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路〉創作於一九八五年暑假,發表在一九八六年的《中國作家》第三期上。時任該刊主編的馮牧先生託責編向我轉達了他的看法,他認為〈築路〉比〈紅高粱〉好。馮先生的話未必是真理,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一部作品,能入了他的法眼,也不是件容易事。一個做人作文都十分嚴謹的老資格評論家誇獎一部作品,必然有他和_圖_書的道理,可惜我當時沒有讓責編去問他,為什麼說〈築路〉比〈紅高粱〉好。事情過去了十幾年,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我曾經寫過〈築路〉,而〈紅高粱〉依然是貼在我的「名氣」外衣上的一個耀眼的標籤。由此可見,一部作品就像一個人,有它自己的命運。
〈霸王別姬)是我與王樹增合作的話劇劇本,https://www•hetubook•com.com完稿於一九九七年,但搬上舞台卻到了二〇〇〇年底。劇本寫得一般,但由王向明導演、君實文化公司和空軍話劇團合力推出的話劇,卻成了二〇〇〇年底北京演藝界的一大盛事。在此我要感謝空軍話劇團和君實文化公司的朋友們,他們的創造性勞動使抽象的文字變成了轟轟烈烈的演出;我和-圖-書更要感謝好友王樹增,他慨允我把劇本納入我的個人專集。
〈嗅味族〉發表於《山花》二〇〇〇年第九期,這是一個類似於童話的故事,故事的來源是台灣布農族的一個神話傳說,這是我一九九八年秋天訪問台灣的重要收穫。
然後就是發表於《收穫》二〇〇〇年一期的〈司令的女人〉。這部作品中大量地使用了類似於民間快板一和*圖*書
樣的語言,褒貶不一。但這部作品對於我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其實是我的長篇小說《檀香刑》的前奏。
〈冰雪美人〉發表於《上海文學》二〇〇〇年第十二期;〈倒立〉發表於《山花》二〇〇一年第一期。這兩部作品使用了傳統的寫實手法,沒玩半點虛玄。我不想證明給別人看,我只是想試試自己有沒有寫實的能力。
收到本集中的作品,創作和*圖*書時間最早的,當屬〈球狀閃電〉。那還是一九八四年冬天,我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讀書的時候。〈球狀閃電〉是我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之後的第一部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部作品是姊妹篇。在〈透明的紅蘿蔔〉中,主人公還是一個少年,到了〈球狀閃電〉裡,這個少年已經長大成人、娶妻生子。本篇首發表於一九八五年《收穫》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