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人文類
病態的預言家
——馬克斯及其「資本論」

馬克斯輕視一切仁心愛意,所以他對於一切慈善家、人道主義者、救濟組織、社會改良派甚至如防止虐待動物協會之類的機構,一概嗤之以鼻(共匪的所謂鬥爭「善霸」心理背景與此亦正相同)。不過,這些個人與組織,卻從不同的地方貢獻力量,使資本主義制度逐步修正,逐年改進,「溫和的改良」不僅事實上可能,而且極有績效,由於各國政府以及民間的努力,資本主義制度乃能順利演變至今。美國有一個二十世紀基金會(Twentieth Century Fund)的組織,在一九五五年曾發表一項世界性的調查報告說,「在各大工業國家之中,過去一貫奉行私人資本主義最力的一個國家,都成為最接近社會主義目標的國家。她供應每一個人以豐足的生活,成為一個不復存在有階級區分的社會;其物質方面的富饒,為世界上大多數人所無從理解的。」大家都瞭解,這報告中所指,是尊重私有制度的美國,而不是任何打著共產主義旗號的政權。
此外,馬克斯又寄望於削弱各國勞工階級的國家民族意識,而代之以「國際團結」。但第一第二兩次大戰都證明了,民族主義與愛國精神都仍具有不可輕侮的力量,甚至當蘇俄被希特勒打得落花流水時,史達林也唯有藉了「拯救俄羅斯祖國」才能稍稍振提屢戰屢敗的渙散人心。
自列寧、史達林以至毛匪澤東,雖然都口誦馬克斯主義如聖旨綸音,實際上都並不曾認真去執行他的學說。他們都祇是政治環境需要或對他們的機力鬥爭有益時,口頭上誇誇其談一番。馬克斯生前就曾自嘆,「我不是一個馬克斯主義者」。當一九三〇年代後期,史達林血手整肅異己的時候,在歐洲社會主義份子群中盛傳一句名言,「如果馬克斯在史達林統治之下謀生,馬克斯也活不了好久。」
「資本論」原文是用德文寫成;第一卷共七八四頁。第一個英譯本直到二十年之後於一八八六年才出現。除了德文原本,最早的外文譯本,便是一八七二年出版的俄文版。這倒與以後共產黨能在俄國得勢猖獗的情形,暗相吻合的。
馬克斯借用了黑格爾的理論,造出他自己的所謂「唯物史觀」,也就是用經濟去解釋歷史的理論。馬克斯與恩格斯都曾一再強調說,「一切既存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史。自由人與奴隸、貴族與賤民、地主與農奴,工商業主與小行腳商販,簡言之,一切壓迫者與被壓迫者,都處於互相敵對的立場,彼此間進行著永無休止的戰爭。」
馬克斯不斷從事反對普魯士政府的宣傳,使得法國無法容忍,乃宣佈他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外國人」,他祇好逃亡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去住了三年;然後又回到德國潛居了一個短時期。法國一八四八年革命期間,他再度混進巴黎。就是在那一年,馬克斯與恩格斯合作,寫出了所謂「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在這個小冊子式宣言的「結論」,最足以說明其鼓動暴亂的本意。他們說:
「資本論」第一卷於一八六七年出版,到一九六七年時,世界上有九億以上的人口,暫時被關進鐵幕之中,遭受共產政權的壓迫;推原其故,「資本論」的作者馬克斯不能辭罪魁禍首之罪名。

