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黑澤明自殺的啓示

第二天早晨即行自殺,與世界告別了,頭一天下午還和朋友們舉杯傾談,這一幕顯示,他的內心和外表距離有多麽大!在這世界上,並不止是黑澤明這樣,許許多多的人,都經常懷着深悲巨痛而談笑自若,面對面,眼睛望着眼睛,可是相距之遠有如南極與北極!十二月二十二日清晨,六十一歲的黑澤,在浴室中用刀片狂割自己的血管,脖子上割了六下,手腕割了八下,其求死之心,是何等堅决!可是竟沒有死得成,他仍要繼續在這個自己絕望的世界裏活下去!可是他究竟爲了什麽,這麽急於一死呢?
原始的人類和動物差不多,男女之間只有性,不解什麼是愛。將性提昇爲愛情,是一大躍昇。藝術對這躍昇,表現了巨大的作用。今天大多數的人,仍承認維繫男女關係的是愛情,因此在達到性的結合(無論結婚與否),要談情話,寫情書,將愛的對象美化、神聖化;山盟海誓,非她不娶,非他不嫁;幽會時恨光陰太短暫,別離時度日如年;或追求不得、輾轉反側;或不得結合,日夜相思;或愛人先死,終生寡歡,或同時殉情,死後成雙;人們所以有這些行爲。多由於藝術的啓發。
這裏所說的「下流」,並無罵人的意思,而是指降低的趨勢。
藝術是人類精神世界綻放的花朵。其進步方向是不斷向靈的境界昇進。
無奈何,黑澤明和幾個老搭檔木下惠介、市川崑、小林正樹在「東寶」的支持下組成了「四騎會」公司,進行獨立拍片。一九七〇年拍成了一部「荒唐的家傳秘法」,但是賣座並不理想,入不抵出,拍製該片花了約一億元日幣,票房收入僅七千萬,「東寶」和「四騎會」各賠本一千五百萬元。黑澤無疑要負虧本的責任。今後獨立製片,顯然更爲困難了。
據日和-圖-書本報紙導報,十二月二十二日早晨,黑澤自殺的情况如左。
現在黑澤明——這個忠於藝術、一絲不苟的電影大導演,已經走到事業的盡頭,回首過去,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現在他走到斷崖的邊緣上,前面是黑森森的冰窟與海淵,但是他不能立足不動,地球繼續在轉動,他的生命仍要繼續向前挨,於是他索性跳了下去。

精神世界的花朵

爲什麽現代人的趣味趨向色情、打鬥、神怪這些東西呢?原因複雜,一言難盡。總病根在於高度工業社會的組織,使人時刻處於緊張、機械的狀態,造成人們渴欲掙脫現實,尋求喘息。一個人在八小時緊張工作之後,很難再有精力仔細欣賞細緻深刻的藝術;需要不費腦筋的刺|激、和慰藉,因此聽音樂,要聽流行歌,不要古典音樂;讀文學愛讀諷刺的雜文,輕鬆的小品,懶得看大部頭的小說;看戲要看色情、打鬥和神怪的東西,沒有耐性欣賞講究情調、氣氛、慢鏡頭的藝術作品;愛看激烈、離奇的動作,厭聽含義深刻的對白、慢鏡頭的表情;但求悅目,不求賞心;總言之要廉價的娛樂,不要獨創的有意境的藝術!
經醫生驗視,發現他頸部有六處傷口,兩手有八處傷口,是用單刃的剃刀自割的。
根本問題在於觀衆趣味的日趨下流。這不止是電影藝術的問題,而是一切藝術的問題。
據黑澤的夫人喜代哭泣着說:「他通常自己一個人在書齋裏讀書或寫作到深夜,過了一點鐘才就寢。是一個辛勤工作的人……。」

