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行
偏見5 大叔認為參加日本建築團很划算

此外,春假後的八天七夜這個時間很妙,擺明就是不吸引一般上班族(後來知道更重要的原因是四月第一週強碰櫻花盛開,日本當地飯店和遊覽車超級難訂)。這種團的行程很操,一天要看三至五六七八個建築作品扣除前後兩天加上一天的自由活動,整整五天專門看建築,一趟下來至少看了二十個,這完全是以前去光華商場採買大補帖的概念。看建築最麻煩的是交通,作品和作品之間甚至是好幾個小時的移動,會參加建築團的人真的就是為建築而旅行,完全不介意為了趕路在高速公路的休息區隨便吃東西(在我來看日本服務區的拉麵和飯食絕對都是水準以上),旁邊常常就是穿制服的貨運司機。

由左至右:宜蘭王建築師,建築團首席導覽大王老師,黃總編我,吃飯一定要配啤酒的吳董。台灣建築的未來靠他們了,我加減出點力。


這是遠藤秀平建築師在大關車站做的金屬浪板結構自行車車場建築。它是個開放性建築,是屋頂延伸也是屋牆建築。


參觀「陶版名畫之庭」,這是安藤忠雄1984年設計的戶外美術館,呈現八件世界名畫。重點在於觀察通道位置、人造瀑布水池和畫作的關係。


前往大山崎山莊美術館路上巧遇本能寺之變的歷史看板,日本人擅長用數字、顔色和圖表呈現歷史事件,麻煩台灣相關工作者好好學。
過去十年身邊許多朋友們都參加了「建築旅行團」,大多是日本團,尤其是跟安藤忠雄有關的團已發展出許多主題路線。若是去歐洲,近幾年許多建築人藝術人策展人會把「威尼斯雙年展+瑞士+法國南部」串連成一個行程;甚至有些本格派建築人會去印度參訪許多人心中二十世紀上半最重要的柯比意(Le Corbusier)大師的作品。上述這些認真行程,對於雖熱愛知識但更喜歡吃喝的大叔我來說,有吸引力但缺乏致命殺傷力,因此我一直沒有行動參與,直到二和-圖-書〇一五年春天。
第四天早上我們前往位在深山裡的「MIHO美術館」,這是由貝聿銘在一九九七年設計的。業主是一個宗教團體(神慈秀明會),為了保持外在山陵線條,建築物本身百分之八十藏在地下,它的戶外環境整理得整齊乾淨,很超現實。這個美術館的位置非常深山,但是好多人參觀喔。昔日叛逆文青的我,很多事都不懂先裝酷再說,出國旅行排斥去很多人會去的觀光景點;不過現在是個大叔了,覺得跟團去些大家愛去的場所,也算是一種跟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跟建築團旅行的好處,是可以去到那些自己得費盡心力才去得成的偏僻景點,我們這次就去了好幾個我自己絕對很難到達的景點,真是感謝。我對MIHO的紀念品特有感,日本的博物館商品超會設計,它運用某些色彩某些造型某些重點做成貼紙檔案夾……等小文具,真好買(以後我去觀傳局或文化部當評審可以當道具)。
真的,我再也受不了了。經過我和幾位核心幕僚的討論,我們認為這個狀況如果不立即改善,對於我在設計文化創意跨領域能否持續有活躍的通告與接案,將有致命的傷害。因此我決定改變過去十多年以歐美為主的小組式自助旅行方式,參加專業老師帶領的建築團補修學分。
第三天一早的第一個行程是參觀「兼六園」(建造於一六七六年,日本現存三大古典名園之一),初春略有寒意的早晨走在日式傳統庭園,暢快,我這種對古典花草布陣完全冷感的傢伙竟然逛得津津有味。