否定人格曲解歷史

馬克斯另外還有一本書,即「剩餘價值論」,是他去世後多年由考茨基(Karl Kautsky)根據其遺稿編輯而成,於一九〇五年至一〇年間,在德國出版,也有人把它當作「資本論」的第四卷。
馬克斯接著又推論,資本家由於產品滯銷,而國內市場有限,便祇好轉向國外尋求落後國家中的市場,在那兒可以將他本國勞工用不起的貨品,在國外脫手。尋求市場以及尋求原料這兩大要求,後來便「導致了國際間的衝突以至帝國主義的戰爭」。
馬克斯早年結婚,他的妻子衛斯伐蘭(Jenny von Westfalen)是一普魯士官員之女,她在婚後受盡貧困飢寒之累;不過四十年間她倒始終追隨在馬克斯的左右。他們生過六個兒女,祇有三個長大成人;三人之中後來有兩個自殺而死的。這樣貧病交加的生活,無疑影響了馬克斯對世界的看法,從而引發了他暴烈偏激、泯滅人性的主張。馬克斯一家人倖免於饑餒流離,主要是靠恩格斯不斷的接濟。他自己僅有的固定收入,是每周一枚金幣的稿費(合二十一個先令)。說來很可笑,這筆稿費是「紐約論壇報」所付,而論壇報以共和黨為後盾,在當時,是代表資本家立場的。
馬克斯「預言和圖書」的另一大錯誤,乃是他無視了人類求進步求改堆的能力。他斷言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國家,勢必越來越陷於貧困、饑饉、災難之中,其勞工階級勢必亦受害最深。
究竟馬克斯的「資本論」中有多少真理?在過去一世紀來,留有無數的社會科學的學者、思想家、作家和神學家們討論過這個問題。他所作的種種聳人聽聞的「預言」,在時間考驗之下,都已一一破產了。現在,已沒有任何真正的經濟學者對於馬克斯的勞動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論,寄予鄭重的考慮了。而剩餘價值論卻是「資本論」理論體系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這一點不能成立,則由此推衍出來的階級鬥爭等說法,自然也失去了依據。共產黨一個相當有名的「理論家」胡克(Sidney Hook)曾說過,「如果階級鬥爭的事實能被駁倒的話,則整個馬克斯的理論體系也就一垮到底了。」
關於馬克斯其人的評斷,大家都認為他的偏激狂悖,完全出諸仇世的心理,所以有人稱他為「陰謀摧毀整個人類文明的猶太人。」另有一位批評家則斥責他「假借追求人類進步為名,馬克斯所造成的死亡、災難、墮落、絕望,比有史以來任何一個人都多。」中國人有譴責一個人的罪行為「罄南山之竹」也記載不完的說法,馬克斯足以當之。

對「經濟恐慌」的預言

偽科學的唯物辯證法

所以,馬克斯一口咬定,工業界使用機械,雖然使產量增多,工作加速,但並未能使工人的工作輕鬆,反而由於「機器可以代替工人」,造成了大量的失業。再加以剝削女工童工,生產過剩,以及摧殘了工人對生產的興趣等,可以說是「罪大惡極」。馬克斯說——
馬克斯對於他所謂的「用科學方法研究經濟與社會問題」,頗引為自豪。恩格斯曾說,「正如達爾文發現了生物進化論一樣,馬克斯發現了人類歷史的進化論。」馬克斯則說,所有的經濟現象,「都可像研究自然科學一樣地觀察,並且紀錄下來。」所以,在「資本論」中,他常引用生物學家、化學家、和物理學家的研究結論,馬克斯顯然幻想他自己能成為研究社會學中的達爾文或研究經濟學中的牛頓。藉了「科學的分析」為名,馬克斯自以為他發現了如何將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的祕訣。
馬克斯在青年時代,曾先後在波昂與柏林兩地研習法律和哲學,他當時最大的野心是希望能躋身大學的教席。但是,由於他常常發表離經叛道、怪誕囂張的意見,使他自絕於大學之門;仍不得不轉而從事新聞事業。一八四二年有一家名為「萊因公報」的期刊創刊了。馬克斯起初為它投稿,不久就成了那家期刊的主編。由於馬克斯論調偏激,並常常對普魯士政府多所攻訐,所以辦了剛滿一年,就維持不下去了。

「剩餘價值」不能成立

事實上,馬克斯所說沒有階級的社會究竟是何種性質,說法十分模糊。他說,在國家盡其教育與組織的任務後,「政府將自然消失」。此後,便「不再需要用武力和鬥爭」,每個人都可享受和平而豐足的生活,社會的主要目標,便是「使每一個人皆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他並且說,新社會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家境貧困度日維艱

