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炎想了一下問:「大總統決定了,隨便找個人來副署?」
因此,堂堂大總統的通電,竟如有所忌諱:「安徽督軍北來,力主調停,首以解散國會為請。迭經派員接洽,據該員覆述,如不即發明令,而行通電卸職,各省軍隊自由行動,勢難約束等語。際此危疑震撼之時,誠恐藐躬引退,立啟兵端。靡特國家政體,根本推翻,抑且攘奪相尋,生靈塗炭,都門首善之地,受害尤烈。外人為自衛計,勢必始以交涉,終以保護,亡國之禍,即在目前。」
其時各省督軍、民政長為了迎合袁世凱,希冀保全祿位,聯名通電,表示維護,電文中有「請大總統始終以救國為前提。萬不可拘文牽義,應將國會殘留議員遣散,給貲回籍。」如今事同一體,希望黎大總統實踐他四年前所提出的主張,「萬不可拘文牽義」。
「是!」
這是到了關鍵性的時刻,段祺瑞由於「公民團」那幕鬧劇,搞得太不漂亮,所以這回不敢掉以輕心,預期審議時,對於對德宣戰問題的利弊得失,必有一番激烈的爭議,亦極可能要求內閣總理出席報告提案志趣,所以連日與徐樹錚商量,將國會中可能會有的反對意見,以及應付之道,設想得既周延,又深入。段祺瑞除了自己「用功」以外,還準備必要時由徐樹錚作細節上的補充說明。
「大總統一辭,馮河間馬上會要進京。」金永炎說,「李秀山此來,就是希望有這麼一個結果。」
「還要『王爺』!」黎元洪跺著腳罵,「『清晨八早』的,你跑來『嚼牙巴骨』、『狗扯羊腿』!替我快滾!」
張鎮芳不作聲,雷震春卻很惱火:「你說的什麼?」一面質問,一面衝上去就要動武。
段祺瑞住在天津長蘆鹽商、《大公報》的老闆王郅隆家。相見寒暄,隨後進入小書房密談。在座的除了段、張以外,還有段芝貴與萬繩栻。
「喔,」李經羲已知不是好事,但不能不問:「什麼事?」
民國二年正式國會成立,首次「公民團」出現,脅迫兩院聯合會非選出「公民」屬望的總統,不得出議院一步,結果袁世凱如願以償。利用過了國會,袁世凱又嫌國會對大總統束縛過甚,尤其是宋教仁所領導的國民黨議員,更視如眼中釘,於是以國會憲法委員會開會,依法拒絕袁世凱所派官員旁聽一事為爆發點,指國民黨議員「干犯行政,欲圖國會專政」,下令解散國民黨國會議員。這一來,國會不足法定開會人數,陷於癱瘓,等於解散了整個國會。
「請教不敢當。不過,紹軒,復辟雖是好事,時機未到。主要的是友邦方面,很不大熱心。」徐世昌說:「你對曹潤田,實實在在是誤會了。林權助那裏,是我叫他去試探的,林公使不等潤田開口,自己就表示要派人跟你去解釋。這件事,你不能怪潤田。再說陸閏生到日本,掃興而歸,這你就可以想見日本的態度了。此外美國公使芮恩施,兩次去見黎黃陂,也表示不贊成中國的政體,有什麼改變。紹軒,茲事體大,千萬慎重。」
「說過了。朝宗明白。」
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黎元洪要對抗北洋,非得拉住徐世昌不可。哈漢章比較樂觀,認為南方的馮國璋,足資奧援,一旦有事,勒兵北上觀變,亦足以鎮懾一時。但有些人的看法不同,認為馮國璋並不可恃,以他的性情及與北洋的關係,是不是肯幫黎元洪來對付自己人,大成疑問。就算肯了,勒兵北上,在山東張懷芝那一關,就很難通得過。因此,仍以拉攏徐世昌為上策。
徐樹錚知道壞了,他的腦筋很快,隨即問說:「五分鐘,只能討論程序。」
豈止合適?簡直喜出望外。原來賢良寺本是清朝雍正年間,怡賢親王的府邸。怡賢親王病歿,襲爵的怡親王遷居新府,原處改為怡賢親王的專祠。餘屋甚多,宏敞幽靜,而且近在東華門外,進宮極其方便,所以曾國藩平定洪楊,入京就大學士之職時,便借住賢良寺。李鴻章亦復如此,每趟進京,都喜歡以賢良寺為行轅。庚子年入京議和,竟死在賢良寺。康有為從戊戌政變時,倉皇出京。此番重到京華,竟能如曾、李之以賢良寺為行館,自是躊躇滿志,不勝之喜了。
