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行
偏見8 大叔去美國現場看職棒一定要買紀念品

我去美國現場看大聯盟棒球的初體驗,稍微比王建民熱潮早一點點,二〇〇五年春天我到舊金山旅行,該趟旅行重點除了去納帕(Napa Valley)的葡萄酒莊飲酒,就是安排了去「奧克蘭運動家隊」(Oakland Athlete)的主場「競技場」(Coliseum)看球。奧克蘭位在舊金山灣區(Bay Area),現在大家超瘋迷的NBA金州勇士隊也在附近。舊金山市區交通便利,搭捷運就可以到球場(相較之下去洛杉磯道奇球場一定得開車),此外,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票價也相對便宜(大牌明星少)。這是個老球場(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主演的電影《魔球》〔Moneyball〕很多場景都是在這個球場拍的),我一走進這個球場整個被嚇到,我買的內野上層便宜門票區域竟然離球場這麼近(某種奇特的視覺效果),球員看得好清楚,綠油油的草地好詩意。

去舊金山看棒球,推薦吃大蒜薯條

到現場看棒球這件事,台灣朋友其實不陌生:台灣職棒比賽(從早期的味全龍三商虎兄弟象統一獅到現在)、學生棒球比賽(太多好手都是在高中青龍旗被球迷認識),或者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在台灣舉辦的十二強比賽中,我們國家隊精采的演出(林智勝在台古之戰揮出的三分全壘打成為台灣棒球迷最熾熱的集體記憶)。
不過本文的重點放在去美國大聯盟看棒球,台灣的部分有機會再說。去美國看職棒這件事會成為台灣球迷的重要活動,是從二〇〇五年五月王建民在紐約洋基隊擔任先發投手拿到大聯盟第一勝說起(二〇〇六年他拿到十九勝)。記得那幾年,美簽不太好拿(二〇〇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的副作用),入境美國的程序變得非常麻煩(託運和手提行李的嚴格規定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入關前還要把鞋子脫掉……)。不過那時候我們這些球迷都用這招輕鬆過關:在台北申請簽證和*圖*書時,一定要穿紐約洋基隊的T恤;審查官詢問你去美國幹嘛,英文就算很菜,只要說「Chien-Ming Wang」(王建民)和「baseball」(棒球),一定拿得到簽證。在美國入關也用一樣的招,「Chien-Ming Wang」和「New York Yankee」(紐約洋基隊),這兩個名字超好用。
舊金山巨人隊的球場靠海(AT&T Park,美國電話電訊公司贊助冠名),它的右外野全壘打牆後面就是海灣,設計時是為了一九九〇年代隊中的全壘打王邦茲(Barry Bonds),邦茲是左打,他的全壘打多半是飛向右外野,因此特別設計了這樣的球場。
我常跟身邊的朋友說,只要你去美國看過一次現場棒球比賽,絕對能體會為何棒球能夠在美國成為國民運動。它們棒球場設計之精妙讓人佩服,就算坐在遠遠的外野看台,你仍然看得清楚場上的狀態,臨場感十足。
巨人隊球場有個美食常常被美食旅遊節目報導,就是大蒜薯條。這當然是我去巨人隊球場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蒜嗆,薯條酥,一定要吃的啦。
對遙遠歷史戰役的念念不忘,充分顯示大叔的看球資歷頗深,現在記得味全龍和三商虎的球迷,肯定是走過一九九〇年前期職棒開創歲月的鐵桿情深棒球人。二〇〇〇年之後前進大聯盟發光發熱的郭泓志和曹錦輝,都是一九九〇年後期在青龍旗場上活躍的高中生。說到林智勝二〇一五年在台中洲際球場揮出的那支石破天驚全壘打,你怎能不知道撼動人心改變台灣的全壘打至少還有以下這兩支:二〇〇一年在台北天母球場,陳金鋒從日本國家隊打出的那支;還有還有還有一九八三年在韓國蠶室球場進行的亞洲杯,中韓加賽一場,誰勝就可以參加隔年的洛杉磯奧運,第四棒趙士強忍辱負重的再見全壘打(所謂的辱,因為先前比賽後段擔任一壘手的趙士強在關鍵時刻漏接,輸掉重要www.hetubook.com.com比賽)。或許對年輕球迷來說,這位外號「微笑喬治」的趙先生就是這些年參選台北市民意代表不幸落選,在台北市體育場旁開了間運動用品店的中年大叔。但棒球怎麼只是比賽而已呢?它是球迷的青春記憶,是時代榮光與悲傷的情緒濃縮。
所謂「棒球是美國人最重要的休閒娛樂」就是這個意思。常常在球賽轉播看到父親帶著很小的小孩到球場(常常是好幾個),對我這樣一個不負責任不願意養育小孩的大叔來說,這輩子最想要有自己小孩的時刻就是看大聯盟轉播了。看到那些父親和子女的互動,或者老夫老妻一起坐在看台的模樣,大叔的眼淚常常就這樣流了下來,如果一家人一起到球場看球不算真情流露,這世界應該就沒有真情流露這種東西了。
我何其有幸,在老洋基球場落幕前(二〇〇八年是最後一年)造訪過,還特別買了《今日美國報》(USA TODAY)的洋基球場紀念特刊(其實是報紙形式約九十頁)作紀念。新的洋基球場在舊球場的旁邊,都是位在布朗克斯區(The Bronx),從曼哈頓搭地鐵過去很方便。新舊洋基球場我各去過一次,都是買週間下午比賽的票(比較便宜),球賽內容記不得了,只記得都吸引了很多觀眾,即使是非假日的比賽也是很多人,我自己的觀察是觀光客球迷居多(很多老美難得到紐約一次,就會來洋基看場球)。

