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其實,成年人用來慰藉心靈的方式,本質上跟他們所陌生、甚至反對、頭疼的青少年娛樂並無不同。電動玩具、飈車、濫愛、狂舞、吸食迷|幻|葯……都是在官能上尋找快|感,而非精神上的安慰。
鄭明娳
我相信一位幸福的人必是一個完整的人,一位完整的人必然可以在獨處時仍然感到滿足。事實是,一個人先要能獨處,才能群居;先能安己,才能安人。心靈殘缺的人,無法把職業轉化爲志業,很難完整的愛人與得到相對的愛,更無法靜下來享受休閒活動。殘缺的人,一直遑遑無所歸依,只好忙著尋找補漏的方法。漢代學者hetubook.com.com揚雄在《法言.學行篇》中指出:「或曰:使我紆朱懷金,其樂不可量已。曰:紆朱懷金之樂,不如顔氏之樂。顏氏之樂也,内;紆朱懷金之樂也,外。」顏回簞食瓢飲,但是内向的精神層次卻能自給自足,得到眞正的快樂;他絕不「殘缺」、成爲一個「精神貴族」。
我相信人類是一種群居的動物——至少要兩個人以上才能構成幸福的生存空間。換言之,沒有人天生願意避人逃世,過著獨居的生活。可是,世界上,多的是被迫要「遺世獨立」的鰥寡孤獨者。許多人,雖然存身於衆人之中,卻倍感孤單;有些雖有親朋戚友,但仍自閉在寂天寞和圖書地之中,讓孤單與焭愁啃噬心靈。
基於我個人主觀的認識,乃設計了《智慧三品》——《禪思》、《物趣》及《書香》。《禪思》是作者們對生命思考的經驗,足以作爲我們生命成長的借鑑;《物趣》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己身邊正充斥宇宙之內、六合之中最可愛、可玩、可敬的事物;《書香》是許多在書本中得到福祉的人之現身說法,見證了知識和人生的密切關係。我深信生命除了不斷自我惕勵,還要靠他山之石以爲借鏡;我們提供的《智慧三品》,不僅在内容上有此功能,同時在文學上也有可貴的價值。
二十世紀的人口超過前此幾個世紀人類數量的總和,前所未見的超級都會在https://www•hetubook•com•com地球建立起來。人類活動的領域也擴充到深海和外太空;但是二十世紀卻是個令人心靈倍感孤單的世代。科技發達,許多人日日僅能面對機器工作。在商業文明體制下,人人將心力傾注於投資報酬率;競爭劇烈中,個個講究如何打倒對手。二十世紀的「現代人」都汲汲營營於事業功利,無暇爲自我的心靈營造一個有智慧的小宇宙。可是,這並不表示,此一世代人們的心靈已經「進化」爲「終端機」,不需要「生活」的品味和自省自得的空間。
臺灣近十年,給予中國百姓有史以來最富裕的物質環境,國人有充分外在條件可以得到幸福。可是,絕大部分人缺乏眞正的幸福感,和*圖*書僅僅擁有「幸福」的軀殼,空有洋房轎車美食名酒,心靈的舟筏卻破損擱淺。此毋寧是國人的悲哀。
恰好相反,我認爲現代人的心靈特別需要滋潤。焦慮、失眠種種精神官能症者日益增多,社會越來越需要心理醫師,書肆充斥著濃縮維他命丸式的人生啓示路牌,方興未艾的國內外旅遊熱,每晚八點強檔的通俗連續劇,賣座的商業電影,消費量居世界第一的 X. O. 洋酒,名牌服飾,尋找第二春,或者是純屬國粹的「方城之戰」……國人正用四十年來努力建設的經濟能力,惡補日漸枯竭的心靈。
我相信幸福的定義是:找到自我肯定、可以安身立命的志業;找到終身可以爲友的伴侶;找到可以提昇精神層https://m•hetubook•com.com次的休閒活動。如果我們有一個可以日日努力使自己進益而感到有意義的工作,則它不僅是維持生計的職業且是生命的志業。如果我們日日最親近的人就是自己的知音,福樂同享、苦難共承,自然不會感到孤單。如果我們的休閒活動超越官能的需求,則會有「學無止盡」的謙懷,而不斷朝向無終點的理想爬昇,享受那前進的滋味就是無比的幸福。
一個人要自我補漏,先要定下心來,從本身下手:誠意修心,格物致知。學習思考自己恰當的定位,明辨人我的關係與訴求。在學習認識別「人」之前,先學會認識身邊的「物」,若懂得欣賞物,就不難進一步欣賞人。其次,能夠使人在任何狀況下都可以學習並進步的必是讀書。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