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慾者

宗教家難道不曾處於此境、大感困擾嗎?釋迦牟尼抛妻別子、盡棄榮華,看來像一完美典範,可是菩提樹下的潛修冥想之中,又有多少魑魅妖魔般的業障?則是根本不在此一宗教進入世俗化的過程之中被拿來鑽研辨證的。倒是聖奧古斯丁(本名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的《懺悔錄》提供了不少臨界點上顧盼煎熬的張本。
聖奧古斯丁出生於北非迦太基,在家鄉接受完整的基督教教義;但是,青春期的他不能免俗地有著關不住的綺思漫想,他的興趣和性向投注在日後我們稱之爲「文學」的領域;他迷上了修辭學。少年人的修辭學是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爲肉|欲裹上一層語言糖漿的技術」。聖奧古斯丁非但早婚,在十九歲上就蓄了一個小妾,還生養了一個沒有名分的兒子。他攜妻挈子、遠渡地中海、直奔羅馬帝國的皇都羅馬城,滿心以爲可以在這個首善之區謀一修辭學的教職,卻四處碰壁(其間的風流韻事卻從未停歇)一個類似妓|女的社交名花曾經送給這位遠方來的詩人一支銅柱,那銅柱長約一尺、徑可一寸有餘,中通,柱壁極薄,上有鏤空雕花。據考古學者的研究,它的用途不少,其一是供那些經常在學校的殿堂間與學生們徜徉遊走的敎授(尤其是詩學先生們)作爲收束皮卷教材之器,有如後世的講義夾。其二是供https://m.hetubook.com.com那些對星空著迷的幻想家持之向天,管窺星辰徵兆之下的人生命運。彼時望遠鏡尚未發明問世,祗消在這種簡便的銅柱中捲一層漿過的暗色粗布,遮蔽雕花處透洩的地表光線,使管口能幫助觀者聚焦,則星球雖不如望眼鏡中那樣地「放大」,至少也能清晰許多。這兩種功能正是聖奧古斯丁所著迷不已的(他在家鄉的至友弗爾米尼斯和弗爾米尼斯的父親皆精通占星術,曾對他造成極深的影響)。聖奧古斯丁大爲感動,一連數日不歸,與此妓鏖戰竟夜,回家時瘦了一大圈兒。那位小妾見識到精力充沛的少年詩人的薄倖,又不敢橫加拂阻,祗好採迂迴突進的戰術。她一方面不斷暗示:羅馬居、大不易;一方面悄悄將家用之資攢存起來,湊成一筆可觀的賂金,請人從北部的米蘭出面邀請聖奧古斯丁前往授課。聖奧古斯丁對這一天外飛來的禮聘全未起疑,又感羅馬生活用度果然入不敷出,加以小妾推波助瀾,當下就倉卒起程;他對那位善體人意的妓|女的思念,就祇能轉化成對那根銅鑄棒子的日夜摩挲拂拭了。然而,小妾萬萬沒有料到:米蘭還有更可怕的情境早已注定了、等待著。
懺悔是一件奇特的事;它守在罪惡與神聖的邊界上,也是兩者之間最接近的位置,所以懺悔同時具有兩邊的陰影與光芒。從勉人爲善的角度看m.hetubook.com.com,懺悔非發自內心不可。唯有澈底知覺「昨日之非」才有可能摒惡向善,成就今日乃至永遠的明日之是。是非兩字聽起來涇渭分明;懺悔則未必是這樣絕決的事。從積惡難改的角度看,那種即使發自內心的懺悔往往表現爲熱切的激|情,脫離罪咎的渴望也往往平息於「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的淡漠。洗心革面的期許終不能開展改頭換面的技術。於是,懺悔一畢竟還是陰影面的部分居多;詭辯式的邏輯就可以這樣說:「罪惡已經要不得了,背叛罪惡豈不是更加一等?」正因懺悔之作爲一樁具體可行之實踐擁有某種「快速通關」的便捷性,才顯得如此可疑;也正因加諸懺悔的疑慮如此沉重,這件事才變得彌足珍惜。
這樣的一刻終於來了。聖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細膩地描述過,然而,他仍有未及詳述之處。《懺悔錄》是這樣寫的(下述情景發生於聖奧古斯丁在米蘭的一處庭院中為他的學生亞里庇厄斯講解自己內心掙扎之際):