眼看大亂之勢將成,各方面爭相展開活動,都想利用彼此的矛盾,脫穎而出。研究系的林長民,約了段系的丁士源,跑了一趟徐州,知道復辟在即,住在北京會遭遇非常尷尬的局面,所以紛紛出京,大部分走天津,小部分走上海。到天津的,少不得去看梁啟超,幾番密議,看法一致,張勳不會成大事。如果因勢利導,有一股現成的勢力可以利用。
第二天一早,張勳去拜訪徐世昌,這就比較客氣了,口稱「菊老」,說是特為來「請教」。
「是的。」萬繩栻接口說道,「這是正辦。他一辭,馮華公辭職在先,總不好意思說:『我來代理!』那時,大事一舉可成。」
「那麼,你說是誰?」
話中似乎也帶著暗示,如能解散國會,復辟就未始不可商量。張勳對這件事雖有些灰心,但絕不會就此放棄,只是一時不免困惑,還要再看看局勢的發展。
「國會非解散不可。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徐世昌說。
張勳要搞復辟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復辟亦非旦夕間事。以袁世凱的實力尚且不敢貿然從事,先要炮製「民意」,來一段「籌安」的前奏曲。到那時,儘有打消他的辦法,眼前如能利用張勳,是抵消「九省皆反」的督軍,唯一的對策。黎元洪與他的智囊密商後,決定接納王士珍的建議。
在天津,當然以徐世昌為中心。在黎元洪左右,認為最費猜疑的就是這位「東海相國」。段祺瑞只想武力統一中國,張勳是要做大清的忠臣、復辟的元勳,馮國璋但求保住長江的地盤,王士珍恬淡自甘,唯有為了北洋「團體」的利益,才肯出山,都不難瞭解。唯有徐世昌心裏在想些什麼,誰也猜不透。
「此刻便就職好了。」
「仲老贊成了?」金永炎冒冒失失地說,「解散國會的命令,就請仲老副署吧!」說著便要起身去拿公文。
「好!這話說得倒也是實情。」
「不光是南京方面希望有這麼一個結果,段芝泉更希望有這麼一個結果。」哈漢章取出來一個電報,「這是雲南唐賡蓂剛來的通電:『效忠元首,擁護民國。』大總統不能為親痛仇快。」
解決了這個說戀棧為不能辭職的難題,下面的話就好說了。饒漢祥振筆疾書:「元洪籌思再四,法律事實,勢難兼顧,實不忍為一己和_圖_書博守法之虛名,而使兆民受亡國之慘禍,為保存共和國體、京畿人民,保持南北統一計,迫不得已,始有本日國會改選之令。忍辱負重,取濟一時,吞聲茹痛,內疚神明。」
總統府方面,當然很注意督軍團的動態,派在前門車站的密探,不斷有報告來。一日之間,督軍們散了十分之七八。此外,有好些知名的政客,象林長民等人,亦已搭上去天津的火車,悄悄南下,目的地不知是天津,還是從天津再沿津浦鐵路南下到徐州?總之,令人有種奇怪的感覺,政治的重心,似乎已經不在總統府、內閣、國會所在地的北京了。
約莫過了半個鐘頭,金永炎帶來一個人,身穿古銅色緞袍,玄色團花馬褂,年紀六十開外,而精神十足,進門站定,取下咖啡色的禮帽,捧在手裏,然後只聽「叭嗒」一聲響,立正鞠躬,敢情緞袍裏面穿著一雙馬靴。
「我的話,你們聽明白了沒有?」
當他側臉相問時,坐在次一席的哈漢章,趕緊從李經羲背後,遞過一個眼色去。黎元洪會意,正好借此訴苦:「仲老,有件事我想跳火坑,伍秩庸不肯,我豈止吃不下飯,簡直連覺都睡不著。」
「我是又錚。」徐樹錚問,「會開得怎樣?」
「開完了?」徐樹錚看著手錶說,「現在才十點一刻。」
「在。」徐樹錚答說,「藍袍黑褂,正襟危坐。」
同時在天津的總參謀處,成立那天,幾乎就演了一齣全武行。張鎮芳、雷震春代表張勳發言,剛一提「復辟」二字,段祺瑞一個學生叫吳中英,勃然而起,疾言厲色地問道:「做皇帝的夢,到底有醒的時候沒有?」
張勳當然也樂得利用他做個過渡,所以邀他同車。車上看報,發現江朝宗居然也發通電了,一開頭說:「朝宗仰承知遇,權代總理,誠不忍全國疑謗,集於主座一身,特為依法副署,借負完全責任。」
向來讀饒漢洋的通電。是黎元洪的一大享受。搖頭晃腦,迴誦多時,才交下去照發。
