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鄂圖曼蘇丹馬赫穆德二世(Mahmoud Ⅱ)很高興地運用這股新興的力量。主張禁慾苦行的瓦哈比教派在紹德家族(Saudi Family)率領下攻占了麥加,蘇丹在臉面無光之下請求阿里協助。阿爾巴尼亞人收復麥加,並且將阿布杜拉.紹德(Abdullah al-Saud)的頭送往伊斯坦堡。一八二四年,當希臘人反叛蘇丹時,阿里派出軍隊野蠻鎮壓了希臘人。此舉引起歐洲列強的警覺,一八二七年,英國、法國與俄國聯合出兵在納瓦里諾海戰(Battle of Navarino)中殲滅阿里的艦隊,支持希臘獨立。但這無法扼止阿爾巴尼亞人的發展:在耶路撒冷早期造訪者、現在已是法國外交大臣的夏多布里昂子爵支持下,阿爾巴尼亞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帝國。
阿里於是親率一萬五千人從海路前往雅法:「一名相貌堂堂的老人」,騎在「寶馬上,弓著身子,但自然流露出王者的尊貴氣象,所謂偉人氣度也就是如此」。阿爾巴尼亞人擊潰叛軍,並且收復耶路撒冷;https://m.hetubook.com.com耶路撒冷的侯賽尼家族流亡到埃及。叛軍再起,但紅色易卜拉欣在那布魯斯城外屠殺他們,攻陷希伯崙,搶掠農村,將戰俘盡數斬首,並且在耶路撒冷施行恐怖統治。返回耶路撒冷之後,易卜拉欣任命原先造反的賈伯.阿布.霍什(Jaber Abu Ghosh)擔任總督,凡擁有武器的民眾一律斬首。牆上掛著這些人頭;任由犯人在雅法門附近的新基什雷(Kishleh)監獄腐爛,這座監獄此後由鄂圖曼人、英國人與以色列人加以使用。
一八三九年,易卜拉欣攻打伊斯坦堡,擊潰鄂圖曼陸軍。法王路易.腓力支持阿爾巴尼亞人,但英國擔心一旦鄂圖曼被消滅,法國與俄國將擴大它們的影響力。蘇丹與他的敵人易卜拉欣同時向西方求助。十幾歲的蘇丹阿布杜爾梅吉德(Abdulmecid)發布敕令,承諾將給與少數族群平等的權利,反觀易卜拉欣則是邀請歐洲各國在耶路撒冷建立領事館,而且允許教堂敲鐘——這是十字軍以來的第一次。
一八三九年,第一任英國副領事楊格(William Turner Young)抵達耶路撒冷,他不只代表倫敦的新權力,也要讓猶太人改信以加速基督再臨。
隔天早晨,易卜拉欣來教堂觀看聖火,但群眾實在太多,衛兵不得不用「槍托與鞭子」清出一條道路,此時有三名僧侶「瘋狂地拉著小提琴」,而婦女則發出「刺耳的號叫聲」。
耶路撒冷的新主人是阿爾巴尼亞軍人穆罕默德.阿里(Mehmet Ali),他創立的王朝在一個世紀後、以色列建國時依然存在著。很多人不知道,阿里曾主導國際的近東政策達十五年之久,幾乎征服了整個鄂圖曼帝國。阿里是菸草商之子,在今日的希臘境內出生,與拿破崙同年,當時的人稱他是東方拿破崙:「這兩個人https://m.hetubook.com.com都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而且同樣擁有難以饜足的野心,總是不斷追尋下一個目標。」這名白鬍子阿爾巴尼亞人已經六十幾歲,總是纏著白色頭巾,穿著黃色便鞋與藍綠色長袍,甚至抽著長七英尺、由金銀製成鑲著鑽石的菸管。