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莉莎

真是荒謬,父親這麼大塊頭的人竟然喜歡小蒼蘭這種小花。瑪麗莎和奧莉薇雅露出空洞的悲傷眼神。瑪麗莎鼻塞地輕聲啜泣著,奧莉薇雅則整場葬禮都激動地擰著她那條蕾絲邊手帕,低頭望著腳旁那塊繡花的跪枕。莉莎真希望自己沒來參加,也納悶為什麼自己竟然對他的死沒什麼感覺。
對她們來說吵架不是什麼新鮮事。莉莎記得奶奶(就是爸爸的母親)生病那段時間,或許是爭吵最一觸即發的日子。媽媽和奶奶本來就不親,媽媽很氣爸爸老是跑去奶奶那裡。爸爸則經常說若媽媽可以讓奶奶來和他們一起住,他就不需要離家去照顧奶奶。媽媽會說,爸爸肯定是頭殼壞了才會以為她們兩個女人願意待在同一個屋簷下。然後爸爸會怒吼著說這都是媽媽的錯。但他們從未在小孩面前吵架,只是家裡就這麼點大,要不聽見也難。莉莎心想,精神科醫生若來她們家實地訪查,大概以為會見到受驚嚇的孩子每天見到父母開戰而蜷縮在角落承受傷痛,但事實上就她記憶所及,根本不是這樣。媽媽從沒對她們發過脾氣,也總會讓昨晚半夜在樓下和爸爸發生的事離她們姊妹遠遠的。有時候她甚至覺得吵架還挺有趣。媽媽和爸爸吵完後,會以有點奇怪的口吻說:「媽媽和爸爸是為小事吵蠢架,妳們不必擔心。」長大後莉莎才知道媽媽一直過得不快樂,但小時候她根本不這麼覺得。或許,某些事不知道該怎麼看,就會和圖書看不到。三十八歲的莉莎終於明白,媽媽努力不讓孩子知道自己承受的苦楚,是件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她從沒見過媽媽為婚姻哭泣。當然,若觀察得夠用心,也會知道媽媽已經重生,就像蝴蝶脫蛹而出。她帶著三個孩子離開傷心地,另覓地方重新生活。新生的媽媽堅強又有自信,也活得更多彩多姿。不過當然那時候莉莎和珍妮佛已經是青少年,成天酷酷的不願受這些細微情緒所影響,她們選擇將媽媽的改變一點一滴深埋在心底,不願去察覺它們的存在。
有好長一段時間媽媽的臥房裡堆滿舊家物品的箱子。她說絕不能把任何私人物品留在那裡,讓別的女人隨意翻動,甚至根據那些物品來評斷她。箱子裡有放了老照片的相簿、過期的雜誌、孕婦裝、絨毛玩具和烹飪書。她讓自己從那屋子完全脫離,不留下一絲痕跡。
他死的時候這些女兒已經半年多沒見過他,至於艾曼達就更久了,有好幾年吧。他葬禮那天艾曼達學校有活動,要去倫敦塔參觀。芭芭拉說她應該要和同學去遠足,艾曼達很感激媽媽沒逼她一定要參加葬禮。他的葬禮從頭到尾都讓人不自在。莉莎還記得那感覺真像參加了一場被設計的騙局。瑪麗莎懇求地說,要芭芭拉、莉莎和珍妮佛陪她坐在前排家屬座。教堂裡來參加葬禮的會眾莉莎沒認識半個,她也無法將聖詩和爸爸聯想在一起,至於要朗讀的聖經章節或詩句她完m•hetubook•com•com全不熟悉。她就是沒辦法把整個儀式和她認識的那個人聯想在一起。他的棺材上放著小蒼蘭,她猜想這應該是他喜歡的花。
爸爸和瑪麗莎後來搬到很遠的地方。有個週日他帶兩姊妹去看了一齣她們覺得無聊透頂的午後電影,看完後父女三人到當地酒吧花園裡吃脆餅、喝可樂時,他告訴她們他要搬家了。瑪麗莎娘家在東南方的肯特郡,她想搬離娘家近一點。那時艾曼達才剛出生幾週,他只見過她一次。珍妮佛問他為什麼不離他自己的家近一些。其實她這麼問只是為了讓他心裡難過。莉莎不記得當時他怎麼回答。
讀著母親的日記,莉莎發現她從來不曾將爸爸當成「人」來看待他。她猜想,自己不是唯一一個會以這種方式來看待父母的孩子。她將他當成「爸爸」,就像一般人的爸爸。只不過對她來說,他不是一個好爸爸。
八年前已經和史戴文訂婚的珍妮佛在籌辦婚禮時,面臨兩難困境。要讓爸爸陪她走紅毯嗎?甚至,要讓他出席嗎?媽媽說由她自己決定。那時候媽媽已經十年沒見過他,她保證若他到場,她絕不會失控(莉莎不相信她辦得到,尤其若他帶瑪麗莎一起來的話)。珍妮佛找出妥協作法。她寄了邀請函,但在裡面暗示他只是賓客,不是家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降級,所以他決定不參加,或者他真的早已計畫了夏天假期,讓他有合理的藉口缺席。總之,大家對他和-圖-書的缺席鬆了一大口氣。最後是由媽媽牽著珍妮佛走紅毯。對,就是戴著那頂碩大美豔的草帽。