自剖十四刀

電影本來是歐美專擅的玩意兒,但是自從「羅生門」獲得一九五〇年威尼斯國際獎之後,他這個黃皮膚的電影導演遂成爲世界影壇的巨星。他每一部m•hetubook.com.com作品,都引起世界影壇的議論,都保持了「完美主義」的稱號,這樣一個藝術家竟感到走投無路,而選擇自殺,怎能不使人感到悲哀。
荻氏評述黑澤自殺的動機:「黑澤先生在拍製電影時,絕對不妥協,是一徹底的完美主義者。目前的電影界對這樣一個人,如其說是嚴酷,不如說是已無機會拍片了。黑澤先生對現狀的失望,遠較我想像爲嚴重。」
因此,黑澤明自殺的意義,不止是「一個電影時代結束了」,也不止是藝術的沒落,而是人類文化途窮求變的一個信號!藝術家、哲學家在這個時代已無容身之地,另一方面,科學家因爲與實用目的相連而一枝獨秀,成爲天之驕子。
電影的沒落,不僅是日本的問題,已是世界的問題。電影的沒落意義不止於電影,而是整個藝術的趨向沒落。
對於黑澤明的自殺事件,電影評論家荻昌弘說道:「使我感到『大映』的關門所不能比較的震驚。……。一個電影時代已經結束了。」又說道:「包括我在內,現在的電影工作者,正在艱辛的謀求出路,經此挫折都要完蛋了。」
目前横行的色|情|電|影、小說、畫圖,所以說是下流,因爲它把幾千年來藝術家創造的方向,由性提昇到愛(靈肉和諧),再由愛提昇到靈的境界倒轉回來,由靈和愛的境界降到動物本能——性。
這因爲三島之自殺,是以武士道傳統方式切腹自殺,而且當着數千自衛隊官兵之前切腹,這些戲劇化的因素增多了新聞的刺|激性,而黑澤則在家中悄然自殺,而且自殺未死,中途被救活。
一九六〇年的統計,全日本的電影觀衆爲十億人次,一九六五年減至三億七千萬人次,一九七〇年減至二億四千萬人次,還不及一九六〇年的四分之一。
三島是和*圖*書政治性的自殺,黑澤是文化性的自殺。三島的自殺出於幼稚的狂氣,黑澤的自殺則出於深沉的悲痛。三島自殺事件,縱轟動一時,留給人們的是醜陋、殘忍和悲憫,但黑自殺,則引起人們的同情和反省,對於廿世紀人類文明的大湖,投下一顆巨石!它發出的聲響和激起的漣漪,將繼續蕩漾和耐人回味。
筆者對電影藝術是門外漢,但是在所欣賞過的幾部片子如「姿三四郎」、「野良犬」、「七義俠」、「用心棒」、「椿三十郎」、「天堂與地獄」、「羅生門」,每一部影片都有一種使人平息歛氣的迫力,被牽引進入一陌生的、但是滿溢藝術香氣的世界。而且每部影片都元氣淋漓,一氣呵成。

獨特的藝術造詣

電影的沒落

色情只是藝術沒落的一端,以電影而論兇狠殘忍的打鬥片,及妄誕神怪的武俠片的泛濫,也是排擠藝術影片的主要勢力。
再看幾間大規模的電影公司,「大映」已經「倒產」關門了,「日活」改行拍製色|情|影|片,「松竹」正更換人事致力復振,連黑澤明出身的「東寶」,也不得不另行組織「東寶電影公司」,改弦更張求新發展;唯一還能賺錢的是「東映」,現在專拍武俠片和色|情|片。誓言「絕不拍濫貨」的黑澤明,在今天日本的電影界,已經沒有容身之地了!
電影本身的沒落,有兩大因素;一是受電視發展的影響觀客越來越少;二是觀衆趣味日趨下流,藝術成份越來越少。前一個因素不是根本問題,因爲電視節目也有電影;電視觀衆和電影觀衆的區別,只是坐在家裏欣賞還是坐在電影院中欣賞的問題。即使將來影院完全被淘汰,人們仍可從電視中欣賞電影。
據警署人員的調查報告,黑澤氏穿着襯衫和西褲,血m•hetubook.com.com跡模糊的躺臥在浴室中。最先發現的是他的僕人。
近年來在日本報刊上,常見一句流行話:「映畫之斜陽」,譯成中文是「電影的沒落」。
無論從事任何工作,如對於自己的工作抱完美主義的人,都值得尊敬,對藝術抱完美主義的藝術家,尤其是對電影抱完美主義的藝術家更值得尊敬。因電影本是娛樂成份較高的藝術,而娛樂性與觀衆的愛好密切相關,娛樂性的濃淡,影片內客是否適合觀衆的味口,關係影片的成敗至大;黑澤明認眞徹底的把電影當做純粹的藝術,表示他不顧利害,不計成敗,這種對藝術的虔誠和獻身,使他眞正配被稱爲藝術家。