照馬克斯的「預言」,階級鬥爭將以無產階級的「勝利」而告結束,他的理論是,無產階級在奪得政權、控制國家之後,就要建立獨裁體制。他說,「這是一個過渡階段,走向廢除一切階級之路,並建立一個自由平等的新社會。」
對於這種悲慘的情況表示抗議的,當然不僅馬克斯一人。當時很多人道主義者,如小說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藝術批評家盧斯金(John Ruskin)和史學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都曾寫過許多文章,大聲疾呼要求改革。英國議會在輿論的督促之下,也亟於尋求經由立法而實現改革的途徑。所不同者是,這些人是要求改革這種病態;馬克斯卻要利用這些病態,作為他推翻既有的社會秩序之跳板。
共產黨徒們奉馬克斯的唯物辯證法如宗教教條;他們是以宗教的狂熱來進行種種煽惑。馬克斯並曾揚言,過去的一切宗教,都祇是為了讓人消極地屈服現實,忍受痛苦,所以,「都是人民的鴉片」,使人民盲目相信命運之說,「因此成為革命大道上主要的阻礙。」自馬克斯以後的共產黨徒都是「無神論者」,他們不但否定和圖書有神有上帝,也要否定良心與道德的價值,其故在此。
歐美國家若干高級學府中,曾將「資本論」列為一個研究項目,譬如芝加哥大學就是一例。有人質問該校校長赫欽斯博士為何如此,他回答說,「我們的醫學院裡也在研究癌症。」我們即以要瞭解癌症的同樣心情,在百年之後的今天,來看看馬克斯其人的故事與「資本論」其書的內容;看看馬克斯為禍人類者究竟在甚麼地方。馬克斯生前頗以一代「預言家」自許,不幸他是從人世的病態,來瞭解人類歷史,來推斷世界前途,因而鑄成了他無法預見的罪惡後果。
在悼念馬克斯的誄詞中,恩格斯把馬克斯與唯物史觀又特別再加一番說明:「他發現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即人類必須有吃有喝,有衣穿,有屋住;然後,他們才會對於政治、科學、藝術、宗教之類發生興趣。這就隱示著,人對物質生產的需要,乃至一個國家或一個時代的經濟發展,構成了國家制度、法律建制、以及藝術的乃至宗教觀念的基礎之所在。」
一九一七年,列寧在蘇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政權。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證明了這個共產政權的成立,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禍患。她一方面運用共產主義的謬說蠱惑人心,另一方面又沿用帝國主義的巧取豪奪,擴充勢力,逐步進行其赤化世界的陰謀。
「資本論」共有三卷,僅第一卷是當馬克斯在世時出版的。他於一八八三年病死,第二第三兩卷都由恩格斯代為完成。第二卷出版於一八八五年;第三卷則在一八九四年,亦即恩格斯去世的前一年。這兩卷篇幅頗多的書,主要是在引證第一卷的理論,並涉及「資本之循環」,和「資本主義式的生產過程」等。