莉莎看著有西西的安迪,有漢娜的馬克,心想,他們就是父親。她知道,對這兩個男人來說,女兒就是他們的一切,身為父親該知道的所有兒童歌曲、故事和電影,他們全都一清二楚。他們為她們而活,也能隨時為她們而死。他們把孩子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而唐諾完全不是這樣的爸爸。
反正後來他就換了好幾趟火車搬離她們了,而以前固定探視的時間也愈來愈少。那時是一九八〇年代初期,還沒有探視子女的明文規定,所以全視父母而定。莉莎還記得曾去七橡鎮和爸爸及瑪麗莎度過一、兩次不自在的週末。瑪麗莎很努力要討好她們,精心準備早餐、籌辦野餐郊遊。還帶她們去購物,說要給她們買一些名牌衣服。莉莎猜想她是要她們姊妹回家在芭芭拉面前雀躍展示這些衣服。打死她也不會這麼做。他們在七橡鎮的房子完全不像他和媽媽生活的那間屋子。他們這間房子有個起居室,但幾乎很少在裡面活動,除非有客人來才會坐在裡面,就像十八世紀女作家珍.奧斯汀描繪的那種情景。裡面沒放電視機,所以除非有客人,不然幹嘛去裡面?瑪麗莎會將面紙放進繡花的棉盒裡,吃飯時間桌面還會鋪上合適的餐巾,飯後也備有甜點(而且還不只是平價冰淇淋)。那時的媽媽從來不會搞這些。
幸好,www.hetubook.com.com或者不可避免地,兩年後瑪麗莎自己的女兒一出生,她就對她們失去興趣。原來,她對她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練習。事後回想起來,莉莎相信她一定很努力才說服爸爸和她生孩子,而她對她們姊妹表現出來的母愛,顯然就是她溫柔攻勢的其中一招。當然,她們從來不覺得奧莉薇雅是她們的妹妹。她……嗯,現在應該二十一歲了吧。自從爸爸死後,莉莎再也沒見過她。爸爸死時奧莉薇雅十六歲。她簡直就是她媽媽的翻版。莉莎不知道也很少去想爸爸面對奧莉薇雅時,會不會比對她們有興趣,她希望他這次能當個比較稱職的爸爸。
自從十四歲後她就沒和他住。那種年紀沒爸爸實在很麻煩,不管他多麼糟糕。事實上她糾正過自己,他不是壞爸爸,只是爛丈夫。那時莉莎已經非常認同母親,而且對母親忠心耿耿;珍妮佛也是,只不過她不像莉莎表現得那麼明顯。在那個年紀,珍妮佛在各方面就是不像莉莎那麼熱情。她從未親吻過男孩,但同個時間莉莎早已利用午休時間躲在那眾所周知的「單車偷情棚」後面好幾年。
自從離開爸爸後,她們從未和他一起度過暑假或聖誕節,他也從未在節日或生日來探視她們。她們學校畢業典禮時也沒邀請他參加,不過,他的扶養費支票倒是永遠準時送到。現在感覺起來很殘酷,但那時候不會這麼想。倒不是說他會渴望來參加,或者他不愛她們。莉莎相信在某種程度上他是愛她們https://m•hetubook•com•com的,至少疼愛珍妮佛和她。至於對剛出生的艾曼達,或許就沒感覺吧,他們絲毫不認識彼此。他不是不愛她們姊妹,只不過沒有很愛。反正媽媽給她們姊妹的愛夠多了。
在日記中,媽媽說她對爸爸不夠公道,但事實上她從沒把爸爸外遇的事情告訴過她們姊妹。其實.說出來很容易的。可能是因為她們早已全站在媽媽這邊,所以知不知道都無所謂。但她們隨便猜也知道早在媽媽和爸爸離婚前,他已經和瑪麗莎交往。就在她們母女搬出去沒多久,她立刻搬進那屋子。媽媽說,她無法想像怎麼會有女人想住在別的女人家,用她用過的窗簾、抱枕和碗盤。當然,他們住在那裡沒太久,畢竟瑪麗莎不是那種女人。不到半年,那間老家就被放到房仲市場出售,很快就賣掉了。這當然不是他告訴她們的,他何必說?是她們自己在當地報紙分類廣告攔看見的。至少爸爸在錢方面不吝嗇,媽媽也分到一半的錢。所以她們才能買下卡爾頓巷那間房子。那房子比她們之前租的公寓好多了。莉莎和珍妮佛長那麼大第一次有自己的房間,媽媽隨她們挑選油漆的顏色。莉莎選擇全白。媽媽說這種感覺好像住在醫院裡,要她摻雜點其他顏色,結果當然徒勞無功。莉莎只願意在牆上貼一些她在雅典娜文具店買的那些表情乖戾的法國情侶黑白明信片。至於珍妮佛,她挑選的是家飾名店「Laura Ashley」的壁紙,帶點拘謹的美麗圖案,與她個性真相稱。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