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觸覺.一面牆一座屋的歷史節奏

澳門很小,卻很豐厚;澳門面積真的不大,但走訪的每條街、每棟建築都述說著屬於自己的時光故事,蘊藏的歷史文化讓人深深著迷。我找上了澳門口述歷史協會,透過他們的研究,一探澳門數百年歲月的深厚舊時光。

帶路人 李璟琳 × 瘋堂.交融於古樓老街的舊歷史與新文創

「生命從沒了斷一切/總有一天/妳會在小城的舊樓裏/撿到我寫下的詩句。」~澳門詩人,賀綾聲
400多年前,瘋堂是收容痲瘋病患的區域,後來變成華人天主教徒的群居之地,現今則是澳門的文創新天地,讓藝文人士有個發表作品的交流平台,許多藝文活動都在此舉行。瘋堂區的建築群約有百年歷史,保存良好的狀況下,成為一處與文創相當搭襯的、擁有獨特歐式氛圍的場域。在澳門口述歷史協會理事長hetubook.com.com李璟琳的帶領下,我瞧見,新與舊交疊的有趣澳門。
帶路人 PROFILE
職稱:澳門口述歷史協會理事長。中學時期參與了《澳門https://www.hetubook.com.com街道的歷史故事》的編寫工作,因而開啟了對澳門文史的興趣,於是大學選擇就讀旅遊學院文化遺產管理系,畢業後邊工作,邊忙碌於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會務,並同時繼續於澳門大學歷史系研究所深造。
姓名:李琛琳
走進約好的婆仔屋,珮琳綻開甜美笑容迎接我們,現任澳門口述歷史協會理事長的她,不到25歲的年紀,卻對澳門的老歷史瞭若指掌。站在婆仔屋裡,鮮黃www.hetubook.com.com色的兩層歐風樓建築,包圍著寬敞庭院,兩棵百年老樟樹,張敞著爬滿了綠色植物的大手臂,彷彿擁抱著前來探索的旅人。「我們來說說瘋堂的故事吧!」璟琳微笑著開場。老樟樹下,在被大雨紓解了燜熱的仲夏,在小城舊樓裡,我俯拾著屬於老澳門的歷史詩句……

穿過重重綠陰大樹,那兒是婆仔屋。


我聽著璟琳,細細說著感動地瘋堂故事。
hetubook.com.com
專長:統籌澳門口述歷史協會,舉辦各式文化歷史講座hetubook.com.com、並與協會夥伴進行地方歷史書籍的採訪出版。
歷史是舊日時光的濃縮沉澱,值得人們一再探索
也許是因為午前的一場大雨,讓週六的瘋堂區午后旅人並不多,我漫步於瘋堂斜巷,踩在被雨水濡濕了的葡式碎石路上,看著充滿歐陸風情的建築群,兩三層樓高的西式樓宇、黃、白、咖紅色調的屋群,與富有歐系色彩的街燈,讓整個瘋堂的情調迥異於荷蘭園大馬路,獨樹一幟!

小城舊樓裡,俯拾瘋堂歷史詩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