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志造就英雄

精彩語錄
三國時代是一個亂世風雲的時代,《三國演義》中英雄的胸襟抱負也是氣壯山河、古今同感的。他們那段傳奇的故事,他們那鮮明的性格,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熟知,一直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我們知道演繹的文字不等同於歷史的真實,但是這些演繹文字裏的人物,同樣帶給我們長久的感動,帶給我們永恆的感悟,讓我們在千百年之後,依然能夠觸摸到他們那鮮活的面容;讓我們在閒談笑語當中,依然能夠為他們的故事所欷歔感慨。
余秋雨曾把魏晉稱作「後英雄時期」。但假如我們掩卷細思,尚可做出更正。以諸葛亮之死為分期的標誌,在這之前可視為「英雄時期」,在這之後則是「後英雄時期」。後英雄時期,無英雄也。每每閉上眼睛,腦海裏浮現的都是「英雄時期」那些人物的身影,他們形象高大,且呼之欲出。
《三國演義》這部典範性的歷史小說,被我們整個民族一代一代地不斷閱讀,而這本書對所有人都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和學習作用。明末努爾哈赤就酷愛《三國演義》,他甚至將其作為指揮打仗的「首要參和*圖*書考書」,他就曾借用《三國演義》中蔣乾盜畫的手段離間明朝,使崇禎帝冤殺一代名將袁崇煥。康熙帝酷愛《三國演義》早已眾所周知,特別在戰爭年代,一部《三國演義》幾乎一直隨他運籌帷幄,不斷從中汲取政治軍事智慧謀略。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中,《三國演義》享有崇高的地位,沒有任何一部同類小說比得上,近三百年來,向來被稱為「第一才子書」,或「第一奇書」。《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雖然,就文學而論,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確是第一流的,中國後世的小說家都從其中吸取了其精華。《三國演義》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它採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淺近文言,明白流暢,對讀者掌握古代漢語有所幫助。它的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見側出,搖曳多姿,波瀾曲折,在寫作上對讀者也有一定啟發。它的結構宏偉,把百年左右中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和圖書,前後照應,環環緊扣。
三國裏的這些故事今天仍被人們津津樂道。「後英雄時期」的卑下,讓我們看到了真正英雄的崇高。《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主義表現在淡化禮教、豪邁自由的時代精神和悲壯、赤誠的精神氣質。其中不乏悲歌慷慨、震撼人心的英雄志士。曹操對酒當歌、橫槊賦詩,諸葛亮悲歌梁父、抱膝長嘯,關羽刮骨療毒、飲酒談笑,趙雲血戰重圍、背雛救嫂,張飛雷吼長阪、嚇退曹兵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折射出的是一種豪邁磅礴的英雄偉男氣魄。這一英雄主義精神還表現在重義輕生的俠義精神。桃園三結義,關羽不為曹操重金所留,過五關斬六將誓歸劉備的故事之所以流傳甚廣,為人們津津樂道,實質上仍是戰國秦漢俠義觀念深入人心的反映。


可以說《三國演義》就是一曲英雄的讚歌。在「英雄時期」有兩個情節是對英雄的描寫。一是曹操與劉備的「煮酒論英雄」,它顯示了曹操在群雄並起的錯亂形勢中識別人物的心智。劉備還是曹操的階下臣時,曹操請他指證天下英雄。劉備「心懷鬼胎」,故意指認一些有實力的地hetubook.com.com方軍閥。但這些人都被曹操一一否認:袁術是「塚中枯骨」,袁紹屬「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劉表則「虛名無實」,孫策乃「藉父之名」,劉璋為「守戶之犬」,其他的都是「碌碌小人」,不足掛齒。在劉備的「弱智」面前,曹操提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按照這一標準來衡量,只有「使君與曹」是英雄呵。果然,那些地方軍閥,即使勢力很大,也在曹操面前敗下陣來。不過,曹操後來又意識到還有一位英雄,這就是孫權。曹操南下,劉備已成喪家之犬。若不是孫權發兵相抗,劉備肯定是死無葬身之地了。赤壁之戰,曹操敗北。幾年休整後,曹操又率軍南下,與孫權隔江對峙。看到孫權的軍隊陣勢齊整,兵器鮮明,不僅讚歎,「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當這些老英雄凋謝以後,產生英雄的時代也過去了,我們再也看不到新的英雄登場亮相了。於是,那種蕩氣迴腸的場面就再也一去不復返了。
《三國演義》作者:(中)羅貫中,出版時間:不詳
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中,《三國演義》享有崇高的地位,沒有任何一部同類小說比得上。近三百年來,《三國演義》向來被稱為「第一才子書」或「第一奇書」。https://m.hetubook.com.com
我推崇《三國演義》,它具有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它給我以歷史知識,給我以智慧,給我以眾多的鮮明的人物形象。——中國著名作家 黎汝清
《三國演義》現已被譯成韓、義、日、英,法、德、俄等幾十種文字傳遍世界各大洲。俄國漢學家稱讚該書是「一部真正豐富人民性的傑作」。法國學者認為「在歷史小說中,《三國演義》是最著名的一部」。在崇拜英雄的美國社會,人們誇獎「《三國演義》是描寫英雄業績的一部早期的傑作」。英國學術界一致推薦《三國演義》為「史詩般的作品」。
縱觀中國歷史,只有戰國與楚漢時代與三國可比。三國是我國古典英雄主義精神奠基時代,既是對東漢沉悶黑暗社會的反動,又是人性自由的大展示,既是時勢與英雄的風雲際會,也是英雄砥礪功名、建功立業、淋漓酣暢、縱情發揮的時代。三國時代的英雄輩和-圖-書出以及整個社會對英雄的崇拜肯定,是對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一大補充,終於為多少有些沉靜內向的傳統文化注入了一種陽剛豪氣。魏晉以降因儒家思想與佛教思想雙重浸染的深入,人們思想行為方式逐漸內斂持重,英雄主義社會精神隨之式微淡化,成為遠去的傳說與神話。後世社會之所以一再津津樂道三國故事,恰是對久違了的英雄主義精神的遙遠眷戀。
小說架構上,具體地說,「英雄時期」視野開闊,氣勢如虹;而「後英雄時期」則視野狹窄,氣若游絲。在人物塑造上,「英雄時期」猶如一部攝影機,從半空俯瞰,展示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以及在這一背景之前逶迤而過的各路人物。董卓的兇殘、曹操的奸詐、劉備的仁德、關羽的忠義、張飛的豪爽、趙雲的膽識、孫策的霸道、孫權的自如,等等,都透過描述他們的形象、心理活動、語言及外在的各種活動而表現出來。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辭兮發狂吟!(周瑜)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