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與故事

第一個失落的是身分。我到現在弄不懂網路的BBS上爲什麽要玩那麼多匿名的遊戲,爲什麼要把發表的意見和發表這些意見的人截然分開?並不是說大家都應該用身分證上登載的那個名字上網,那個名字也不過就是另一個符號罷了。重點是名字後面的那個人,他是誰、他有什麼身分、他有什麼故事、他這次的意見和前次的想法和以後會有的看法,中間可以聯絡、累積出怎樣的人的影子來?
網路BBS上因爲沒有身分,也就少了故事,失去了叙述、描寫的能力。絕大部分的人上網只是要對這件事那件事講幾句評論耍耍嘴皮,https://www.hetubook.com.com沒人有耐心在網路上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大概更沒人有耐心去聆聽一個有頭有尾有中腰的叙述。
網路變成奇怪的電子板集體Call in,大家都取消了身分,發表片段的意見,讓意見們在螢幕上亂飛亂舞,人跟人卻沒有對上話。我總覺得這樣的對話沒有信任的基礎。你們要怎樣判斷哪個匿名的意見是由誰站在什麼立場以什麼用心發出來的?大家彼此匿名來匿名去,講了一大堆,交換了一大堆想法,卻沒有交上朋友。很多人之所以敢在網路上說眞話,並不是因爲信www.hetubook.com.com任網路上的這些朋友,而是因爲自己躲藏在匿名系統後面,反正別人找不到你。我們一定要靠讓人家找不到,才有辦法說眞話嗎?這不是有點悲哀嗎?
講故事的習慣、講故事的能力,其實直接牽涉到我們感知故事、組織生活的意識原則。我所認識的你們這一代的人,愈來愈多人只會零零碎碎地對外在的事物講幾句無關痛癢的風涼話,卻完全沒有能力溝通自己、挖掘自己。網路BBS上滿滿的都是些其實沒什麼創意的結論,因爲反正沒有身分,也就不必避諱抄襲別人,不必凸顯自己的創意、留下自己和圖書的風格印記。網路BBS上都沒有細膩的推論過程,更沒有把自己放進去,細細鋪陳來龍去脈的感情故事。
如果和中文系其他老師相比,我是沒有那麼遠離你們的青春經驗,這點我肯定知道。可是正因爲這樣,我會更焦急地想要提醒你們、提醒自己,不要被表面的熟悉欺騙了,而疏忽了可能造成誤解的種種陷阱。我怕自己太自以爲是地解釋你們的行爲、解讀你們交來的凌亂報告;我也怕你們忘記了我說的很多話,是我這個世代特殊成長經驗下形成的特殊偏見。
你問我爲什麼老是在課堂上強調和你們之間有代溝。你覺得我似乎沒有那麼老,而且m.hetubook•com.com好像也一直在接觸新的東西,實在不必那麼擔心你們不了解我,或我會不懂你們在想什麼。
這就是代溝罷。
你們這個時代趨之若鶩的電腦網路BBS文化,就一直吸引不了我。那麼方便的科技產物,那麼容易進進出出、上上下下,可是每次進進出出、上上下下,帶給我的都是些空洞的失落感,從網上的對話讀來的空洞,因爲找不到一些我所重視的溝通、傳播特質而產生的失落感。
這應該是個強烈的反諷。我們的文化意識、文化研究裡,最近才新加入了對「發言位置」、環繞著語言情境的種種社會條件的重視與思考,可是Call in、BBS的www.hetubook.com.com匿名文化倏忽興起,迅速地摧毀了舊有的「身分/語言」連鎖,語言脫離了講者,變成孤伶伶、無所聯繫的存在。
對這樣的網路文化,我雖然也接觸,卻免不了、忍不住用我那個世代的偏見而對它感到不滿、憂心與遺憾。
有些地方我和你們相近。例如嗜讀日本漫畫、例如不懂禮貌不會應付「長官」、例如對權威漫不經心。可是有更多更多的地方,我永遠不可能和你們一樣。例如我總是看不慣你們對文學的沒有耐心、看不慣你們對知識毫不好奇、看不慣你們的生活裡沒有快要爆發出來的不滿與義憤(indignation)。而這些是我成長中最重要、最珍貴的東西。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