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衣冠
舊衣冠

霎時間,一台新服就正因耀目而給比下去了!
該不該重新披戴?與全台新服同時現身,歲月滄桑會不會令它們黯然失色?可經得起現代燈光的燦爛否?這都令人頗費思量。
三十八年後,後輩薪火相傳,讓粵劇《帝女花》經典重現,主事人為戲服重新籌謀,赴北京蘇杭,以求針線巧匠。演出之夜,於是滿台金縷瓊瑤,十分耀眼。
已經是三和圖書十八年前的舊物了!當年它們在舞台給名角穿戴上,泛光燈照,我未有任何感覺。台上歌舞流動,聲色耀人耳目,它們顯然被我忽略了。
坐在台下,我驚訝自己當年的疏漏,我讚歎老醇沈潛之色,原來如斯耐人尋味。
舊日衣冠,令我心神俱醉。
誰料,真是誰料,恐怕觀眾無法預料,最後兩場〈上表〉與〈香天〉,徒兒和-圖-書會穿戴舊衣冠,重現師傅風神。一台新服,儘管曾如此光耀玲瓏,霎時間,就給兩套舊衣冠比下去。
北京老工匠曾輕撫這舊衣冠,滿眼殷羡之情,頻說「巧物巧物,精品精品」,又帶無限惋傷,頻說「如今無如此好物料,無如此細工巧手」,並歉意說「多少錢也造不成,只能造得形似」。面對舊衣冠,他誠實而有愧色。
且放眼hetubook.com.com細量,台上紅袍翻飛,金圖挪動,方信「裁縫則萬壑縈體,針縷則千巖映目」,果然舊時風華,醉人心目。
二零零七年一月
那駙馬盔、金鳳冠,那兩套金線繡紅袍、襦裙,好幾次隔着晶瑩玻璃櫃遠觀過,也好幾次近在眼前用手觸過。
老工匠說無好物料,乃指金縷線與和*圖*書紅緞。舊時金線,細軟光沉,繡成圖樣,輪廓自然光粹,燦然卻不含賊光爍目。舊日綢緞,柔淨貼體,質輕如霧,披掛在身,曲肖其形,揮袂挑袍之間,輝光流照,盡態極妍。老工匠說無細工巧手,乃指針線細密的十指春風。陳丁佩《繡譜》說繡工講求:齊、光、直、匀、薄、順、密,缺一不可。我細看舊衣冠,果然「齊則界限分明,齊則精神爽朗。」「光與https://www.hetubook.com.com齊相因,絲絲櫛比,不使一毫出入。」「直始能平,平如春|水,覺精彩之自生。直如朱弦,惟緩急之咸適。」「不勻則不直,不直則不光。勻是在粗細適均,疏密相稱。」「薄則倍覺熨貼,觀之高出紈素之上,捫之則復相平。」「一絲不順,則氣脈全乖。……由漸而轉,自然成片。」「總在一字之細,細則能薄,亦惟細始能密耳。」這等精妙,求諸今日,簡直異想天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