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憶舊
多采多姿的京菓子世界 鼓月與老闆娘的氣魄

我會愛上舊二条,是因為有一次搭上一輛計程車,司機告訴我:
京都是老舖之町。開張五十年左右還不能算是老店。有次我看到東京某家糕餅店的餅乾盒上,寫著昭和幾年創業的老舖,令我深感兩地的差異。這店若是在京都的話,「您說什麼?昭和開的店叫老舖呀?不管是在什麼戰前開張,在京都都不算什麼哪!」只能落到此等冷嘲熱諷的下場。我並沒有嘲笑之意。東京歸東京,老舖還是老舖,但那是在東京的老舖。
經常發表好詩的京都作家平野良子小姐,每週都在《京都民報》上發表一篇有關「門前菓子屋」的採訪文。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由此可見京都神社佛殿之多,因而靠寺社做生意的小吃店也不少。其中像北野神社前,甚至還有兩、三間。那附近有的店家高尚精緻,但有的店卻得冠上「不足道也」的形容詞。然而這種不足道的店裏居然也擺有好吃的名菓子,令我大為驚訝。京都,在這層意義上,可以說相當豐富蓬勃的。
鼓月的總店位在舊二条通一直向西走到底的地方。我最喜歡從出世稻荷前沿著舊二条通漫步。聽我這麼說,你一定以為我熟悉舊二条通這條路很久了吧!其實我是最近才知道這條路的。雖然在京都生活了六十八年,卻未必能知道所有的路。有些路才剛走過一次,有些路則還沒有機會去,總之這裏的路多得很。只不過我向來對「舊」的事物特別感興趣。相對於舊,新的道路一定更寬大,現代所需的功能也更完備。但是舊的路,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歷史累積。
穿著圍裙的老闆娘招呼起生意十分麻利。最令我怦然心動的,是那裏躍動著一股不經意流露出的、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條街真的沒有一絲多餘的做作。跨出步子hetubook•com•com往西再往西,到了鼓月站定。哈!鼓月,這裏就是總店啊!氣派的店面令我暗暗驚訝。但想起老闆娘的辛酸奮鬥史卻又感慨萬千。此店並非開在京都的正中心,像是御所附近。老闆娘不選在那種地點,而在一個稍偏的地方開這家糕餅舖,那股氣魄我似乎能夠領悟。現在這裏已經成了堂堂的大商家,甚至還在伏見設了工廠。捨棄上流京都人的根據地,而選擇這個打動庶民心靈的地點,對鼓月、對中西美世女士的氣魄而言,真的是再適合不過了。
再來說說另一種菓子店的故事吧。
京都雖然有這種高檔的店,但這個城市的優點就是,如果不想那麼高級,你還是能很容易找到較為平價但仍然好吃的店家。這種店的店面凝聚了所謂的京都風情,充滿了令旅人怦然心動的氣氛。而口味也確實一流。這些店依照招牌字號的派系,可分為鶴屋系、若狹屋系、龜屋系、鎰屋系等,各有千秋。像是「俵屋」還有自己的資料館。而「虎屋」,則將威風堂堂的獨特感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做的羊羹等固形甜點已經快成了店門的象徵,而且每種都取了極美的名字。
當時我正從柳馬場蛸藥師附近,急著要去西大路,那是我第一次經過舊二条。「這條路真有意思啊!」我邊看邊大呼過癮。沒多久,鼓月的店面就在南側出現了,這令我更為驚訝,「哎呀!鼓月原來是開在這種地方?真是沒想到!」果然是鼓月的作風!
