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蟬白
學問

好了,別只顧生氣把話題拖遠,再說那些教授吧!在研究所的教授們,都是研究中國學問為主,所以中文根底好,多少懂幾句中國話——有幾個一口京片子,真羨煞了我。他們有些很有學問;當然也有些沒多大學問,但他們都十分認真用功,每年有論文出來。為了飯碗競爭而努力研究,依舊是可敬的。更何况,不少教授退休後,還是搬到北白川附近來,為的是方便繼續到研究所去借書查資https://www.hetubook•com.com料,做永遠不完的學問功夫!
也許,我們不必計較別人做了多少,但聽得算算自己才好!
京都北白川旁,住了許多有名的學者。也許,三十多年前的北白川,是很有風采的。否則,「正倉院考古記」、「東瀛觀書記」的作者傅芸子,不會在它旁邊住上一些日子,便十分著迷,除了寫文章描述一番外,還把自己一本著作題名「白川hetubook.com.com集」來作紀念。現在的北白川,只剩下一道小水溝罷了,倒是它的四周,還有不少可賞的雅景。例如春天裡,遊人可以在落櫻如雨中漫步的「哲學之道」,落日時份另有蒼茫之感的吉田山。說起吉田山,那就是清末民初王國維埋頭苦讀的地方,後來,他再搬到遠一點的、以紅楓著名的永觀堂去,就因此為自己取了「觀堂」的別號。靜靜地在那附近踱步,自然感到它的確有股靈秀之hetubook.com•com氣。
在北白川許多日式房屋當中,京大人文科學研究所的建築式樣,顯得十分不協調。古老洋式還加個尖塔的面貌,總叫人有「它放錯了地方」的感覺。推開那厚笨玻璃大門進去後,就是個永遠陰沉、「鬼古式」的大廳。午飯後,人都在裏面休息,我卻寧願在外邊天階草地上看鴿子,站在荷池邊看游魚,也不會坐在那些恐怖大梳化椅上。天階兩旁,該算是全個研究所的活動核心了,因為教授們和_圖_書的研究室都在那兒。每個房間總是堆滿書——大木架,大木架的書,有時把人遮住了。教授們多埋首在凌亂不堪、古老得全褪了色的大木書桌,做他們的學問功夫。此外,還有由教授研修員共同組成的研究小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漢書」、「洛陽伽藍記」、「中國共產黨」、「佛經」…… 一看名稱,全跟中國有關的,——其實,人文科學研究所就是個研究中國的重心,我看不到裡面的人,有誰是研究m.hetubook.com.com別國學問的。小組會開得密,報告寫得勤,收穫很受重視。另外,由於研究費充足,還可以請來助手,做些不是學問工夫的工夫——抄資料咭、做目錄做索引。這些東西一完成,就給其他學者,無數方便,也節省了時間。人家有系統的做,龐大的做,奇怪是我們香港某些學府,自己既不做,連用錢購置好來方便眾生也不做,真不知道作何打算!
一九七四.五.二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