以上就是我參與八天七夜的日本建築團。一天至少拜訪五個大師作品,很多地點在不易到達的小村落或深山上,它的費用當然比一般旅行團高,但是我真是太高興參加了這樣的行程。從此之後我在台灣跟那些建築評審或文化人聊天時,也可以妹島伊東隈研吾……什麼的亂扯,我只花八天就看了好幾個建築大師傑作和一大堆自己旅行一定錯過的東西,真是賺到了。感謝那些過去幾年刺|激我沒去現場看見建築的前輩友人,感謝指導我建議我推薦我參加本團的才女大姐,超級佩服全程專業講解的建築老師大王,當然還有那些跟我喝了六晚、熱愛建築同時也熱愛酒精的大叔旅伴們。
催促我決定參加建築團的最重要推力,是我再也受不了在各類座談評審場合、或者私下跟建築圈藝文圈前輩們聚會時出現這樣的對話,他們輕鬆自在地說:「你知道的嘛,安藤這個房子其實在它的裡面有個安排,所以它會是這樣;妹島和西澤很喜歡這麼做,你去金澤去紐約去洛桑一定很容易就發現它的線條就是如此安排……」然後他們終於發現我的沉默與羞澀——怎麼可能?原本用純真誠懇語調說話的前輩好友們(他們真的沒那麼機車,完全沒有要炫耀他們去過現場好幾次的意思,但是我真的被這種很善意,但令人無比受傷的對話打臉太多次了),臉上出現奇特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驚恐表情,他們強忍住那句殘忍直接的話沒說出口:「原來你只在網路或雜誌上看過照片……喔?」
這位大叔很怪,他希望能夠給他幾分鐘到隔壁超商買個飲料,因為他沒先喝酒的話,沒有辦法直接吃麵。當下我立刻知道會跟這傢伙當好明友(我馬上跟著他去超商,除了買啤酒還帶了小瓶的日本威士忌若干)。後來的七晚我們喝了六晚,中間有一晚大家有共識建議排休。我想一個講究啤酒泡沫、對飲食在意的人,做出好建築的機率絕對比較高吧!
雖說建築人很關心建築,但他們不會只在意建築,通常他們對食物、溫泉、某些文化議題也會非常有意見。晚上飯後我們常在海外的旅館激烈討論台灣哪個房子蓋得真爛、那次誰在那個會議的發言完全證明他是個草包……其中有位帥氣的建築大叔,他每次用餐前必須以酒精飲料開場(中餐也是,無誤)。我第一次和他攀談,是因為第一晚到旅館準備Check in時已是晚上十點前幾分鐘,由於跟飯店提供房客拉麵最後截止時間非常接近,導遊建議我們先吃拉麵再把行李拿到房間。
第六天是自由行,因為已經和酒友們聊到大河劇,今天我們決定比照當年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遭遇本能寺之變採取的「中國大返還」(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採納官兵衛的建議,迅速與毛利氏談和,接著率領部隊七天內從中國到京都一百九十四公里急行軍),用競走的方式多去京都好幾個點(走太快太操|我記不清楚了)。
下午我們抵達京都,首先去看「京都國立博物館平成知新館」,這是谷口吉生二〇一四年的作品。新館的旁邊是本館,一八九七年就在哪兒,二〇〇〇年委託谷口吉生做整體規劃,花了十四年成為現在的模樣。我覺得台灣從中央到地方的博物館相關承辦人員都應該來這裡,看看人家是怎麼讓過去的古蹟和新蓋的場館並存。建築的道理我在現場聽了一堆,但是記不得了;可是我好喜歡這個新館,它就是個新生的傑作,設計想法和技術上有一大堆在和過去的本館呼應對唱。我在參觀時看到幾個打扮有型的年輕創意人在看展覽,我跟同行的朋友說,如果他女兒以後要出國學美術,建議她到京都,黃叔叔願意贊助學費。我們怎麼跟人家比啦?人家想不出設計時來這邊看個幾百年前厲害的雕塑或器皿,感受整個空間的氛圍,做不出好作品,也難。

