋權。自田成子到當今政商勾結的權貴,古和-圖-書今烏鴉一般黑。自莊子到王文和,其道德與良知的勇氣,一脈相承,值得喝采!


竊取一個腰帶鉤的小偷按刑法處死,篡奪國家政權的人反倒成爲王侯,不但享盡榮華富貴,且諸侯所作所爲,都合乎仁義,這難道不是假藉仁義聖智來爲非作歹嗎?
十二月十二日台北《中央日報》第三版大標題「檢察官嘆:竊國者侯難辦」,次標題「王文和:www.hetubook.com.com以利養權、以權護利的弊案,追查難如登天,團隊優勢才能與大人物較勁」,新聞報導則是記者林麗娟/台中訊:

——九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另十一日《聯合晚報》第一版記者陳永富/台北報導:
「竊鉤竊國」,謂小盜受重懲,大盜反獲富貴。此成語反映政治社會現象的不公不義,典出《莊子.胠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