這股現成的勢力,便是北洋嫡系,已由張鎮芳策劃,朱家寶拉攏,雷震春出面,組織了一個督軍團的總參謀處,由雷震春出任總參謀長。當然,一山不能容二虎,為了不願徐樹錚來橫插一腿,所以這個總參謀處,基本上是親徐、拉張、冷落段祺瑞。研究系認為徐世昌如果能跟張勳合作,有各省督軍的支持,足以成為最雄厚的第一勢力。倘能設法加以操縱,「祭則寡人、政由寧氏」,不失為掌握政權的大好良機。
「自承違法,老實得可愛。」李經羲對張勳說,「紹軒,你倒不可不好好酬庸他。」
「少禮、少禮。你請坐。」黎元洪又說,「不過,宇澄,鑼不打不響、話不說不明。我先要跟你說清楚,代理不過代理副署一道命令。永炎跟你說過了?」
「玉堂兄,」他很客氣地,「多謝好意。不過時間太匆促了。這樣匆匆忙忙出亡,一切沒有交代,我良心上、責任上說不過去。段芝泉一鬧意氣,只好各行心之所安。『將軍休下馬,各自奔前程。』你請吧!一路順風。」
由於事先通知,大總統是以「陸海軍大元帥」的身分,接見督軍代表,所以孟恩遠、王占元都以戎服覲見。時候一到,承宣官傳呼:「大元帥出臨!」樂隊奏起立番號。孟恩遠、王占元便在大客廳中一字排開,面北而立。
「與其找舊人,不如找新人。何不請李仲老副署?」
及至通電發表,代理國務總理伍廷芳知道再住在京中,有為「辮帥」抓去的可能,所以留下一封信給黎元洪,離京南下。而就在同一天,康有為北上抵達天津了。
此外自天津同車進京的,還有李經羲。他在黎元洪邀宴以後,第二天就溜到天津,避免糾纏。不過,對於「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慈悲之心」,仍舊很熱,所以一到天津,即投張勳。因為眼前沒有張勳的支持,他的「地獄內閣」是組織不起來的。
李經羲心裏一跳,原來他先跟張勳已經取得默契,由張勳支持他當國務總理,復辟之事,見機而行。隨後又聽了高人的勸告,保持現狀,待時而動。因此,他這樣答說:「兩樣都不妥。」
其時李經羲還在上海。當國會通過任命,電報到上海時,有人勸他見機不就,說政局一團糟,此時出來組閣,所受之苦有如下地獄。那知李經羲頗為熱中,表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因而尚未拜命,他的內閣已有了一個外號,叫做「地獄內閣」。
「事貴從權,沒有什麼不行。伍秩庸不肯,李仲老不肯,總有肯的人。」
「尚未就職,何能副署?」
那麼移到什麼地方去了呢?最令人矚目的自然是天津,其次是徐州。先說雷震春、張鎮芳策動督軍團到徐州去開會,但仔細查證,到徐州的督軍並不多。比較起來,還是天津熱鬧。
辭職不成,又當如何?不能不歸罪於督軍團。饒漢祥想了一會,接著寫道:「乃各路兵隊,逼兵京畿,更於天津設立總參謀處,自由號召,並間有組織臨時政府與復辟兩說,人心浮動,訛言繁興。」
黎元洪一見是他,不由得記起一段往事。袁世凱「登基」以前,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元洪辭而不受。但饒漢祥、夏壽康等人卻勸他應該受此「榮銜」,黎元洪心思倒有些活動了。
為了時機緊迫,黎元洪來不及徵求本人的意見,便即備文咨請國會同意。這時輿論對國會亦不甚滿意,「八百羅漢」不敢再出花樣,很順利地通過了同意案。在段祺瑞被免職後的第五天,由總統正式發佈了命令。
康有為不但自己來了,還帶來兩個人,一個叫王乃澂,字病山,是陳散原的同年,一直在上海做遺老,但「首陽山」居亦大不易,聽說要復辟了,跟著康有為來看看有什麼機會,可以弄幾文|做遺老的本錢。
到了第二天上午,正在跟智囊們商談,如何打開僵局時,丁世嶧來回公事。主要的是兩件:一件是伍廷芳請辭代理國務總理的職務,一件是張勳打來的電報,不問可知,又是催促解散國會。
