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路上談
向填鴨告别

不知道在甚麼時候,那個聰明人或受害者發明了「填鴨式教育 」這精彩名詞,於是,許多同學飽受屈氣之餘,也情不自禁地填鴨填鴨自稱起來。(同學請別生氣,不是我胡言亂道,在作文簿裡,就可以找到無數例證。)最初,看在眼內,萬二分不是味兒。後來靜心想想,倒也覺十分貼切。天氣熱得要命,乖乖捧著大堆筆記厚書,目不斜視的咪,的確像填鴨子。如和-圖-書果第二天考試堂中,能依樣「搬運」,博得個滿意分數,那還是隻像樣的北京填鴨。若坐在試場裡,口定目呆,銜筆搔首,昨夜讀的恍惚在腦門前飄飄蕩蕩,但又隻字捉不住,等到交卷時才搥胸頓足嘩啦不已的,那就倒霉得像大牌檔上倒吊著的吹水鴨了。
一九六九.七.四https://www.hetubook.com.com
雖然,功課多得壓死人,考試制度有毛病,都是製造填鴨的主要原因。但當不當填鴨,我們還有很大的自主權。平心看去,在同一制度下,仍有許多不是填鴨的人,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功課多,時間不夠嗎?這與我們是否懂得分配時間及能否集中精神很有關係。當然啦!洗把臉要花半個鐘頭,吃飯洗碗要一個鐘頭,煲「電話粥hetubook.com.com」又半個晚上,或對著書本便魂遊四方、半條幾何沒有證完,又跑去看個電視節目,如此下去,就是一天四十八小時還是不夠用。考試制度不妥嗎?其實會考範圍之外,我們還有許多許多自由活動及知識可以爭取,問題只在乎我們願不願睜開眼去看、運用腦袋去想去消化、動四肢去實踐而已。課外書報,好的電影,生活環境的四周, 交處的朋友……都能供給我們無和圖書數的「活」知識。可是,有許多人就自願只讓會考「範圍」填,對於其他東西,一概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世界是開放著的,我們可以看可以知的事物真多,我們不應自我關閉起來。「自製填鴨」對自己只是一種侮辱!
我生平最怕鴨。(不要說吃,連遠遠嗅到絲毫鴨味,也得掩鼻疾走。)在池中河上游來擺去的鴨子,還可老遠欣賞幾眼。吹得脹脹的死鴨,一看便要反胃。閉上眼睛想想,若要https://m.hetubook.com.com我天天對著滿堂填鴨,那非提早告別世界不可了。所以,我以為稱學生為「鴨」,無論對人對己,都是件殘忍的事。
好了!萬一在平日裡,功課真的使人吃不消,現在暑期快到啦,就別再「自製填鴨」了!盡量跑到課室以外去看看,反正,為青年人準備的暑期活動很豐富。最後,更希望當爹媽的不必孩子據理力爭,也盡可能讓他們到外邊走走。把孩子當寶般鎖在屋裡,已經不是頂安全而有效的辦法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