2008年球季是老洋基球最後一年,《今日美國報》特別出了九十頁特刊作紀念。


資深的大都會球迷喜歡黑底棉質的帽子,比現在常見的藍底橘字款有歷史感。


這是昔日洋基王朝的當家捕手波隆達(Jorge Posada)代表波多黎各參加世界經典賽的T恤。


這是盧.賈裡格(Luc Gehrig)的背號T恤,很多人認為他是最偉大的洋基球星。


大都會球場全壘打牆後有個大蘋果裝置,當主隊打出全壘打時會出現。
和圖書
<
巨人隊球場入口下方的「威利.梅斯大鬥」(Willie Mays Gate)以傳奇中外野手命名。如果類比台灣,就是「棒球先生李居明入口」。


舊金山巨人隊的球場靠海,右外野全壘打牆後面就是海灣。


挑高的空間、流暢的動線、親切的標語,一定要再去舊金山看棒球。


去巨人隊球場必吃大蒜薯條;大蒜嗆、薯條酥,一定要吃的啦!
https://m.hetubook•com•com

老美習慣帶小孩一起去球場看棒球

每年四月是棒球迷最快樂的季節,從十一月開始冬眠的棒球終於要在春天展開新球季。三月分看美國日本台灣各地職棒的春訓轉播畫面,提醒著棒球迷,春天就要來了。所謂的春訓,其實就是暖身的意思,不只是球員暖身,觀眾也在暖身,透過轉播畫面常常看到觀眾很不專心看球直聊天,甚至很多人躺在外野草皮睡覺,他們到球場真的是看球嗎?大叔對這事挺有意見的,且讓我從棒球跟台灣球迷的關係開始說起。
說真的,若要看球賽内容、研究投手的球路、打者的揮棒和野手的守備動作,那就在家看高畫質電視轉播啊。去現場就是要去看那些電視看不到的,例如開場前的練球,比賽前球場會有參觀行程,還有球場外驚人數量和規模的各種美食攤位。就算是比賽進行中,還是有很多人在排隊買食物,他們可能覺得來球場吃東西和看球一樣重要,或者更重要吧。
球場的販賣部會有不同專櫃賣不太一樣的球隊衣服,我通常會去市區的運動用品店多逛幾家,球場賣的多半是現在球員的衣服。因為大叔看球資歷比較久遠,常常喜歡一些已經退休或者歷史傳奇名將,好比說活躍於二戰前的盧.賈里格,我買到了他的背號T恤,可當傳家寶物;一九八〇年代大都會隊有位草莓先生(和-圖-書Darryl Strawberry),他豪邁的揮棒姿勢和瀟灑的外野接球動作讓人著迷,我買到一件他的背號T恤;還有當年在波士頓紅襪隊大紅大紫的佩卓.馬丁尼茲(Pedro Martinez),二〇〇五到二〇〇八年間加入大都會隊,我現場看過他的風采,他一上場,所有隊員都神經緊繃。他是擁有攝人魂魄的大投手,當然要買件他的背號T恤。找個時間再去紐約吧,看球採買去!未來人生有機會,大叔一定要再去美國現場看棒球,紀念球衣繼續買。

去紐約看棒球,採買傳奇球星背號T恤

大叔對台灣棒球歷史有著特殊情感

我們看過太多美國影集例如《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的四個女主角坐在洋基球場的外野上層,只是聊天和注意某個帥氣菜鳥選手的肌肉線條;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比利.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是洋基球場的常客,但是常常鏡頭帶到他都是在跟朋友聊天而不是在看球;伊森.霍克(Ethan Hawke)主演的電影《年少時代》(Boyhood),他和妻子離婚後固定和兒子女兒見面,帶他們出去玩,其中當然包括帶孩子們去棒球場看球。

老美到棒球場不只為了看比賽

買大聯盟球衣和周邊商品,台灣的選擇實在太少了。去美國當地的球場或者球隊所在城市的運動用品店逛,隨便就會發現一大堆精采的商品:到當地買球隊相關產品常會意外遇到好貨,許多款式只在美國當地有賣。這就是去現場的重點啦。
紐約的另一支球隊大都會隊的主場「花旗球場」(Citi Field,花旗銀行贊助冠名)在知名的華人聚集重鎮法拉盛(Flushing)的前一站地鐵站。大都會的球場非常大,相較於洋基主場是個對打者有利的主場,大都會的外野範圍很大,中外野全壘打牆後面有個大蘋果的裝置,當主隊打出全壘打時會出現。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