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卷 掬水月在手,握花香滿衣。
花中之后:玫瑰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洛杉磯每年一月也有著名的玫瑰花車遊行(Rose Parade),在帕薩蒂納鎮(Pasadena)舉行,華航曾代表台灣參賽,還得過獎。
玫瑰,是玫瑰
本來就是玫瑰
但是新理論說
蘋果花是玫瑰
梨花也是,那
李花也該是囉
下次將輪到誰?
當然,你是玫瑰——
而且從來就是。
荷馬史詩《伊里亞德》(The Iliad)裡的晨曦女神有「玫瑰色的纖纖玉指」,英雄牌上刻著玫瑰的圖飾。十三世紀的法文長篇敘事詩《玫瑰傳奇》(Le Roman de la Rose)描寫詩人在夢中追求玫瑰花苞,是一則愛情寓言。十六七世紀的英詩常以「玫瑰色的雙頰」(rosy cheeks)來形容美女(胭脂想必受此啓發),沿用至今。蘇格蘭詩人博恩(Robert Burns,1759-1796)的〈吾愛〉(My Love)以其簡單的語言和淳樸的感情而流傳後世:
玫瑰無所不在,它的芬芳深深融入世界文化和日常生活。一如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說的,誰不羨慕花國之后,天之嬌女的玫瑰呢?我們可以確定,過去沒有,以後也不會有任何一種花能取代它的地位。
古埃及人喜愛花草,每年用來插花編花環的數量令人咋舌。僅是阿牡神廟(Temple of Amun)一處,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用了近兩百萬束的鮮花!考古學家在法和*圖*書老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玫瑰花環。西元前三三〇年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將這方面的知識和習俗引入歐洲。羅馬帝國征服波斯和中東後,此風更盛。羅馬人對玫瑰情有獨鍾,最極端的例子是羅馬皇帝尼祿(Nero,37-68)。這位草菅人命兼性變態的暴君,酷愛玫瑰。在他新建的黃金宮殿裡,噴水池噴的是玫瑰露,地上鋪的是厚厚的玫瑰花瓣,衣物、床單、被褥、器皿、坐墊……都用玫瑰露浸過,喝的是玫瑰酒,吃的是玫瑰布丁,連飼養的飛禽翅膀上都滴了香露,當牠們飛翔時,薰風習習。尼祿還精心設計了圓拱形的天花板,上面繪著藍天白雲,機關控制的網子可以拉開,讓玫瑰花瓣自天而降。千千萬萬的花瓣香到令人窒息,多到將人活埋的地步!我們懷疑他到底是愛玫瑰呢,還是虐待狂?
根據希臘神話,一天早晨,花神在森林裡發現一位仙子的屍體。她心痛這位少女的早夭,決定賦予她新的生命。於是,她向愛神求得美麗,魅力,與喜悅,請西風將雲霧吹散,讓太陽神將溫煦的陽光照耀著她,又請酒神賜予醉人的芳香。最後,她用晶瑩的露珠做成一頂冠冕,戴在她的頭上,造就了西方文明裡最神祕,最雋永的花。
十六世紀時,保加利亞領先用兩次蒸餾法提煉出玫瑰精油,至今它仍是歐洲主要的玫瑰產地,產量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每年六月初,保加利亞玫瑰谷卡珊拉克(Kasanlak)舉辦「玫瑰節」,這個節慶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可想而知,歷時數日的活動都圍繞著玫瑰:去玫瑰園採花,品嚐玫瑰酒、玫瑰果醬、玫瑰糖果,參觀玫瑰博物館和玫瑰精油工廠,觀賞玫瑰公主選美賽等等。
玫瑰是和-圖-書肉體與精神,性感與靈性的完美結合。它的嬌豔柔美使它成為小愛神邱比特的代言人,據說還有春|葯的功效。它的純潔高貴卻召喚心靈的崇高神聖,因此每每被用作宗教的象徵。在基督教裡,紅玫瑰是耶穌受難時血流到土裡長出來的,而白玫瑰則代表聖母瑪利亞。回教有近似的說法,穆罕墨德的汗水流到土裡,長出了玫瑰和稻穀。玫瑰濃烈的芬馥令人愉悅舒暢,樂觀面對人生,因此又是治療恐懼和憂鬱症的良藥。自古至今,玫瑰所啟發的詩歌、神話、音樂、繪畫、電影……不可勝數,美不勝收。
你知道玫瑰比人類還老嗎?化石顯示,它在地球上已有七千萬年的歷史。產地遍及北半球,現今品種多達一萬以上。最早的記錄據說是三千多年前巴比倫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作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花園中的花草就包括玫瑰。