「這東西可好吃了!是我們家裏自己做的喲。www.hetubook.com.com
遊河、貴船之彩、夢想花、葛之初花、貰水、濡燕、水簾、竹影、嵯峨野之月、峰之松風、苔清水、保津峽……。每一家糕餅店在命名時總是搜索枯腸,繞著京都的地名、自然界等打轉,讓人「僅聞其名即念其滋味」。這已經不單純是在吃糕點了,連同十足的附加價值,也都一同吃下、悠遊玩味。
「若是這樣,那我們走舊二条吧,路雖然窄了點,卻可以直通那裏。」
現在舊二条通商店比較多,我覺得它是一條可以讓人充分享受到京都樂趣的街道。它沒有所謂的精品店,或許可以看到委託行、雜貨舖,可是絕大多數還是食材食品店。有些像是百貨行一樣,在店頭擺滿了各式醬菜和熟食,這種店逛起來最有意思。只要我看到這種店,不管是賣什麼都會想靠過去看一看。像是一點點豆腐皮、醬菜……。
在京都住得越久越是覺得,京菓子這東西,其中奧祕真可說是無限深邃啊!我嗜吃甜點的顛峰,正好是在戰爭之中,也就是所謂甜食的饑餓時代。現在我身體的狀況又只允許吃一點點甜,甜食日積月累,已多到令人傷神的地步。想到那個甜食配給的時代(那還是狀況稍好的時節,每個月配給一次),真是恍如夢中。
那是一段言語難以形容的艱苦歲月。聽到中西女 士說起她的故事,我再次深深感到女人真是非常偉大。她剛開始接觸糕餅世界時,雖然生疏但卻十分認真,然後一步一步拓展她的世界。鼓月最有名的點心,首推一種略帶西點風味的自創糕點,叫做「華」。可能剛好也碰上潮流吧。之後,他們的新作品輩出,現在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大商家了。在京都府各地都設有分店。通路遍及全國。商品種類廣泛,像是西餅式的和-圖-書、仙貝、炸酥餅(okaki)等可久存的硬菓子,到品質細緻的生菓子,而且是可久存、味道酥脆的生菓子類,口味極多。他們用的包裝紙也十分華麗,然後以非常謹慎的態度為客人包裝。老闆娘是個很重情義的人,我一直和她保持著友誼,逢年過節也會收到她送的禮。
不過,鼓月在京都還無法列入糕餅老舖集團。中西女士說這行的規矩可是相當嚴格的呢!不過那也無所謂,在我看來,鼓月的地位已經十分重要。價格與味道取得平衡,並且賓客盡歡,這些原則鼓月都已經恪盡其責了。京都的好就是有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糕點,這樣一來大家都會更加努力,也都各自擁有存在的價值。
「我們做這種生意並不是為了賺錢。」這些話他們常掛在嘴上,而且絕非賭氣。初次聽見這話,還覺得他們「既然只做高檔貨,那麼有錢賺有什麼關係?真是跟自己過不去呀!」到了宣傳時代來臨,這種口耳相傳式的商業手腕反而深具魅力。他們為少數人細心手工精製只有蘊含心意的作品才有的美味。話雖如此,一份數百元日幣的糕點,可不是用來讓人兩三口吞下肚的,更何況全市一百五十萬人口也不可能每人都能隨意買到。因此大體上它可以算是少數人所特別享有的甜點。
中村軒熬過了戰爭,到了戰後煥然一新。現在算起來應該是二十幾年前了吧,一位住在桂區的好友特地送來了中村軒的麥代餅,真是令我大為感激。和*圖*書這種麻糬原是農村麥子收割的時候,當點心用的食物。折成兩折如紡錘狀的麻糬皮中,包了豆沙餡,外皮則灑上一點花生粉,頗富野趣。吃了一份之後,回家前就可省掉一餐,可謂極有價值的食品。我每次都仗著它好吃,便連連塞進口裏,後來就吃不下飯了,所以之後只要再吃到,我便不再一口氣吃完,而是切成小塊慢慢享用。因為風評太好,現在百貨公司裏也都有固定的攤位在販售。店裏的陳設仍留存著商店街茶室的風情。店裏還賣些什錦飯套餐,甜點的種類也增加不少,生意相當興隆。這一類的店很值得一探。另一種是寺廟門前的茶室,人稱「門前茶屋」,有名的甜點菓子也很多。
說起京菓子,當然是有一些躲在布簾後面,靜默的準備茶席用主菓子的超高級菓子店。百貨公司裏絕對看不到他們的分店,幾乎也從不做宣傳,他們直接銷售到各技藝流派掌門那裏,而且只做少數幾人份的精緻糕點。店面也完全看不出是做糕餅生意的,只掛著一張布簾而已。在某次偶然的因緣際會下品嚐到這種精緻的糕點,才知道幸福竟然可以凝縮在一份糕點中。這種店恐怕在京都也不超過十家呢!
我很喜歡一種類似仙貝的點心,它叫做「唐板」。掂起來很輕,沒有甜膩的味道,烤得薄薄脆脆的,是一種以蕎麥粉所做的點心。以蕎麥粉為材料的,像是用模型做蕎麥餅的菓子店——尾張屋,它所做的蕎麥餅真的是既出名又好吃。我特別喜歡上御靈神社前的分店。人因害怕鬼靈而前來祭祀,在這種神社前開的店不用說一定特別好。
好了,說完了茶當然要說菓子。說起京菓子,那可是全日本首屈一指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
不過,有些人就是能忍耐京都人的這種風氣,一直堅持到現在。像是把「鼓月」一手撐起來的女人。她名叫中西美世。我和她並不是因為糕點結緣的。起初,我們是在京都女人從事的某些活動場合中,因為他人的介紹而展開交誼,這是我接觸鼓月的開始。她是位氣質高雅的女性,對於反對戰爭、支持和平的運動特別有共鳴。這也難怪,她的至親因戰爭而過世,只靠著沿街叫賣自製的洋菜凍等類似糕點,把她的遺腹子拉拔長大。她是有著這種過去的女人。
京都菓子店的世界極其寬廣。餅店系統在其中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如同我剛才所說的,我的青春時代是一段看不見前景的黑暗時代,那時節,位在桂區府立女專的學姊們,常給我們講些令人垂涎三尺的故事。當時還是遍地田園的桂區,有一間餅屋。它賣的桂饅頭並非天天都有,有時候做了我們就去買,真的是非常好吃。地點就在離桂離宮很近的桂大橋橋頭。店名叫「中村軒」。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