但是,倘或拒絕,張勳就不會來,好歹且先騙他進了京再說。於是,特為派阮忠樞到徐州致意:「解散國會,要國務總理副署,才生效力,現在段芝泉被免職了,李仲老猶未到職,沒有人副署,怎麼辦?黃陂的意思,請你老兄進京,李仲老看你出面,局勢可以穩定了,自然就不再言辭。等他一上臺,第一道命令就是解散國會。」
於是梁啟超跟徐世昌一下子熱了起來,聽說總參謀和-圖-書處準備一面通電獨立各省,組織臨時政府,召集臨時議會;一面打算密電張勳,請他聯絡各省,公推徐世昌為「海陸軍大元帥」。梁啟超自告奮勇,擬了一個張勳出面的電報,派徐世昌手下的要角錢能訓,專車到徐州,跟張勳去商量。
「十點鐘開會,總得十一點鐘才會來請。總理不妨寬了衣,輕鬆一會兒。」
「不錯,不錯!」黎元洪連連點頭,「宇澄,我想請你代理國務總理。」
「這是什麼話?」李經羲怫然不悅,「惟名器不可濫,體制不可慢。國務總理,等於宰相之任,且不說唐宋『宣麻大拜』。就在前清,亦未有如此草草者!」
召集會議的目的,恰如王占元所說,要請大總統解散國會,讓議員成為廢員。因此當徐樹錚取出事先預備好的呈文稿,徵詢大家的意見時,一致表示贊成。
有個原則是一上來就「詢謀僉同」的,就是拒絕督軍團的要求。但如何拒絕,卻有態度上軟硬不同的意見。
原來張勳由於徐世昌兜頭澆了冷水,對復辟一事,有些不大起勁。這一來真如俗語所說的「皇帝不急,急煞太監」,胡嗣瑗與萬繩栻商量,只有搬一個人來,才能鼓起張勳的興致與勇氣,這個人就是康有為。特地請了個他的世交,到上海去迎接。
接到這個電報,黎元洪找了智囊團來,表示除了辭職,無路可走了。
「我在前清,由翰林轉御史,不過做到巡撫,尚且要避開,副總統在前清雖是混成協的協統,在民國可是位居第二。倘遇變故,就是中國的第一人。」周樹模很懇切地說,「副總統,為民國、為湖北、為本身,應堅決不受這個王封。」
「明白就好。」黎元洪問金永炎,「還有什麼話要我交代宇澄?」
「何必一定要國務院的稿?」哈漢章說,「咱們自己也可以辦。」
因此,到了北京前門車站,張勳對於特地來迎接的江朝宗,頗假以詞色。江朝宗倒並不因為他眼前是「二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代理國務總理而有驕色,禮貌稱呼,依舊非常客氣。
不過,如果放棄從北洋「團體」中去找人的想法,夠資格當國務總理的,也還有的是。首先被提出來考慮的是李經羲,他是段祺瑞的小同鄉,算起來是李鴻章的姪子,兩榜出身,在前清官拜雲貴總督。當袁世凱非法解散國會後,組織政治會議以為代替,他跟張國淦就是正副議長。後來袁世凱稱帝,第一道「恩詔」便是稱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為「嵩山四友」。論資歷足與徐世昌相頡頏。
「萬一他倒是跟咱們窮泡,不肯讓呢?」
「比較起來呢?」
所謂「大家」便是指督軍團。等段祺瑞一點頭,徐樹錚隨即打電話到國務院,直接找庶務科長,用命令的語氣,關照他儘可能多派汽車,將留京的各省督軍、省長、鎮守使都接到府學胡同來開會。
「大總統的胃納好像不佳?」李經羲關切地問道,「何事憂煩?」
「大總統決不會『派拉馬子』,等我來找個喜歡『甩牌子』的人。」
這是說李經羲,他字仲仙,連黎元洪都尊稱他「李仲老」。有了前車之鑒,不敢冒昧,特意寫了一封信,約他小酌;卻又怕碰釘子,不敢開口,因而席間愁眉苦臉,食不下嚥。
金永炎知道錯了,急忙遜席謝過,站起來拱拱手說:「仲老,我失言了!」
再有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沈曾植。字子培,浙江嘉興人,與他的胞弟沈曾桐,都是前清的名翰林,一時有「雙丁二陸」之目。他是康有為特地約了來的,由於他做過安徽提學史,所以上有為預備保薦他做「學部尚書」。復辟以後的「大臣」,內定的只有他跟張鎮芳、雷震春與朱家寶。張鎮芳抓財權,度支部尚書;雷震春抓軍權,陸軍部尚書;朱家寶抓「官」權,當專管地方,可以放縣官的民政部尚書。