玫瑰油主要來自三種玫瑰:淺紅色的「大馬士革」(Damascus,又名「土耳其」,「保加利亞」,「摩洛哥」)玫瑰,粉紅的「包心菜」(Cabbage,又名「印度」)玫瑰,和深紅色的法國玫瑰。玫瑰花瓣含百分之零點零三的精油,三十朵玫瑰才提煉出一滴,六萬朵才提煉出一盎司,一百萬朵才提煉出一公斤!現在的市價大約是一千美金一盎司,遠比黃金珍貴。因此,玫瑰油素有「液體黃金」之稱,過去歐洲曾以它作為貿易的通行貨幣。即使你負擔得起,還是要珍惜它,萬萬不可浪費自然的稀有贈予。而且以玫瑰精油之香烈,一滴往往就足夠了。這裡提供一則美顏香方:一滴玫瑰精油,兩滴乳香油(frankincense),融入一湯匙的媒介油(如杏仁油,紅m.hetubook.com.com花油,荷荷巴油,或沒有加香料的潤膚霜),有助於消除皺紋。
吾愛好比紅玫瑰,
燦爛初放六月天。
吾愛好比歌一曲,
優美旋律滿人間。
西元一千年,阿拉伯「醫王」阿維森那(Avicenna,980-1073)在將玫瑰與金屬混合的實驗過程中,發明了蒸餾法,就此改寫了芳香歷史。阿拉伯成為當時香水香油的製造中心,從印度,中國,西藏等地輸入原料。十三世紀,歐洲十字軍東征帶回的戰利品之一就是波斯的玫瑰油。十五世紀的義大利,尤其是威尼斯,是進口近東及遠東香料的樞紐。王公諸侯和新興的富商階級極盡奢華之能,爭相使用香水香油,進一步推動了歐洲的芳香文化。歷史上著名的玫瑰戰爭(War of Roses)是英國兩大家族的王位爭奪戰:蘭開斯特以紅玫瑰,約克以白玫瑰作為族徽,打了三十年(1455-1485),最後以紅玫瑰和白玫瑰聯姻,蘭開斯特建立都鐸王朝的喜劇收場,至今紅玫瑰仍是英國的國徽。
其實,一般用途不需要那麼奢侈,以玫瑰露代替即可。玫瑰露(rose water)是玫瑰精油蒸餾過程的副產品,市面上最好的來自法國南方。純的玫瑰露效果和精油相當,適合任何類型,任何年齡的皮膚。尤其適合作噴液,可以消除體臭。中東世界將玫瑰露盛在一種叫作「古拉丹」(gulabdan)的長形窄口的玻璃瓶裡,客人進門時灑上幾滴,是傳統的待客之禮,至今不變。玫瑰可食可飲,可以沐浴爽身,潤膚養顏,安神活血,益肝養www.hetubook.com.com目。目前醫學界正在研究它的防癌抗癌潛能。
舒伯特的〈野薔薇〉,愛爾蘭的〈夏日最後的玫瑰〉,都是家喻戶曉的藝術歌曲。三〇年代的上海,姚莉唱紅了《玫瑰玫瑰我愛你》,後來譯成英文,五〇年代曾風靡美國,台灣作家王禎和一九八四年的諷諭小說也用它作為書名。一九六〇年的港片《野玫瑰之戀》裡,葛蘭飾演一類似卡門的妖媚歌女,一九九九年此片被《亞洲周刊》選為二十世紀一百部最佳中文影片之一。同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得主《美國美女》(American Beauty,台灣譯為《美國心.玫瑰情》)其實是一種紅玫瑰的名字,片中男主角不堪現實生活的挫敗和空虚,幻想他就讀高中的女兒的好友,裸體上覆蓋著鮮紅的玫瑰花瓣,向他求愛。荒謬劇場式的故事以男主角被槍殺,人家破人亡的悲劇收場。
我沉醉於玫瑰
我沉醉於愛玫瑰的少女
我沉醉於四月的沉醉
  ——紀弦,〈四月的沉醉〉

玫瑰花,斕開在碧欄杆下。
我願那:
妒我的無情風雨吹打!
我願那:
愛我的多情遊客莫攀摘!
我願那:
紅顏常好不凋謝,
好教我留住芳華。
  ——龍榆生,〈玫瑰三願〉

此刻你面前是一盆玫瑰
令人難以忘懷,充滿了
無法企及的存在與承諾
比贈予更高的贈予,那呈現
或許是我們,我們的完美。
  ——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
和_圖_書
紅玫瑰象徵愛情,白玫瑰象徵純潔。直到今天,它們仍在情人節和婚禮等慶典儀式裡擔任重要的角色。希臘女詩人莎弗(Sappho)早在西元前七世紀就封玫瑰為「花后」。幾千年來西方文化一直視玫瑰為花后,茉莉為花王。其實,玫瑰的可見度和受歡迎度遠超過茉莉。其顏色,姿態,芳香的萬千風情,其他花種也難以企及。歐美到處有玫瑰園,其創始人是拿破崙的皇后約瑟芬(Josephine)。一八〇五年她在巴黎郊外開闢了一座佔地六百五十英畝的玫瑰園(Jardin de la Malmaison),蒐集了當時世界上所能找到的所有品種,同時皇家園藝家勤於培植新品種的結果,園內一共種了兩百五十株玫瑰,大多數的品種來自法國本土。其中一百六十六種由畫家雷杜特(Pierre-Joseph Redoute,1759-1837)為它們作彩色素描,給後代留下珍貴的史料。
豐富的歷史,傳奇的色彩,玫瑰早已成為西方語言的一部分。英文裡「玫瑰色」(rosy)是美好、順利的意思,「玫瑰色眼鏡」(rose-colored lenses)代表天真、樂觀,「玫瑰床」(a bed of roses)近似溫柔鄉,「美酒與玫瑰的日子」(days of wine and roses)意味著浪漫風流的生活方式。「停下來嗅嗅玫瑰吧!」(Stop and smell the roses)是勸人不要只顧工作而忘了享受人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