他的「顏骨高聳,長相像韃靼人,深灰色的眼睛裡透著一股奇異的野火,洋溢著天才與睿智」。他的力量來自於他腰際的彎刀。他及時抵達埃及,指揮阿爾巴尼亞部隊對抗拿破崙。當法軍撤離後,他利用法軍留下的權力真空,一舉占領埃及。阿里於是找來他能幹的兒子(一說是他的姪子)易卜拉欣(Ibrahim),後者引誘馬木魯克鄂圖曼菁英參加軍事典禮,然後全數予以撲殺。阿爾巴尼亞人於是向開羅前進,一路上燒殺擄掠,但蘇丹還是任命阿里為埃及總督。阿里每天只睡四個鐘頭,而且宣稱自己從四十五歲才開始學習認字。每天晚上,阿里的寵妃總會閱讀孟德斯鳩或馬基維利的作品給他聽,而這位冷酷的現代化人物也開始創建歐式陸軍,總數約九萬多人,此外還成立海軍艦隊。
易卜拉欣就座。夜幕低垂,希臘宗主教在「華麗的行列」下走進祭壇,群眾等候神聖的火花出現。克爾軫先是看到火花,然後看到奇蹟的火燄傳給了朝聖者,「他們花了很高的代價才得以站在此地傳承聖火」,但此時突然有人因為爭搶聖火而爆發嚴重的肢體衝突;許多朝聖者因為過於亢奮而昏倒在地;此時教堂內部煙霧瀰漫,讓人眼睛都睜不開:有三名朝聖者因此從高處的走道不慎跌落摔死;一名亞美尼亞老婦人則是死在自己座位上。易卜拉欣想離開教堂,卻動彈不得。他的衛兵試圖以痛打民眾的方式清出一條道路,於是引發民眾恐慌驚逃。克爾軫站在「釘十字架時聖母站的位置,離混亂現場有一段距離」,他感覺腳下的石頭軟軟的m.hetubook•com•com。
阿爾巴尼亞人極熱中於現代化,如果他們想征服鄂圖曼帝國,那麼他們就需要歐洲的支持。易卜拉欣讓少數族群可以修復他們被破壞的建築物:方濟會恢復了聖救世主修道院;塞法迪猶太人開始重建本.撒該會堂,這是猶太區四大會堂之一;阿什肯那吉猶太人回到在一七二○年被摧毀的胡瓦會堂。雖然猶太區現在極為貧困,但仍有少數在俄國遭受迫害的猶太人移居此地。
五月三日,阿爾巴尼亞人主持正教會復活節:一萬七千名基督教朝聖者湧入耶路撒冷,他們的情緒激昂,幾乎已到了要公然造反的程度。到了耶穌受難日晚間,群眾擠進聖墓教堂觀看聖火。英國旅行家克爾軫(Robert Curzon)在回憶錄裡生動記錄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朝聖者聚眾鬧事。他們把聖墓教堂周圍當成賽跑場地,有些人幾乎全身赤|裸,跳著狂亂的舞蹈,像瘋子一樣大吼大叫。」
易卜拉欣:聖火,神聖之死
這場災難震驚了基督教世界,耶路撒冷、那布魯斯與希伯崙的各大家族也藉此發動叛亂。五月八日,一萬名武裝農民攻擊耶路撒冷,但遭到易卜拉欣的部隊擊敗。五月十九日的事件令人想起大衛王攻下耶路撒冷的歷史,大衛城下方的希爾旺村民告訴叛軍一處秘密通道,穿過這條通道他們可以爬進城內,打開南牆的糞廠門(Dung Gate)。農民掠奪市集,軍隊攻擊他們,但最後也加入搶奪的行列。Bimbashi(駐軍指揮官,原意為千人之長)逮捕耶路撒冷家族(侯賽尼家族與哈立迪家族)領袖。但兩萬名農民如今已衝進市街,並且圍困了大衛塔。兩名年輕的美國傳教士,威廉.湯姆森(William Thomson)與他懷孕的妻子艾莉莎(Eliza)瑟縮地躲在家中:湯姆森離開妻子到雅法求援,而她則反鎖在房裡等待,置身於「轟隆炮聲、斷垣殘壁、鄰人的尖叫、僕人的恐怖與屠殺的預期」之中。艾莉莎生下一子,然而等到她丈夫回來時,艾莉莎已經死亡。湯姆森很快就離開這處「傷心地」。和圖書
