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象徵

事實上,從船上往外拋那個意義上的拋,是指用一塊鉛去探測使船隻浮起來的水深而不是別的什麼東西。一只受風吹雨打的小艇,一根備用的圓材,一只木桶,或者不管什麼在甲板上沒有捆牢的東西,如果在險惡的風濤中繩子鬆了,便被「拋棄讓它漂走」;還有船舶本身,如果在航行中,也叫「拋送給港口或右舷」。她,不管怎麼說,從不「拋」錨。
錨是按忠實可靠這一要求來設計鑄造的;給它一片土地它就能咬住,而且死死不放,直到錨鏈斷裂,然後不管什麼命運降臨到船的頭https://m•hetubook.com•com上,錨可是「丟了」。那塊老實而粗糙的鐵,外表上那麼簡單,但它的各部分卻比人的肢體還多:環、柄、爪、冠、掌、杆。所有這些,按記者的說法,當一條船到達錨地停泊時,就叫做「拋」。
堅持使用這個討厭的詞,所根據的是這一事實:在航海史上最初一個因天特別黑而看不清周圍情況的新水手,準備把拋錨行動設想為一個向舷外拋擲什麼東西的過程,另一方面準備好工作的錨已在舷外,它不是被拋出去,而是簡單地https://www.hetubook.com.com讓它落下。它掛在船側一根沉重而突出的木頭,稱為錨架的頭上,用一根短而粗的鏈子繫牢,這根鏈子的最後一個鏈環,隨著一聲令下用大錘一擊或槓桿一拉而突然放鬆。這個命令似乎不是寫新聞的人所想像出來的「使勁拋!」而是「放!」
你們的記者,不管他是寫一艘船或一支商船隊,幾乎毫無例外地說「拋」錨。其實,錨從來不是用拋的,隨意使用術語可說是對清楚、準確、優美地使用語言的一種犯罪。www•hetubook•com•com
從嚴格的技術意義而言,一艘船或一支船隊「停泊」——沒有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補充詞彙,自然是「在錨地」;而較不那麼技術性,但同樣正確的是「下錨」。無論是從它富有特色的字面或斬釘截鐵的發音,對世界上這個最大的海事國家的報紙來說,都是十分恰當的詞語。「這支商船隊在斯皮特海德下錨」,還能有什麼人需要更簡潔的句子或海員的口氣呢?但是所謂「拋錨」這種慣hetubook.com.com技,由於它偽裝成航海術語,在一個水手聽來是特別不舒服和難受的——為什麼不寫成「投錨」、「扔錨」或「擲錨」呢?不是完全一樣嗎?我記起早年認識的一位海岸領航員(他習慣於勤奮讀報),他給一個極端笨手笨腳的新水手下斷語時,每每說:「他是那種糟糕可憐的『拋錨』傢伙之一。」
錨是一塊經過鍛造的鐵,適合它的使用目的,令人欽佩。技術性語言是通過時間和經驗的千錘百鍊,而達到至善盡美那種程度的工具,在效果上是無懈可擊的。往日的錨(如同鉤子一樣沒有任何特別的表現形式或形狀,hetubook.com.com因為現今有種種設計成像蘑菇一樣的裝置,或像腳爪一樣的玩意)——舊時的錨從使用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器具,它的尺寸大小證明它的完善,因為沒有別的器具體積這麼小,卻擔負起它不得不擔負的重大任務。看一看掛在一艘巨舶錨架上的錨吧!跟巨大的船體相比,它是多麼嬌小!如果它們是用黃金打造的,看起來就像首飾,像作裝飾用的玩具,不比女人耳垂上的珠寶耳墜大。然而不止一次,船的生命還得依賴它們呢!
在起錨前,必須先下錨;這個顯而易見、不言可喻的道理,讓我馬上想到本國報紙使用航海語言的退化問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