京都國立博物館平成知新館啟發好多

第五天留在京都,早上看了「清水寺」、「桂離宮」和「東本願寺」,這些宗教建築並不是我的重點興趣,但是同行團員們似乎都看得津津有味。我感興趣的是他們的展覽或在廟裡的一些活動,這是本次參加建築團的心得,建築人太容易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空間構成材料選擇,有時候忘了注意空間裡發生的事。我在某間廟看到一個人文主義色彩濃烈的攝影www.hetubook•com.com師拍的戰後七十年攝影展,對我衝擊甚大,還有我看到知名印表機品牌在寬敞的榻榻米空間展示列印成品原本在拉門上的畫作,那奇特的戲劇效果讓人難忘。
這位才女大姐回答得真是太好了,於是我在二〇一五年農曆年前預定了四月春假之後的八天七夜日本關西建築旅行團,帶團的老師是我這幾年採訪建築主題時訪問過的前輩。我的情報來源前輩才女說,老師會用講電影的方式描述建築,這個應該適合你。
以上看了三個厲害的作品還不夠,第三天下半移動過程刻意繞到一小鎮的火車站看它的腳踏車停車場。我真的覺得這些建築人瘋了,反正坐遊覽車經過,加減看。第三天的最重點其實是最後這個,傍晚天還亮的時候,我們移動到「片山津溫泉街湯」,這是谷口吉生建築師做的公共湯屋,緊鄰柴山潟湖畔。我們先參觀空間,然後去旁邊的一個老旅館Check in,我和酒友們放下行李立刻衝去谷口大師設計的公共湯屋泡湯,去泡的幾乎都是當地人,推估都是下班回家吃晚飯前先來泡個湯,這個大浴池的視野極佳,谷口建築師在浴池高度和旁邊靠背的設計刻意讓人泡湯和休息時可以觀看潟湖景色,傍晚時可以看到遠方漁船燈火閃爍,靠,這就是有情有義有感覺的建築設計啦!(接下來晚餐當然喝不少,回房間接著喝這些每晚固定情節就不重複了……隔天早上用餐前我們到旅館的傳統大浴池泡個早湯,真過癮。)

逢妻交流館就是當地百姓出入的社區房子,招牌普通,停車場普通,可是房子內部的動線和光線安排好厲害,當地人真幸福。


造訪岐阜縣白川鄉合掌屋村,氣溫逼近零度,我拿出昨晚買的小瓶日本白州威士忌,左邊拿著透明塑膠杯的是敏佳攝影師,等不及要來一杯取暖。


跟建築師出遊才知道拍照分三個層次:一般用iPhone;稍微認真用文青手感的數位相機;如果是簡報用,就用單眼。本場景是第三種。


參加建築團很操,白天趕五六個景點,晚餐吃飯先喝啤酒,回房間要喝日本當地的好酒(麥燒酌讚啦),邊喝邊罵台灣五四三,爽啦。
和_圖_書
下午去看「西野山集合住宅」,妹島和世的作品,這些房子若不是跟團,我這輩子一定只會在雜誌或網路看到。接著我們去「大山崎山莊美術館」,安藤忠雄一九九五年的作品,這個山莊位在京都郊外,我們在路上巧遇「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的手下明智光秀叛變,火燒本能寺造成織田葬身火場,討伐的名言:「敵人就在本能寺。」)的歷史看板。那年春天我正好在看《軍師官兵衛》這部大河劇,對於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那段歷史覺得有趣,同行的幾個建築人竟然也對日本歷史有興趣,接下來我們喝酒靠北又有新題材。大山崎山莊是個私人美術館,業主要求建築師蓋一棟他在英國留學時喜愛的都鐸式建築。