在馬克斯的時代,英國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代表。因此,馬克斯在「資本論」中討論到經濟問題時,幾乎完全取英國情形來做為說明。各種觸目驚心的例證的確俯拾即是,因為在維多利亞女皇統治時期的中葉,資本主義在英國可說正演變到最壞的階段。尤其在各工礦社區,勞工們生活的情況令人慘不忍睹。馬克斯就把這些情況引用在「資本論」中,而他所引用的都是英國政府發表的官方報告。譬如說,婦女沿著運河兩岸拉縴,又像牛馬一樣的為煤礦拉運煤的車。還有那些在紡織廠裡的童工,最小的祇有九歲,可是他們也和成年的勞工一樣,一天竟要作十二到十五小時的苦工。自從實行日夜班輪流工作以來,童工宿舍裡的床舖便永遠是「溫暖」的,因為有不同的小孩子輪流在同一床上睡覺,肺病和其他因職業引起的疾病流行,在女工和童工中死亡率極高。
馬克斯一家住在倫敦的索赫區。雖然他一直在貧病中掙扎,但對於宣傳所謂社會主義的狂熱始終不改。年復年年,他埋首於大英博物館中,致力搜集資料,有時一天要寫作十六小時。由於要應付一家生活,有時又為疾病所擾而不得不中斷,所以馬克斯費了十八年時間,才完成了他所要寫的書,也就是今日為共產黨徒們奉為教條的「資本論」。這十八年間,全靠恩格斯支持他一家人生活,因此恩格斯後來對他這部書能否完成,已經毫無信心了,他曾說,「等這書印出來之後,我一定要大醉一場。」兩人一提到「資本論」,都叫它「那本該死的書」;而馬克斯本人更承認,對他來說,那本書「完全是一場惡夢」。
馬克斯於一八一八年出生於德國萊茵河岸的德勒爾地方。他的父親是個相當富有的律師。他父系與母系的祖先都是猶太後裔,但當他還在襁褓中時,父母都皈依了基督教。或許由於馬克斯本人因種族背景所受到的歧視,終其一生他反而都是反對猶太人的。
所以,馬克斯相信,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後結果,便造成混亂與危機;而在混亂過程中,逐漸形成集中與獨佔。用他的話說,「一個資本家往往要殺死許多人。」中產階級消逝無蹤了;小規模的資本家都被吞併掉了。到最後,便祇剩下了屈指可數的幾個大資本家,與無產大眾對抗,當那個時期到來時,無產者才算看到「一線曙光」。馬克斯認為,「當貧窮、壓制、奴役、剝削等發生時,勞工階級的怒火也更為強烈……他們人數越來越多,而且正是按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組織起來,……生產工具的集中以及勞動力的社會化,使得勞工階級與資本家終於到臨勢不兩立的地步,……資本主義者所主張的私有財產的喪鐘響了,剝削者成了被剝削的人。」
「機械是鎮壓罷工最有力的武器。工人階級為反對資本家的壓制,常常發生罷工。蒸汽機械www.hetubook.com.com自始就是勞工大眾的死敵,它使得資本家更能恣意蹂躪勞工。……我們真可以寫成一部自一八三〇年以來的發明史,而其發明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在於針對著勞工階級的反抗,提供壓制的武器……」
在馬克斯的徒眾眼中,馬克斯的學說對於經濟學、歷史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研究最大的「貢獻」,乃是他發展了唯物辯證法(dialectical materialism),這是個含義相當含混的名詞。馬克斯早期寫作中,對於這個已有詳細的解釋;但充分的運用,則始於「資本論」。
在一八六六年尾,馬克斯的「資本論」第一卷初稿完成。送往漢堡付印,到第二年秋天才告出版。「資本論」出版到一九六七年恰好是一百年,便是以第一卷出版時間為準的。