徐樹錚卻相當沉著,他也早作過最壞的打算。「箭在絃上了!」他問,「是不是請大家來談一談。」
「這當然。」張勳又問,「咱們現在就是要商量,怎麼樣才能讓他識趣,自己把位子騰出來?」
孟恩遠、王占元兩人互看了一眼,取得默契,然後一鞠躬,向後退了兩步,掉頭就走。前後不到三分鐘。
「有啊!」黎元洪說,「我想不受。」
他管康有為叫「康先生」,由於事先已有聯絡,康有為、沈曾植、王乃澂的行館,已經預備好了。「康先生的公館,備在賢良寺。」他說,「不知道合適不合適?」
不想李經羲如此圓滑,真像十幾年前,大家形容軍機大臣王文韶的話,「油煎枇杷核」,怎麼樣也抓它不住。
所謂「十萬火急」是國務院的看法,催請國會審議對德宣戰案。湯化龍雖同情內閣的處境,但他以議長的地位,必須顧到順應同人的立場,大家對段內閣抱有極深的惡感,他自然不便過分起勁,關照秘書廳發通知,邀請各派各系的領導人開茶會,決定五月十九日開大會審議。
「大總統一辭職,馮河間一時抹不下臉來,自然有一番做作,這就是一個『真空』局面了。復辟派用『國不可一日無君』的說法,倉卒之間,推遜帝臨朝,此事不可不慮。」饒漢祥搖頭晃腦地說,「竊以為兩害相權取其輕,國會解散,猶可重組,害之輕者也。故寧取解散,不取辭職。」
寫到這裏,饒漢祥擱起筆來,細看一遍,對於「立啟兵端」以下一段話,頗為得意,因為這不但暗示他一辭職,立即便會有復辟的局面出現,而且可能引起義和團之禍。
張勳一看梁啟超擬的電報,大為光火。於是錢能訓做了陸宗輿第二,為張勳狠狠地教訓了一頓,而且親自動筆擬了一個覆電給雷震春,道是「此等辦法,異常荒謬,萬難贊成。」
「是的,討論程序。只得兩個字:『緩議』。」張國淦問道,「總理在不在?」
諒解歸諒解,這頓飯吃得大家都不落胃。副署的事,當然不便再提了。
所謂「決定復辟」,也就是有這樣一個結論而已。辟是如何復,何時復?出席會議的人,誰也不知道,也不願去多問。因為大家都知道,徐世昌也準備搞復辟,將來究竟誰是擁立的首功,實在難說。為今之計,只有兩頭敷衍,不著痕跡,可進可退,見風使舵,最為上策。所以張勳說復辟就復辟,要大家簽名就簽名。以後如何,到時候再說。
黎、段正式決裂了。段祺瑞當然不會再留在北京,www.hetubook.com.com出京之前,也發了一個通電,表明責任:「調換總理命令,未經祺瑞副署,將來地方及國家因此生何影響,概不負責。」將「地方」置於「國家」之前,便足以嚇阻徐世昌。
於是六十三歲的孟恩遠首先簽名,其次是王占元,一一簽畢,立即交繕,當天就送到了總統府。
「嗯,嗯。」黎元洪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敷衍地答應著。
「是!」孟恩遠、王占元齊聲回答。
不過「總參謀處」還是發了一個通電,表明宣告獨立各省,意在鞏固共和國體,另訂根本大法,設立臨時政府、臨時議會。可是這個通電卻又引起了各國駐天津領事團的注意,非正式地向總參謀處提出警告,不要忘掉光緒二十七年訂的《辛丑條約》,其中關於駐兵地區的限制。
最強硬的一種主張是,不但依法駁回要求,而且要嚴厲告誡,在共和政體之下,主權在民,軍人絕對不許干政。督軍擅離防區,齊集京城,行動已經越軌,應該趕快返防。
這確是相當棘手的一個問題,黎元洪無法用此一時彼一時的說法來搪塞,只好召集智囊團來商量。
此外,李經羲既是段祺瑞的小同鄉,段系便不好意思揭亂,又以與西南頗有淵源,識拔過蔡松坡,西南當然亦不會反對。說起來是應付窘局的相當理想的人選。
「是的、是的。有前例可援。」
不過,有件事是很清楚的,就是徐世昌所說的「聲光」。報上連篇累牘的消息:「辮帥帶兵進京」、「各方矚望辮帥調停時局」。還有些小報上說俏皮話:「一『辮』系天下之重望」。不管國會是不是有理,不能解散,便是自己的一炮沒有打響,聲光頓減。倘能解散,將段祺瑞所做不到的事做到了,讓黎元洪以前不肯聽段祺瑞的,現在聽他了,這番威望,豈非淩駕北洋元勳而上之?
