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與葡萄

狐狸一向被視為狡猾的動物,多數人會覺得由語個寓言裡的狐狸「心理不太正常」,或者,拐彎抹角,不「光明磊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狐狸這種表現,對牠的「心理健康」而言,卻也有「建設性」的一面。如果狐狸在走出葡萄園後和*圖*書,垂頭喪氣地說:「我餓得要命,但卻吃不到那美味可口的葡萄,我的腿太短,軟弱無力,我真是一隻無用的狐狸,真丟人,真倒楣!連葡萄都吃不到,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則牠往後的「人生」,hetubook.com.com勢必會變得相當黯淡。
狐狸對牠得不到的東西妄加貶抑,甚至否認自己的需要(「我並不是真的很餓」),為的是維護自己的自尊。從認知心理學的立場來看,這個寓言所要告訴我們的是:狐狸透過牠的想像力,重新定和_圖_書義情境,使牠符合自己的需要、價值觀及動機。當牠得不到牠渴望的東西,而必須延擱滿足或忍受某些不愉快的情況時,牠就「調整」自己的看法,以減輕挫折。
《伊索寓言》裡有一則大家所熟悉的故事:
人活在世界上,經常會碰到想吃葡萄www.hetubook.com.com但卻吃不到葡萄的情境,這時,做一隻狐狸,對我們的「心理健康」而言,是頗具「建設性」的。
一隻饑餓的狐狸看到葡萄園高高的架子上懸著幾串可口的葡萄,牠一再躍高想去抓那些葡萄,但一切的努力都白費了,因為牠根本抓不到葡萄。最後,和-圖-書牠精疲力竭地走出葡萄園,然後用漫不經心的口吻說:「我並不是真的很餓,而且,我本以為那些葡萄已經熟了,但現在卻看出它們是酸的!」
這個故事經常被人引用,謂之「酸葡萄心理」。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這對牠的心理健康而言,是頗具建設性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