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七
得失之間

在中國,類此人生有得也有失的觀點,相當普遍,大致有三種層次:
得何足喜,失何足憂;每個人可找出百十個解釋,減輕得失之患。反倒是對得失的認知和感受,有些值得細加探索之和-圖-書處:
(一九九六)
得得失失,變化無常,非一己所能掌握;惟有在得的時刻,珍重愛惜,不幸失hetubook.com.com落,歸之機遇運轉。
——有得必有失,反之亦然;剝極必復,物極則反。
——得與失本末相關,老子指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雖然老子認為m•hetubook.com.com「孰知其極?其無正。」但在得失之間,仍有可盡人事的努力空間。
君子應安而不忘危,卻也可有否極泰來的期待。
今年台灣地區大學聯考英文作文題目是:「You win so和-圖-書me, you lose some. That is life.」
——有得有失,或得或失,乃世道、天道常數;月有盈虧,盛衰興廢,視之當然的循環變化。如莊周所言:「一死一生,一僨一起https://m.hetubook.com.com,所常無窮,而一不可待。」
——如果從未失落過,又怎能知道失的滋味和得的可貴。
——失而復得之得,得而後失之失,其得其失的感受,倍增甘苦。
——如果一個人生長於優渥無缺的環境,如何體會出得的意義。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