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馬特遺書》相關論述編目舉隅

鄭柏怡,〈遺書——我讀《蒙馬特遺書》〉,《自由時報》卅四版。一九九六年九月十四日。
王丹〈夏.百人一書——蒙馬特遺書〉,《中國時報》,二〇〇三年十月八日。
——〈逝者如斯〉,《犬儒〇貨:當代形象評論集》,台北:萬象,一九九六年五月。
許劍橋,《九〇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二〇〇三年六月。
王奕婷,〈肉身書信——《蒙馬特遺書》中書信形式的書寫與踰越〉,《聯合文學》一六一期,一九九八年三月。
江江明,〈臨界點的生命——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為例論邱妙津小說中的女性存在主義傾向〉,《文學前瞻:南華大學文學所研究生學刊》第一期,二〇〇〇年六月。

附記:改編作品

南方朔,〈這莫名的悲哀從何而來?論女作家的自殺兼談邱妙津〉,《自由時報》廿九版,一九九五年七月廿八~廿九日。
何春蕤,〈邱妙津的死與不死〉,《聯合晚報》三版,一九九七年二月十四日。

一、學術論述

王浩威,〈預先儲存的聲音——寂寞的群眾〉,《聯合報》四十二版,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七日。
王基倫,〈用身體用生命書寫的悲劇——邱妙津《蒙馬特遺書》導覽〉,收於《文訊》編《一www.hetubook•com•com九九六台灣文學年鑑》,台北:文建會,一九九七年六月。
——〈隱私與文學〉,《聯合文學》一七九期(特輯:「隱私,作家與文學的私領域」),一九九九年九月。
東年,〈孤獨的探索:邱妙津以及《蒙馬特遺書》〉,《聯合文學》一六二期一九九八年四月。
陳國偉,〈刨刀或百合——台灣當代私小說中言說權力的展演〉,第六屆文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二〇〇二年五月。
呂文翠,〈遺書之後,論邱妙津文本中的書寫、死亡與性別政治〉,《華夏學報》,卅七期,二〇〇三年五月。
路況,〈時間的魅影〉,《犬儒圖:當代形象評論集》,台北:萬象,一九九六年五月。
(全書完)
洪凌:〈蕾絲與鞭子的交歡,從當代台灣小說註釋女同性戀的慾望流動〉,收於林水福編《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一九九七年三月。
蔡素英,〈從邱妙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探討女性主體意識之認同建構〉,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〇〇五年六月。
——〈書寫、死亡、推出錯從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說起〉,《聯合文學》一六〇期,一九九七年二月。
王蕙和-圖-書萱,〈髮與性別認同——〈柏拉圖之髮〉與〈薇薇的頭髮)的分析與比較),第七屆青年文學會議,二〇〇三年。
張娟芬,〈新人榜.邱妙津〉,《中國時報》卅一版,一九九三年九月十日。
曾秀萍,〈九〇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書寫的顛覆性及其矛盾〉,《水筆仔——台灣文學研究通訊》第七期,一九九九年四月。
——〈鬼魅書寫:台灣女同性戀小說中的創傷和怪胎展演〉,《中外文學》卅三卷第一期,二〇〇四年六月。
劉亮雅,〈九〇年代台灣的女同志小說——以邱妙津、陳雪、洪凌為例〉,《中外文學》廿六卷第二期,一九九七年七月。
以邱妙津其人其作為主題,綜合論述暫不選入,收錄範圍以學術論著及發表於台灣平面媒體者為限。若有遺漏或疏誤,容後補正。
曾文璇,〈主體認同與情慾——邱妙津的小說世界〉,《中極學刊》第一輯,二〇〇一年十二月。
陳斐雯,〈美麗藝術家自畫像——邱妙津《蒙馬特遺書》〉,《中國時報》卅八版,一九九六年七月四日。
辛夷整理,〈讀《蒙馬特遺書》〉,《女朋友》十二期,一九九六年十月。
蘇偉貞,《尋找生命的出路——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讀後感〉,《中國時報》卅六版,一九九七年一月十日。
林佩儀,〈情感的兩難——以和圖書邱妙津《蒙馬特遺書》為研究文本〉,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畢業論文,二〇〇五年六月。