跟喜歡大河劇的旅伴在京都自由行

這一天還沒結束,下午要拉車到白川鄉合掌屋村,這是世界文化遺產,在那兒我們遇到一大堆歐美自助旅行者,他們專程來這裡看日本獨特的木造房子。白川這裡冬天整個被冰雪覆蓋,我們四月來,溫度還是逼近零度,沒帶保暖外套的團員們被凍壞了。我和酒友們還好,因為昨晚為了吃拉麵在超商買的日本威士忌還有存貨並隨身攜帶,健行到遊客較少的山頭,小酌取暖。去了這四個建築景點之後,傍晚立刻拉車到金澤,準備明天一早去看妹島和世最重要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
我們在「鈴木大拙紀念館」只能夠待一個多小時,接著要趕去「金澤21世紀美術館」。我們入場的時間差不多是十一點,各自行動,我們這群酒友決定趁餐廳人少先吃再逛,當然有點啤酒配餐,它的餐廳就正對著最外頭的透明玻璃落地牆,視野穿透内外,強烈建議在此用餐,一定要避開尖峰時段。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建築空間本身就是個傑作,看照片覺得好好看,但是到了現場才能感受光線的魔力,搭配整棟純白用色,有人形容妹島的建築是仙女下凡提供人們超現實的純潔體驗,同意的。一定要保留時間在商店採買,這裡會有很專業的建築出版品,例如我買到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二〇〇九年在倫敦肯辛頓公園蛇形藝廊的展覽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09 SANAA出版品,別錯過他們特別挑選的衣服和美術館紀念品,很好買。
至於這趟旅行我到底看了什麼作品呢?本團是瞄準日本中部的行程,週日傍晚從台北飛往名古屋住當地。第二天一早,團員二十三人加一個導遊和導覽老師共二十五人,搭乘一輛中型遊覽車展開趕場行程:第一站先去愛知縣豐田看妹島和世的「逢妻交流館」。逢妻是地名,交流館就是地區民眾活動中心,是棟透明玻璃三層樓建築,是妹島和世二〇一〇年的作品https://m.hetubook.com.com。接著再去愛知縣春日的「齒科博物館」,隈研吾設計,這是個牙齒模具製造公司的私人收藏館,建築尺度不大,位在住宅區,自己去很難找到。再接著去看位在岐阜的「瞑想之森」,伊東豊雄作品,是伊東大師二〇〇〇年成名作仙台媒體中心之後的代表作。暝想之森是個火化大體的公有火葬場,一群外國人專程跑到日本鄉下看火葬場,你覺得這是什麼樣的行程啊?

比安藤伊東妹島更迷人的現代主義建築師

由於本人平常在媒體圈的人際關係尚稱良好,我立刻找到一位長期在台灣主流財經雜誌的生活區塊認真工作、名號響亮的資深主筆等級前輩詢問意見。她不但因為工作需要所以熟門熟路,而且本身是個熱情好學的好學生(背景補充:大叔到了中年往往追逐酒肉閒扯,年紀相仿的熟|女對於知識和思想追求則有超乎大叔的熱情和行動力)。經過幾次電郵往返,她給我的建議如下:你雖然不是建築專業工作者,沒念過設計科系,但是你若選擇一般旅行社的建築主題團,你無法跟團員打成一片,就算旅行社規劃得再好,你以為你只要看房子,不必理其他人,這不可能。你去找這幾個有帶團的老師,認老師而不是認旅行社。
第七天我們坐車兩個半小時入深山,去看安藤忠雄一九九四年蓋的「木的殿堂」。當年是為了紀念日本植樹節蓋的樹木紀念館,位在森林中,沒有大眾運輸系統會到。下午我們去參觀「姬路文學館」,這也是安藤忠雄的作品,館藏內容包括日本近代文學史的作家和詩人,它的南館是「司馬遼太郎紀念室」,我強烈建議台灣各地文化場館的承辦人員和主管們要去現場認真看,如何在空間上陳列一個知名作者的生平和再現他的書房。加這個建築團我學到好多跟建築有關又不是那麼相關的事,大豐收。至於從文學館就可清楚看到的姬路城,是日本的國寶,也是世界遺產,觀光客太多,來回得花幾個小時,下次再說。

找到跟你氣味相投的帶團老師和團員

愛喝酒愛幹譙的建築人通常比較有料

接下來是今天的重點,我們去參觀出身金澤的知名日本哲學家鈴木大拙的紀念館。三十年前我在書店陳列新潮文庫那排看過這位哲學家的書封,完全沒興趣把書翻開。負責設計的建築師是本次建築旅行的第一男主角谷口吉生(不要懷疑,男主角不是第二天看過的隈研吾、妹島和世和伊東豊雄,也不是未來幾天會看的安藤忠雄和貝聿銘),對蠢蛋如我的建築外行,之前在日本知名建築雜誌《Casa Brutus》介紹MOMA紐約新館建築師時,知道有個日本人叫做谷口吉生。感謝建築團的安排,去金澤旅行才不知道要看這個啦,聽過導覽後,我深深感受到這個紀念館從空間形式和材質線條上都在傳遞大師的思想,水池中心刻意造成的水波紋路,水池四周不同高度的立面牆,俐落簡潔的欄杆……收穫好多。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