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說歷史了,一九四六年我第一次吃朱古力。
我第一次吃朱古力的經歷,就是如此!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香港劫後餘生,貧窮飢寒,乃是常態。一天,母親從外邊領回一盒救濟品,據說是美國送來的。打開一看,裡面幾乎全是陌生www•hetubook.com.com東西。大碼洋服還可以由母親裁改給我們穿着,但有兩樣物件,卻考起我們。一樣是一卷銀色閃亮的硬紙,大小像今天用的膠紙,散開揮動,發出沙沙聲響。另一樣是黑墨墨的一大塊長方硬件。經m.hetubook.com.com
研究追查,才知道銀色東西是鋁片,用來擾亂飛機雷達,戰時剩餘物資,給小孩當玩具。黑古勒特的那塊硬件,外國叫做朱古力,是糖果,很有營養價值。朱古力,這名字就從此進入了我的記憶中——等到長大讀書,知和圖書道白話文要叫巧克力,可我老是記不牢。怎樣吃?母親用菜刀大力打碎,給我吃一小塊,誰料進了嘴,就融得一塌糊塗,糊住舌頭,苦澀難當。嚇得我趕快吐出來,用水漱口。這初嘗朱古力滋味,留給小孩子印象深刻,甚麼糖果?簡直害人苦果。在食和-圖-書物不足夠的日子裡,母親認為既是有營養價值的東西,不宜浪費,就想辦法逼我吃。她用水煮溶了朱古力,加一點點片糖,讓我當糖水喝。我天天喝朱古力水,皺起八字眉頭當藥水般喝。
二零零八年三月十五日https://m•hetubook.com.com 設這個題目,得經過一段掙扎,該用「巧克力」呢還是「朱古力」?身為中文科教師,我一直堅持學生寫作用語的正統,「菲林」要寫成「膠卷」、「的士」必須寫成「計程車」,輪到自己寫作,也應以身作則吧?可是,思量再三,最後決定還是用上從小到老慣用的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