二、報刊、雜誌、選集評述與散論

林衡茂,〈三位女性作家的同性戀小說(朱天文、邱妙津、杜修蘭)〉,《台灣新生報》十四版,一九九六年八月四日。
克蘭泰,〈給邱妙津〉,《自由時報》E7版,二〇〇五年七月廿二日。
賴香吟,〈十年前後〉,《印刻文學生活誌》廿二期(專輯:「邱妙津」),二〇〇五年六月。
——〈死亡的閱讀《蒙馬特遺書》〉,《聯合報》四十三版,一九九六年七月八日。
——〈葬兔〉,《印刻文學生活誌》廿二期(專輯:「邱妙津」),二〇〇五年六月。
潘弘輝,〈令人失望的遺書——《蒙馬特遺書》〉,《民眾日報》廿七版,一九九六年六月六日。
陳函謙,《邱妙津小說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二〇〇五年。
洪如玉,〈愛的探微——讀《蒙馬特遺書》〉,《書評》卅一期,一九九七年。
陸雪芬,〈遺書的力量——論邱妙津《蒙馬特遺書》中死亡權力的展演〉,東吳大學外國語文學院二〇〇三年校際學術研討會,二〇〇三年三月。
黃清順,〈高貴靈魂的輓歌——試探邱妙津文學作品中的死亡意識及相關問題〉,第四屆青年文學會議,二〇〇hetubook.com.com〇年十二月。
——〈愛慾、性別與書寫——邱妙津的女同性戀小說〉,《中外文學》廿六卷第二期,一九九七年七月。
紀俊龍,〈以《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分析邱妙津對死亡的看法及層次〉,《第八屆全國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二〇〇一年十二月。
師瓊瑜,〈我們青春的墓誌謎〉,《中國時報》卅九版,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四~十五日。
林式,〈一名青年藝術家之死——讀邱妙津《蒙馬特遺書》〉,《台灣新聞報》十三版,一九九七年一月五日。
楊照,〈新人類的感官世界——評邱妙津的〈鬼的狂歡〉〉,《聯合文學》第八卷第六期,一九九二年四月。
施叔青,〈同性戀有罪嗎?〉,收於楊澤編《魚骸——第十八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時報文化,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魏瑛娟改編導演,劇場作品《蒙馬特遺書——女朋友作品2號》,創作社製作,二〇〇〇年九月於國家劇院實驗劇場首演。
——〈生死往覆,以愛封城論《蒙馬特遺書》中書信、日記的書寫特質與意義〉,《中文研究學報》,一九九九年六月。
楊澄靜,〈邊緣、認同與死亡的書寫——邱妙津小說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二〇〇五年六月。
邱雅芳,〈「異」國的流亡www.hetubook.com.com——解讀女同志作家邱妙津的家國認同〉,第十六屆中區中文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蘇秀女,〈塞納河上的精靈——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中國時報》十七版,一九九六年七月十八~十九日。
周芬伶,〈邱妙津的死亡行動美學與書寫〉,《印刻文學生活誌》廿二期(專輯:「邱妙津」,二〇〇五年六月。
——〈世紀末台灣小說的性別跨界與類廢:以李昂、朱天文、邱妙津、成英姝為例〉,《中外文學》廿八卷第六期,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何欣諦,〈身體、意識之內省——論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與董啟章《雙身》之性/別越界與再現〉,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畢業論文,二〇〇六年六月。
徐開慶,〈一再得獎肯定了方向邱妙津筆尖堅定得很〉,《民生報》,一九九〇年十一月六日。
——〈向女性世界回歸的未盡旅程:悼邱妙津與商晚筠〉,《中國時報》卅九版,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七日。
蕭燕玲,〈九〇年代新崛起小說家的同志書寫——以邱妙津、洪凌、紀大偉、陳雪為觀察對象〉,《文訊》雜誌社主辦「第二屆青年文學會議」,一九九八年十月。並收於紀大偉《感官世界》,台北:探索,二〇〇〇年。
——〈生命與愛情的極致——再讀《蒙馬特遺書》〉,《印刻文學生活誌》廿二期(專輯:「邱妙津」),二〇〇五年六月。
上一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