那是安布魯斯主教和他的上帝所安排的。僅僅視之爲聖靈的感動、崇高的憧憬似乎不足。近代的心理學家將聖奧古斯丁在米蘭的「轉向」——皈依天主教;解釋成「重回母親的子宮」之原慾。這是一種混合了「童年與故土」的鄉愁再加上伊底帕斯情意結的產物。質言之:由安布魯斯和上帝共同賦予的啓示並非突如其來的感https://m.hetubook.com.com召,而是一種深沉的觸動;它撩撥起聖奧古斯丁記憶底層、地中海彼岸、二十年前、由他的母親親手栽植的基督教教義的種籽萌生了發芽的慾念。聖奧古斯丁向安布魯斯主教借支了一大筆錢,遣散了他的小妾和私生子。臨行之際那孩子什麼也不知道,臂彎裡還抱著那支銅柱,要求父親爲他讀一首詩——詩的確卷藏在銅柱裡;但是聖奧古斯丁拒絕了他的孩子,溫柔地拿回銅柱,束之高閣。
其實,這祗是他的第一次懺悔,所造成的人倫戕害更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甚至終無所感的。的確,聖奧古斯丁從未真正離開修辭學;他一直以爲:將不堪回首的記憶說出來、訴之於衆、一遍又一遍,在抑揚頓挫、疾徐遲速皆能有節不紊的聲腔之中被坦白訴說的誠懇所感動、被自責的震撼所懲罰,便得著了新的快|感(他反而寧可將這種快|感想像成由懺悔所引致的、來自上帝的撫慰)。
聖奧古斯丁自茲而後繫緊褲帶,成爲一代完人。但是,他並不知道:這一歷經多少反覆掙扎的懺悔另有原因。在亞里庇厄斯的回憶中也提及此事,可證其情不假。稍有出入的是:從亞里庇厄斯坐著的角度可以看見一剎那的奇景:「……正當他哭泣的時刻,一道金色的光芒從他的頭頂上方劈下。我似乎聽到了沉重的敲擊聲。可是老師似乎並不感覺疼痛,那金色的光束落地之後由庭院前方的階梯滾hetubook.com.com下,發出雷鳴般的聲響。老師彷彿渾然不覺,他祗思考了片刻,便翻開《聖經》,唸誦福音書。」
然而,眞正迷人的懺悔,可能不是那種「覺今日而昨非」式的棄絕,反而是邊界上的徘徊、躑躅和掙扎。除了宗教家的純粹潔淨之外,凡人總有懺悔得不夠徹底的時候,這樣的凡人也許無法得救、不能涅槃;大概就像靑春期性荷爾蒙充盈飽滿的少年,日日自箴自警:再也不要手|淫了!再也不要手|淫了!可是止它不住,依舊旦旦而伐柯。在歉咎、惶惑、羞慚和恐懼之中的少年的這個處境極具象徵和啟示意義站在人性遙遠兩極最接壤的地方,沒有出口。
可是,肉|欲所帶來的快|感並未遁離。聖奧古斯丁祗好在禱告中這樣說:「請賜給我貞潔與自制——這是我唯一做不到的。」同時,他又娶了一個妾,這個妾也非先前那位妓|女,是個精明強悍、頗有幾分陽剛之氣的北義大利碩人。她也許祗能在牀笫之間解決聖奧古斯丁肚臍以下的飽滿,卻豐盈不了他鎖眉深處的空虛。另一方面,聖奧古斯丁也才逐漸從自己軟弱的祈禱迴聲裡發現:修辭學家的懺悔祇能將其心靈逼向更大的崩潰。而且,就連新來的妾也忍受不了這種上牀求歡、下牀求饒的告白——雖然她自己就是在這種告白中愛上這男人的。
我講著講著,不時在心中最悸動時飲泣。突然之間,不得了!我聽到一個聲音從鄰近的屋中傳出,聲音是男是和_圖_書女不確定,反覆唱著:「拿起來讀吧/拿起來讀吧……」我登時臉色大變,開始仔細尋思,是否這是稚齡小兒戲唱的童歌;我不記得在別處聽過這樣的歌謠。我擦乾淚水,起身細想;我除了將這個聲音解釋為上帝的召喚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上帝要我將書打開,閱讀信手翻開的一節。……於是我拾起書、打開、在沉默中讀出眼睛最先看到的一段(聖保羅福音書):「不要沉醉放蕩形骸、爛醉如泥、淫樂、糜爛、勾心鬥角、嫉妬;把自己委託耶穌基督。不要耽於肉|欲。」我不再往下讀,我不須要再讀,因為讀到這個句子的結尾的時候,有一道神聖的光芒射入我的心中,所有黑暗的疑慮逃逸無蹤。
近代心理學家在傳記學者的幫助之下拼合這些資料,認定那一束金光並非神蹟,而是那支銅柱。它被那位可能是受不了聖奧古斯丁到處以私慾生活當懺悔材料的新妾從樓上窗口扔下,正打在他的頭頂。突來的撞擊以及對那金光不堪細睹地匆匆一瞥,聖奧古斯丁意識底層與子訣別的一幕浮現、卻浮現得不坦蕩,於是才會有「不男不女」(男童)之音、「小兒童歌」(詩之渴望)以及「拿起來讀吧!」(兒子臨行時天真無辜的懇求)總而言之:聖奧古斯丁的懺悔成功有其艱辛的根柢和內幕,等閒之輩勿輕言試之;除非這樣的懺悔可以日日行之、時時爲之,敎天下人煩不勝煩,再予一當頭棒喝,才有可能澈底生效。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