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柯林頓發起了第一屆的「柯林頓全球行動」(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這場3天的研討會,宛如公益界的奧斯卡,全世界最重要的政經領袖和慈善家聚在一起,討論貧窮、疾病、戰爭、氣候等問題。第一年,研討會募集了25億美金。
2006年研討會的另一位明星,是82歲的美國前總統卡特。他發表演說,呼籲與會者捐款研發更低價的藥物,以治療熱帶貧窮國家的罕見疾病。卡特在位時政績平平,競選和*圖*書連任時慘敗。台灣人最恨他,因為他在1978年和台灣斷交。1981年,他卸下總統職位,開始為世界公益而奔走。2002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柯林頓、高爾、美國前總統卡特(1977~1981),都是下台後比上台時更有成就的人。上台時要有成就很容易,畢竟手上握有所有的資源。
2006年則增加到73億(約2,400億台幣),其中最大的一筆,來自英國「維珍集團」老闆理查.布蘭森。他承諾在未來10https://m•hetubook•com.com年捐出30億美元(約990億台幣),研發合乎環保的再生能源。柯林頓畢生從事公職,自己沒有大錢,卻善於利用他的人脈和聲譽,讓企業家捐大錢。
預防孩童過胖跟愛滋病和溫室效應比起來,也許最不緊急,卻是從小過重、做過心臟繞道手術的柯林頓最感同身受的議題。他和美國的大飲料和零食公司合作,降低學校中販賣的飲食的糖份和卡路里。
下台之後
柯林頓當總統時,因為醜聞被媒體追殺。高hetubook•com•com爾當副總統時,因為木訥而受盡嘲笑。卡特當總統時,因「伊朗人質危機」處理不當,競選連任時在選舉人票上(參見〈失敗的贏家〉)以9%比91%大輸雷根。這三個人,下台後的人生比在台上更精彩。
柯林頓當了8年美國總統(1993~2001),雖有諸多政績,但一般老百姓記得的,恐怕只有他跟白宮實習生的性醜聞。跟實習生胡來當然不像總統,他真正像個世界領導人,反而是下台之後。
是非成敗轉頭空,真正的領袖,是在離場後,創造出更美和圖書的彩虹。
柯林頓和高爾一樣,下台6年來致力於公益活動。高爾關心環保,柯林頓的3大焦點是:讓愛滋病藥物更便宜、對抗溫室效應、預防孩童過胖。他用當總統的管理長才,整合不同企業和黨派的資源。他把政治上的務實精神帶到公益,不與企業作對,也不受意識型態的侷限,很有耐心地,找出公益和商業的交集。
是非成敗轉頭空,真正的領袖,是在離場後,創造出更美的彩虹。
公益和商業的交集
諾貝爾得主卡特
講起高爾,自然會想https://www•hetubook.com•com
起他的老搭檔,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
在愛滋病方面,他整合60個貧窮國家的需求,集中與藥廠談判,以量制價,讓藥廠同意以低於成本的價格賣藥,以換取「大量」、「長期」所帶來的利潤。在溫室效應上,他找來不同黨派的金主,包括保守派的媒體大亨梅鐸和自由派的歌手芭芭拉史翠珊,共同捐出300萬美金,協助全世界20個大城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而,就像有錢家庭容易出敗家子,資源太多反而壞事。下台後一無所有,只剩名氣和過氣,這時要成就事業,就要有真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