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豐田生產方式的展開
十四、向「平準化」挑戰

減少批量,不讓同樣物品連續流動的「平準化」想法,當初對沖壓部門而言是相當嚴苛的要求。為什麼呢?因為長久以來,生產現場的常識是沖壓工程以同一模具,連續沖打才能降低生產成本,將批量儘可能增大,不停地沖打才是常識。
至於豐田生產方式卻實施生產的「平準化」,就是讓生產批量儘可能減小,而和常識正好相反。為此,沖壓部門長久以來作了哪些努https://www.hetubook.com.com力呢?批量減少的意思是不連續使用同一個模具,因此為了要適應多變化的製品種類必須更換模具,就是必須經常進行換裝模具的工作。
關於生產「平準化」方面的例子,豐田汽車的堤工廠(位於愛知縣豐田市)實施如下的「平準化」生產:堤工廠的生產線有二條,製造轎車可樂娜(Corona)m.hetubook.com.com、卡琳娜、雪麗卡等。
重點是要做出換模的需要性,確實做好換模的準備工作,及減少調整等沒有前例可參考的事情,經由大家共同運用智慧,同時訓練作業人員,縮短換模時間。雖然如此,當時豐田汽車的內部和協力廠商全力以赴的情形,艱苦無比,所做的努力絕非言詞所能表現。
儘可能減少同樣物品的生產批量,以減低變異對前工程所產生的和-圖-書不良影響,是一種仔細精確的製造方法。
而另一條只生產數量較多的可樂娜,也不斷的在追求更精緻的平準化。例如一個月工作二十天,製造一萬台的可樂娜,其中轎車(Sedan)五千台,硬頂型(Hard Top)二千五百台以及旅行車(Wagon)二千五百台。相當於每天生產二百五十台的轎車,硬頂型和旅行車各一百二十五台。
豐田汽車的裝配線即是採用這種精緻https://m.hetubook.com.com的生產方式,如能做到這種生產水準,則前工程,例如沖壓部門將可拋棄舊有計畫生產的量產制度,落實全新的豐田生產方式,而能將新生產方式確定下來。
豐田汽車內部的沖壓工程換裝模具在一九四五年代時需要二或三個小時,到一九五五年時,因推展「平準化」生產的結果已能夠縮短到十分鐘,一直到一九六五年代的後半時,更縮短至僅花三分鐘。
其中一條生產線是交互流動生產www•hetubook.com•com可樂娜和卡琳娜,並不是採取早上生產可樂娜,下午生產卡琳娜的集中生產方式,以確保「平準化」的進行。
至於生產線上究竟如何流動呢?每隔一台是轎車,而硬頂型和旅行車則是以每隔三台的形式流動生產,因此可以讓批量最小化,而使生產的變異減至最低程度。
其他機械部門亦是相同,然後推展到前工程,甚至於製造外購零件的協力廠商。向他們解釋和常識相反的觀念——「減少批量,迅速換裝模具」等。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