瘋狂的亂竄演變成「野蠻的拚死」求生——克爾軫發現周遭的人全死了。易卜拉欣也僅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他昏倒了好幾回,但他的衛士拿劍砍出一條血路,這才使他順利脫困。
易卜拉欣:農民叛變
紅色易卜拉欣
撤回到雅法的易卜拉欣,現在沿著山地行進,損失了五百名士兵。五月二十七日,在錫安山紮營,他下令攻擊,殺死了三百名叛軍。但他在所羅門池附近中伏,並且受困於大衛墓。叛軍在侯賽尼家族與阿布.霍什領導下重振聲勢。易卜拉欣只好向父親求援。
一八三一年十二月,埃及軍隊進入耶路撒冷,「歡天喜地」的城內居民「唱歌跳舞,夾道歡迎。前五天,穆斯林、希臘人、方濟會、亞美尼亞人乃至於猶太人都感到高興」。但穆斯林發現埃及士兵穿著「合身褲子,手持可怕的火器,還有人吹奏樂曲,部隊的隊形完全仿造歐洲形式」時,心中開始產生疑慮。
我其實踩在一具具的屍體上。他們全死了。許多人臉色發黑,顯然是悶死的,有些人全身是血,身上覆蓋了腦漿與內臟,全被群眾踩成爛泥。士兵拿著刺刀殺死了一些昏倒的群眾,牆上濺滿了鮮血與腦漿,這些人就像牛群一樣紛紛倒下。
一八https://m.hetubook.com.com三一年晚期,阿里征服今日的以色列、敘利亞與大部分土耳其,他擊敗蘇丹派來的每一支軍隊。很快地,他的軍隊已經做好直取伊斯坦堡的態勢。最後,蘇丹承認阿里是埃及、阿拉伯與克里特島的統治者,由易卜拉欣擔任大敘利亞總督。此時的鄂圖曼帝國已形同阿爾巴尼亞人的囊中物——「我已用寶劍征服了這個國家,」阿里說,「而我要用寶劍守護這個帝國。」他口中的寶劍就是他的統帥易卜拉欣,此人早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領軍出戰,而且無情地進行屠殺。靠著易卜拉欣,阿爾巴尼亞人得以擊敗紹德家族、報復希臘、征服耶路撒冷與大馬士革,而且幾乎成功進逼伊斯坦堡城下。
一八三四年春,易卜拉欣,人稱紅色(不只是因為他鬍子的顏色),他在大衛墓的宮殿群建立大本營。他坐在歐洲寶座上,而非一般的座墊上,而且公然飲用葡萄酒,這些舉動嚇壞了穆斯林。易卜拉欣打算改革耶路撒冷,他減輕對基督徒與猶太人的壓迫,承諾在法律上給予他們平等的地位,而且廢止朝聖者向教會繳納規費的陋習:基督徒與猶太人也能穿上穆斯林服裝,可以騎馬上街,而且數世紀以來首次不用繳納人頭稅。然而這些說土耳其語的阿爾巴尼亞人對阿拉伯人特別輕視;易卜拉欣的父親稱他們是「野獸」。四月二十五日,易卜拉欣在聖殿山會見耶路撒冷與那布魯斯領袖,命令他們徵集兩百名耶路撒冷居民入伍當兵。「我希望這道命令從耶路撒冷開始,能切實執行,不能有任何拖延」,易卜拉欣說道。但耶路撒冷群情激憤,居民反駁說,「寧可死也不願讓我們的子孫淪為奴隸」。
就連「塗油之石」(Stone of Unctin)上也堆了大批屍體。易卜拉欣站在庭院裡,「下令移走這些屍體,並且讓他的衛士拖出那些看起來還活著的人」。四百名朝聖者死亡。當克爾軫逃離時,許多屍體實際上「還直挺挺地站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