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見拙著「迷你思感」(星光出版社)。
「世有柏楊。」
我深信柏楊對國人的觀察(包括其最近出版的「醜陋的中國人」中所述)是正確的,我們今後需做的工作是如何幫助國人除去這種阻止國家前進的「老昏病」!
「懷念與盼望。」
「觀漢先生歸去來——柏楊。」
以上見拙著「菜園拾愛」(星光出版社)。
柏楊的超人的見解,影響了我最近二十年來的生活和思想。我們間的交往,值得留念的地方,就是我們有一份眞摯的友情和共同的信念。我們對國人的關懷,是愛深而責切。這些情形,可從拙著:「柏楊和他的冤獄」(香港版)和梁上元所編著:「柏楊和我」二書中看出一部份和圖書,下列數文中,也可看出我對柏楊思想的了解和欽佩:
「柏楊的著作。」
認識柏楊是我一生最高興、最受益、最幸運的事之一,自從一九六五年以來,柏楊是我的好友,是我的老師,更是我的鏡子。每個人差不多都知道自己可自豪的一面,但是柏楊使我了解我醜陋的一面,而最使我驚奇而傷心的是這種可怕的醜陋,竟不是我一https://m.hetubook.com.com人所獨佔,而是十億同胞所共有的!
「論柏楊語——新版新序。」
「環境與地氣。」
「不盡的感想。」
「心語。」
「十年來看看臺灣的柏楊。」
「柏楊和孫觀漢——丘惠中。」
「越洋絮語——致柏楊先生第一封信。」
「柏楊和我。」
以上見拙編著「錄柏楊語」(四季出版公司)。
以上見拙和*圖*書著「關懷與愛心」(星光出版社)。
以上見梁上元編著「柏楊和我」(星光出版社)。
這裏讓我附加「一句」:我所以能很快並不斷的接受柏楊的思想,不是偶然的,主要的是我有一個一般國人(包括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所沒有的客觀條件,這是由於:(一)我在美四十多年,每天所接觸的都是美國人,不但在辦公室和實驗室如此,www•hetubook•com.com即使在家中也是一樣,因爲我的太太是美國人,所以我可聽到許多客觀的談論。(二)我喜歡大自然,常在家中後面一個菜園中沉思,因此有機會比較和研討中美二個民族的優劣之處,常思以一方之優補另方之劣,所產生的思想,有的恐怕不易被一般的中美人士想到和接受。
「談『論柏楊語』。」
以上見拙著「我看中國女人」(九歌出版社)
「再談柏楊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