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濬源寺,又名浚源寺及崇慶寺,座落於蘭州市南郊的皋蘭山麓。寺內最古的建築是金剛殿及萬源閣,那是明代洪武五年(西元一三七二年)的遺物。院內有一株古槐,已有六百多年的樹齡,應該和金剛殿的歲數相當。寺內有一尊銅鑄的阿彌陀佛像,高一丈六尺,重二萬餘斤,站立在蓮花形的鐵座之上,乃是明朝初年的遺物。寺中另有一口古鐘,高九尺,口寬六尺,重一萬斤,鑄成於金太和二年(西元一二〇二年),原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懸於普照寺的鐘樓,而於二十八年,普照寺遭到日軍三次轟炸,便使那座具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剎,夷為一片廢墟,瓦礫堆中,僅存這口鐵鐘。
放下行李,用過午餐,就由甘肅省建設局副局長陪同我們,訪問甘肅省佛教協會及蘭州市佛教協會,會址均設於五泉山濬源寺。
他讓我們知道該省面積四十五萬平方公里,共有十二個民族。全省比丘二百多位,比丘尼m.hetubook.com.com九十九位,喇嘛六千多位,受過三齋五戒的居士一萬餘人,顯密兩派的佛教徒共計六十多萬人,佔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八。可見甘肅省的佛教是以藏密為主,漢人的顯教非常微弱,五泉山雖為古道場,亦僅十多位僧眾。
原來整個的五泉山,全是寺院,現在只剩山門之內是寺院,山門之外是公園。而該寺的山門也別有特色,從外看是短檐磚雕磚砌三間三樓;從裡邊看,卻是單檐硬山頂三間的門廊,這是在甘肅地區特和-圖-書有的建築形式,後來我們在甘肅省的別處,也看到好多類似的房子,從院外看是高牆,院內看是房屋,也就是一般所說西北有三怪:①房子一邊蓋,②餅大如鍋蓋,③姑娘手上吊煙袋。現在當地姑娘手上已不吊煙袋,房子一邊蓋及餅大如鍋蓋的情形,則還到處都有。
然後到接待室,接受茶點水果招待。因為甘肅省佛教協會的會長是該省夏河地方拉卜楞寺的住持——嘉木樣活佛,當天他因公外出,而蘭州市佛教協會的會長,也就是濬源寺的m.hetubook.com•com住持,現年八十多歲的融開老和尚,也因公出而未見。諦顯法師是副會長,另外一位密教系的摩尼寺住持趙法雲,也是省佛教協會的副會長,代表接待。由該省佛協的祕書長包含章,向我們做了簡報。
當我們剛近山門,就聽到寺內鐘鼓齊鳴,使我知道該寺要以大禮迎接我了。進門之時,果然看到該寺的當家諦顯法師,穿黃海青,披紅祖衣,當門而立,先向我合掌問訊,然後退在一旁,從他背後走出一位年輕的沙彌,雙手舉起香案,向我表示恭迎。和*圖*書山門內兩側站立著十多位穿袍搭衣的老少比丘,列隊敲著引磬、木魚,口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另外還有幾十位在家信眾圍繞。然後由捧著香案的沙彌前導,當家師走在我的身旁帶路。進入大殿,上香禮佛。這是我在這次旅行中唯一受到最高佛教禮儀接待的地方。
我們首先進入五泉山公園,園內有水池,池畔有數棵合抱粗細的老柳,池後背景是五泉山,山上遍植柏樹、柳樹,而且綠草如茵,據說那全是他們在近數年內以人工栽培起來的。水池的右側,就是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