但求悅目不求賞心

常在黑澤導演的影片中演出的三井弘次帶着夫人和藤釜足夫妻,在事情發生的頭一天下午還去看望黑澤,賓主暢談最近電影界的情况,黑澤打開一瓶威士忌,還興高彩烈的飲酒談笑。三井曾說:「先生趕快做事了,我們太打攪了。」黑澤笑着說:「工作有順序。到外國去拍片,現塲工作就要一年半時間。工作要慎重一點開始。」
前年十一月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自殺,曾轟動整個的世界,連中共都發表評論;可是去年十二月日本電影導演黑澤明自殺,所引起的注意則意外的小。論名氣,黑澤絕不次於三島,就一般人來說,知道黑澤的人遠比三島爲多;論對藝術的貢獻,二人則各有千秋;但是三島是一日本傳統軍國主義的歌頌者、「殉道者」,其種種重振軍國主義的行動,使他成爲可悲的丑角,而黑澤則是道地、純粹的藝術家,人品風格遠比三島可愛;但黑澤的自殺,竟受世人如此的冷淡,幾乎被輿論所抹殺,未免使人有點奇怪。
另一影評家佐藤忠男氏說道:「有一個時期黑澤先生導演的https://m.hetubook.com.com影片無不獲偉大的成功,可是隨着電影的沒落,尤其是自『虎,虎,虎』事件以來,工作卽不如意。以前只考慮藝術一面就可以了,最近並且要負責經濟的責任了當然辛苦多了。藝術家的生涯越來越不好過了。」
藝術的復興,有待舊的文化的改組與更新。而關鍵問題在於個人閒暇的增加。我有一個想像,如果紅色的暴力,和其它的戰爭因素一旦消滅之後,現代技術用來充分開發資源,人們每天的工作時間縮短到六小時,每週休假三天,在麵包和自由都無憂的情况之下,藝術也許會進入第二個春天。
二十二日早晨八時左右,黑澤的長子黑澤久雄向醫院要求急救:「我父親在浴室用剃刀企圖自殺……」救護車及時馳至,醫護人員發現,手腕的動脈雖遭剖傷但是經緊急手術救治,生命已無危險。
黑澤自一九四三年導演「姿三四郎」一片成名以來,一帆風順,廿餘年來,在日本有電影王國之稱的——「東寶」內,一直過着王侯般的日子,一向不注意攝影塲外世界的風霜,經這次獨立製片失敗的打擊,他才了解了娛樂世界的冷酷。
這裏所說的「虎,虎,虎」是一九六八年日美合作的影片,黑澤氏曾受聘爲日本方面的導演,可是一開鏡就提出辭職了,曾經震動日本影壇。當時辭職以「神經障碍」爲理由,事實上等於被解聘。
從人類歷史文化的發展來看,並沒有眞正的沒落。所謂沒落只是波浪形前進曲線上的下傾狀態,接着便是向上的湧起。不幸今日我們正生逢下傾和倒塌的階段。但這只是就以功利主義爲底子的西方文化而說的。我國固有文化,清末以來受西方文化的衝擊,也正處於鑄舊咨新的過渡階段。如果不自暴自棄,對於人類文化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大貢獻。

「完美主義」的死亡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