否定上帝與道德良心

「共產黨員們認為,隱藏他們的意願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茲願公開宣佈,他們所有的目標,唯有使用暴力推翻整個現有的社會秩序,始能圓滿達成。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之前戰慄吧。勞工們除了鎖鍊之外,將不會有任何損失。他們可以贏得全世界。全世界的勞工們,聯合起來吧!」

人類豈可與禽獸同群

馬克斯出生於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當時,法國大革命的記憶猶新,另一場大風暴又即將到來。歐洲各國人民,由於生活痛苦,對於當時的制度,普遍懷有怨望不滿之心。這種社會心理背景,是馬克斯邪說謬論萌芽的原因。
〔補註(出自一九九八年聯經版)〕一九九一年,蘇聯崩潰解體,東歐各共產國家也紛紛邁上民主化的道路。中國大陸也在「改革開放」的要求下,大大修正了馬列主義的法則。
一般都承認「資本論」是一本很難讀的書。除了他荒誕的思想,專斷的假設之外,他所運用的邏輯與修辭,也使其書不堪卒讀。如巴湛所說,「此書寫得很糟,缺乏體系與邏輯,祇是把許多材料勉強放在一起。」還有許多批評家,對於馬克斯的強詞奪理,節外生枝,都表示不耐,他雖然打著「科學方法」的旗號,卻是用最不科學的方法寫成他的著作。
至於馬克斯的唯物史觀,亦為近世史學家批評得體無完膚。如張伯倫(William Henry Chamberlin)所指,唯物史觀否定了人格的重要性,這是完全不合科學的。人心不同如其面,縱然是在經濟發展完全相同的情況之下,影響歷史的還有民族、國家、種族、宗教等許多因素。所以他認為,「歷史上究竟是否曾有一件事能夠單靠唯物史觀就可以得到正確的解釋,極為可疑。」
由「剩餘價值論」,馬克斯又引發出他次一論點,他認為,資本家為了應付劇烈的競爭,所以,不得不以延長工作時間,減少工資等手段來博取更多的剩餘僨值。同時,他要引用更多的機器,增加生產的速度,減少所需的人工,且由於機器操作所需體力較少,資本家乃開始雇用工資較低的女工和童工。「資本論」中對於大量引用機械以後勞工的遭遇有詳細的描寫。「他們都成了機械的附件……」勞工不僅本人終身與機械為伍,「他的妻兒也被吸引而來,輾轉在資本家的巨輪之下求生。」
從階級社會中的大殺大砍,流血鬥爭,過渡到沒有階級的社會中,烏托邦一樣的天堂,說來太過輕易;馬克斯的理論在此暴露了其前後矛盾的弱點。批評家駁斥馬克斯「沒有階級的社會」的假說,「其鈍愚之處,猶如維多利亞時代正統教士對天堂的描寫一樣。」其實,馬克斯所謂「沒有階級的社會」,猶如釣魚的餌,或賽跑用的電兔子,祇是誘騙群眾的一種飾詞而已。
在這一時期,有一件事情的發生對馬克斯頗有重要影響,那便是一八六四年「國際工人聯合會」的成立,這一組織的目的,是要將世界上的勞工階級「團結起來」。馬克斯雖不公開露面,但他在幕後操縱,左右一切。這個團體的規章、計劃、宣言、文件等,幾乎都出於他的手筆。但這個團體並未認真為勞工謀福利,而祇是進行爭權奪勢的政治鬥爭,內部派系傾軋十分激烈。在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垮台之後,這個「聯合會」也繼之解體。其後,由所謂「第二國際」接替。第二國際是由西方國家許多社會主義團體的代表所組成,再後又有所謂「第三國際」,也就是「共產國際」,便完全是由俄共運用的世界性統戰工具了。
馬克斯所謂的「科學」方法,在誘惑群眾、誤信謬說的宣傳上,頗為「動聽」。因為在十九世紀末葉,任何一種學問中一提hetubook.com•com到「進化」,都很容易取信於人。馬克斯將他的階級鬥爭史觀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巧妙地聯繫在一起,由於人們對於達爾文學說已有深刻印象,因而對「資本論」也就存有一種錯覺;以「科學」為號召的「資本論」,在達爾文進化論的蔭庇之下,引起當時人的敬意,使人誤信它的「正確性」是毋容置疑的。
其實,這個理論也不是他的發明,他是套襲前人之說,如史密斯(Adam Smith)、李嘉圖(David Ricardo)等都曾說過,勞動力是一切價值的來源。馬克斯並曾引用比他早生約一百年的富蘭克林的話說,「通常所謂貿易,除了以勞動交換勞動之外別無所有,一切物品的價值,幾乎全由製造這種物品所使用的勞動力來衡量。」他從史密斯作品中,引來有關資本的定義,即「某一特定量的勞動力,經積蓄而保存待用者。」李嘉圖亦有類似的說法。
馬克斯又將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有名的人口論加以歪曲。他說,人口過多乃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必然結果。因為資本主義制度需要一支「工業後備軍」,以便在大量擴充生產時期、新的工業建立時期或原有工業擴建時期,可資運用。照他的說法,這些多餘的勞動力,必須忍受長期的失業。由此,便產生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嚴重弊端——經濟不景氣與恐慌。由於勞工所得的工資僅足免於飢寒,他們沒有多餘的購買力去把工廠的全部產品買下來。由是市場上便有滯銷的現象,工廠便必須減產,自然又有更多的勞工失業;由此一惡性循環,遂不可避免的走向經濟恐慌。
經濟學者在過去兩百多年來雖然一直在研究如何衡量價值的方法,事實上至今都未能獲得群謀咸同的一致見解。由供應與需求來決定價值,似乎是大多數人接受的標準。巴湛(Jacques Barzun)認為,「現代經濟學雖然已經推翻了馬克斯的理論,但尚未能以一種經過試驗的科學的理論來代替它。」由於決定價值的因素與過程太複雜,如果要用某一兩種因素來替代「剩餘價值」,難免也要重蹈馬克斯的覆轍了。
但是,所謂無產階級獨裁專政究竟要經過多久時間,才算「過渡」完成呢?馬克斯對此沒有確切的說明。以蘇俄的例子看,經歷了漫長的五十年極權鎮壓,至今也並無一絲一毫可以創造「自由平等的新社會」的徵象。而在世界上每一個共產政權,包括中國大陸上的共匪在內,都是以「新社會」為幌子,作為其獨裁專制的藉口。

