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 虛雲和尚在雞足山


吾不住城市,早有願在雞山掛單,而山上子孫不許。今諸位護法,能為圖一片地,願開單接眾,以挽救滇中僧眾,恢復迦葉道場。此衲所願也。
至於虛雲和尚與雞足山的因緣,可以從他的《年譜》之中見到,現在介紹如下。
能有這樣的感應事跡,也使我十分嚮往,我雖不信那就是迦葉尊者在內入定,然在這樣的靈山勝境,有感必有應。

虛老當晚「樹下宿」,相信就是在華首門外露天過夜,而且又聽到石門內的魚磬聲,使他發願,要在山上結庵,以便接待朝山的僧俗四眾。可惜還是不知如何進行。

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虛雲老和尚五十歲,他從朝禮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回國朝禮雞足山,在山麓,經過「靈山一會」的大牌坊,直接到了迦葉殿,殿中有迦葉尊者像,然後到達迦葉尊者入定處的華首門,他把當時的見聞情況,敘述如下:
至宣統三年,虛雲和尚七十二歲,值國民黨的辛亥革命,雲南地區大亂,統和_圖_書兵官李根源,因誤會而派兵圍困雞足山,駐軍悉檀寺,毀金頂雞足大王銅像、銅佛殿、諸天殿,和尚獨自下山,詣軍門見李根源,李氏怒聲問曰:「佛教有何用有何益?」又說:「要這泥塑木雕做什麼?空費錢財!」更問:「奚如和尚,勿能做好事,反做許多怪事,成為國家廢物。」結果李氏被虛雲和尚以理感動,以德感化,而移住祝聖寺,隨僧眾生活,蔬食數日,執弟子禮,並請虛雲和尚為雞足山的總住持,乃引兵而去。後來這位殺僧毀寺的李根源,確與蔡松坡等成了雲南一地的法門大護。

到了光緒二十八年(一九〇二年),虛雲老和尚六十三歲,第二度朝禮雞足山,《年譜》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因此,張李二人令賓川縣知縣,代為辦理,在雞足山中覓得一座破院,名「缽盂庵」,雖然住無房屋,餐無宿糧,然十方僧俗四眾來者,皆以禮相接。
到了光緒三十二年,由於政府命令,以寺產興學,使得全和*圖*書國寺院驚慌不已。虛雲和尚與寄禪禪師等,一同進京請願,因而認識了肅親王善耆,以及庚子年隨鑾時各王公大臣舊友,都來相視,共同策劃向皇帝上奏諸事。結果,光緒皇帝頒下諭旨,終止提取寺產的命令。
①三十年前,初讀岑學呂居士編輯的《虛雲和尚年譜》,看到虛雲老和尚朝禮雞足山、重修雞足山的事跡,非常感人,那是從他六十五歲到八十歲之間的事,有一段時間,他的法號也與雞足山相連,自稱「雞足山虛雲」。
這樁事,不僅是虛雲和尚畢生大事,對雲南佛教乃至對全國佛教,也是一件值得鼓舞的喜事。虛雲和尚為了在雞足山迎接《龍藏》,而建藏經樓,需要善款,乃遠走南洋的檳城等地化緣。這部藏經的運送路線,也是非常曲折:從北京到廈門,再到檳城而進仰光,然後再乘船至新街,又僱馱馬三百餘匹到雞足山。在沿路經過數十天,一路無雨,至祝聖寺大門,舉行迎經大典,安妥之後,乃大雨滂沱,感應不可思議。那是宣統元年(一九〇九年)十二月三十日,正好和-圖-書是除夕香會,所以,萬眾歡騰,得未曾有。當年正好也是虛雲和尚七十歲。
②我想參觀大陸偏遠地區最後對外開放的一批名山古剎。那可以讓我們發現許多感人的事跡,用來激發我們對於法鼓山建設的信心和願心。
這次我要帶團去雞足山巡禮的動機有二:
至聖境懸巖,石壁生成一道石門,名華首門,迦葉在內入定。宛若城門,高數十丈,廣十餘丈,雙門關閉,縫顯然。是日遊客及導引之土人頗多,予進香禮拜時,忽聞大鐘三聲,土人均歡呼禮拜,稱有異人至,則聞鐘鼓魚磬聲,我等曾聞一二次鼓磬聲,未聞大鐘聲也。今師傅禮拜聞大鐘聲,其有道乎!予謝弗敢。時己丑年七月三十日也。
為了重修寺宇,又去各地化緣,他到了昆明西南的騰衝地方,因為有一千餘人皈依而募得巨款,回雞足山備糧建造房屋,立定規約,坐香講經,重振律儀,傳授戒法。當年四眾求戒者七百多人。山中諸寺,亦漸改革,出家僧人再著僧衣、吃素菜、上殿、並也接受掛單了。
https://m•hetubook.com.com時,虛雲和尚也通過肅親王的發起,由總管內務府的大臣上奏,為雞足山缽盂峰「迎祥寺」,請頒藏經全部,永遠供奉。因自滿開國以來,雲南地方尚未蒙朝廷頒發《龍藏》,到了同年七月二十日,即奉諭旨:
雲南雞足山缽盂峰迎祥寺,加贈名護國祝聖禪寺,欽賜龍藏鑾駕全副,欽命方丈,御賜紫衣缽具,欽賜玉印,錫杖如意。封賜住持虛雲,佛慈洪法大師之號,奉旨回山傳戒,護國佑民,內務府大臣傳知虛雲,謹領各件回山,永鎮山門,善為布教。地方官民,一體虔奉,加意保護,毋得輕褻。比諭。
那天的虛雲老和尚,繼續登上當時名為天柱峰的絕頂,因為此是山脈最高處,從山下到這兒,約三十華里,當時虛雲老和尚所見的山頂,有銅殿一所。他又說,據《山誌》的記載,全山本有三百六十庵,七十二大寺,他所見到的全山,則不足十寺,而且僧伽與俗人無殊,因係子孫相承,非本山出家的子孫,不准在山中常住,也不留單。他很想在山上做些什麼,可是不www.hetubook.com.com知從何著手。
渡金沙江朝雞足山,樹下宿,復聞石門內魚磬聲。翌日上金頂各處進香畢,又復起念:佛祖道場,衰敗至此,金滇僧規,墮落至此。發願在山結一庵,以接待朝山者。又為地方子孫寺廟所禁,思之雪涕。

宣統三年,虛雲和尚在上海靜安寺參加了全國佛教總會成立大會之後,領取滇黔兩省佛教分會公文及滇藏佛教支會的公文,回到雲南,已是第二年的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在昆明召開了雲南佛教分會的大會。民國二年召開了滇藏佛教支會。民國三年回到雞足山,重修興雲寺及下洋的蘿荃寺。民國六年虛雲和尚從緬甸的觀音亭,將玉佛像經野人山運回雞足山,費時數十天。在這以後,我們就看到虛雲和尚離開了雞足山,行雲流水,處處去了。
到了光緒三十年,虛雲和尚六十五歲,總算因緣成熟了。因為大理府的提督張松林及李福興,率領眾官紳,迎虛雲老和尚至大理府,住三塔崇聖寺,請講《法華經》,皈依者數千人。李提督欲留和尚住三塔崇聖寺,和尚回答: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