「共產黨宣言」鼓動暴亂

事實則恰恰相反。在工業發達的自由國家,工會組織嚴密強大,政府亦透過立法,多方保障勞工的福利,限制企業界惡性競爭與獨佔。社會福利政策,特別是勞工保險制度的確立,集體談判權利的維護等等,使得今日勞工物質生活大為改善,社會地位更大為提高,遠出乎馬克斯的想像,更遠勝於那些「無產階級專政」的共產國家。
照馬克斯的說法,整部人類的歷史無非就是一階級被另外一階級壓制剝削。在史前時期,有部落而無階級的社會;但在有史以後,馬克斯指出,階級便開始成長,佔人口大多數的「被剝削者」,最初是「奴隸」;到了封建時期,成為「農奴」;再演進到資本主義時期,使成了沒有財產而靠工資過活的「工奴」。馬克斯援用唯物辯證法之後,他深信下一步無可置疑的是工人奮起反抗,成立「無產階級專政」,然後建立共產制,最後回復到如上古一樣沒有階級的社會組織。
但是,由於蘇俄接受了馬克斯主義,並賴以作為赤化世界的藍本以來,有將近九億人口,包括中國大陸在內,都被暫時關進了鐵幕,造成了二十世紀最緊急的問題。馬克斯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沙皇統治的帝俄。他說,「帝俄的政策是不變的。可變者是方法、技巧、和謀略。不過其政策的中心——征服世界,則一成不改。」這種分析,照樣可適用於共產化之後的蘇俄與共匪,而共匪的黷武態度尤為明顯。
馬克斯曾預言,無產階級革命將先在高度工業化的國家爆發,他認為其順序是英國、德國和美國。俄國是最不夠實行「革命」條件的。而後來事實的演變,與他的「預言」完全相反。
然則馬克斯究竟憑了什麼秘訣,能使許多人受惑上當,誤入歧途呢?巴湛認為,馬克斯出身不幸,深切體會到貧窮的滋味。同時他又有強烈的權利慾,對於一切比他好的人都懷有強烈的嫉妒心。所以,他的「立言」彷彿是站在受苦受難者的一方,以眾生為芻狗,不惜毀滅人類m.hetubook.com.com文明,來滿足他個人的野心。馬克斯主義所要打倒的資本主義,如今經過多年來不斷的改革與進化,屹然健在;馬克斯主義本身卻已無法成立,觀乎蘇俄在史達林死後的措施,以至東歐國家都已逐步恢復以利潤為鼓勵生產的手段之後,更可以證明所謂馬克斯主義的完全破產。至於中國大陸上的災禍頻仍,水深火熱的情形,更不待言了。
馬克斯由此發展了他的所謂「剩餘價值論」(theory of surplus value),他這方面的理論,首先發表在一八五九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後來又經修訂後出現在「資本論」裡面。照他的解釋是:勞工由於缺乏財產,他僅有一種商品可以出賣,那便是他自己的勞力;為了免於凍餒,他非出賣勞力不可。照現存經濟制度的規律,雇主購買商品當然要按最低價格收買。因此勞力的真正價值,便一定是比他實際得到的工資為高。譬如一個每日工資四先令的工人,他在六小時內所作的工就值到四先令,但工廠卻要求他要工作十個小時。所以,那另外多作的四個小時是被資本家「偷」去了。經馬克斯這樣一解釋,傳統經濟學上利潤、利息、地租等等,完全成為剝削工人剩餘價值的產物了,他由之再推論說,整個資本主義制度,「就是用剝削勞工以自肥的罪惡制度」。
所以,人類為飲食起居而鬥爭,具有無可匹敵的力量,人類一切活動都由這種力量決定,馬克斯的這一假說,將人類貶低至與禽獸同群的地步。
從列寧以次各國的共產黨徒,都以馬克斯主義者自命。馬克斯(Karl Marx,1818~1883)是他們的「祖師」,「資本論」(Das Kapital)是他們的「經典」。
馬克斯的「剩餘價值論」,在進行赤化宣傳和煽動時,曾發生過重大的影響;但近世的經濟學者則一致認為這種假說,不能成立,他們拒斥的理由之一,是近代生產大量使用機械,各種商品在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勞動力無從計量,譬如符瑞霍夫(Solomon B.Freehof)曾指出,「一位化學家可以完成一種有關土壤肥料的新發現,這個發現能將一千萬個農民的生產力增加一百倍。這種生產力應說是那位化學家創造出來的。」另外還有一位批評者舉例說,「人下海尋珠,是因為珍珠價值很高;珍珠卻並不是因為有人下海尋找它才有很高的價值。」
馬克斯不得已移居巴黎。巴黎不僅是有名的花都,也是持有各種不同主張與見解的人們薈聚之所。馬克斯在巴黎一面研究社會主義理論,一面為另一家短命的刊物寫稿,那本刊物叫做「法德年刊」,當時並沒有幾個讀者。不過,馬克斯藉此刊物,結交了一些社會主義陣營中的首腦份子。對他來講,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後來與他締交終身的恩格斯(Friedrich Engles)。恩格斯也是德國人,家中經營棉紡業,境況遠較馬克斯為佳,不過,他和馬克斯一樣對社會主義頗為沉迷。恩格斯在一八四五年所寫的「英國勞工階級之情況」,可說是為馬克斯的「資本論」作了奠基開路的工程。
在「資本論」中,馬克斯詳細陳述何以他「預言」資本主義制度終必毀滅無餘。在此他提出所謂「勞動價值說」,歷來共產黨徒們都認為這是馬克期對社會科學第二個最重要的「貢獻」。
馬克斯「剩餘價值論」的錯誤,就在於他昧於真理,否定了科學、技術、藝術、或組織等等對於商品的價值或價格,都能有具體的增益。這就過分專斷,過分盲目了。

為短命報刊寫稿

大家都知道,辯證法並非他的發明,而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F.Hegel)所創。馬克斯不過是「借用」改裝而已。辯證法的要義,在於說明世界的萬事萬物經常在變動之中,由「正」與「反」相合,「正」、「反」彼此間所起的反應,成為由正反合一套變化所引起的進步。醫如說,英國的殖民制度,遭受到北美人民的反對而爆發革命,美國獨立便是其結果。英國政治學者拉斯基(Harold Laski)曾說,「人生的法則,便是各種矛盾之間的交戰;由交戰中的成長,便是其結果。」

自由方可造福人民

馬克斯就是這樣一個煽動者,凡他所到之處,就不斷撰寫文章,編印刊物,鼓動勞工群起作亂。但在一八四八年與四九年間,歐洲大陸工潮叛亂,全歸失敗,馬克斯無可容身,便在一八四九年夏天移居英國,當時他是三十一歲。此後的半生歲月,都在英國度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