此令一下,預料京內京外都會震動,所以黎元洪緊接著發了一個通電:「日來閣員相繼引退,政治莫由進行,該總理獨立支持,勤勞可念。當國步阽危之日,未便會久任其難,特依約法第三十四條,免去該總理本職,由外交總長伍廷芳暫行代署,俾息仔肩,徐圖大用。一面敦勸東海出山,共膺重寄,其陸軍總長一職擬令王聘卿繼任。」
寫完再看,自己在「實不忍為一己博守法之虛名,而使兆民受亡國之慘禍」這兩句上,密密加了圈,然後送到黎元洪的辦公桌上。
這一來,李經羲也打了退堂鼓。黎元洪的謀士無用,又得請出「痛哭流涕」的饒漢祥,通電各省表明態度,如因此動搖國本,招致內亂,將不惜一死殉國。
「現在談不到此。」段祺瑞答說,「黃陂不下野,什麼都談不到。」
散了會以後,還有「智囊之智囊」的會議,一個是金永炎,一個是哈漢章。金永炎也是士官生,名不見經傳,但卻一直是黎元洪的名副其實的參謀。他跟哈漢章的看法相同,政局的癥結,既不在國會,也不在督軍,而在段內閣。雖然徐世昌、王士珍都不願出來組閣,但以中國之大,不見得除了徐、王以外,就沒有第三個人能夠接替段祺瑞。所以真到推車撞壁之時,黎元洪應該斷然處置,先免了段祺瑞的職,再作道理。
到得小客廳中一看,程璧光全副戎裝,手捧軍帽,佇立以待。看到黎元洪行了個軍禮,率直說道:「請大總統左右回避。」
因此,從徐世昌那裏回去,馬上又發了一個電報,催逼黎元洪,重申限期,三天以內必須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饒漢祥正在大傷腦筋,如何擬一通解釋解散國會、出爾反爾的苦衷,以期能夠邀得國人的諒解。他說:「國會再開,成績尚鮮,憲政會議於行政立法兩方權力,畸輕畸重,未劑於平,致滋口實。皖奉發難,海內騷然,眾矢所集,堵在國會,請求解散者,呈電絡繹,異口同聲。元洪以約法無解散明文,未便破壞法律,曲徇眾議,而解紛請難,智力俱窮,亟思遜位讓賢,還我初服。」
「好了,好了!」黎元洪打圓場,「都只為事情是燃眉之急,言語不免欠檢點。仲老也是能諒解的。」
「事實上,」金永炎說,「國會議員也都走光了,解散無非是個形式。既然是形式,隨便找個人副署一下就行了。」
「聽明白就好了。」
「此刻就走,先到天津。」
秘書長一看督軍的公呈,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呈文中說:「今日之國會,既不為國家計,是已自絕於人民;代表資格,當然不能存在」措詞已頗見鋒芒,而更厲害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引用了民國二年十二月十六日,黎元洪在鄂督任內,請袁世凱貫徹解散國會的前例。
「你們的呈文,我看到了。我的答覆是,三個『不』字:『不違法、不怕死、不下令。』不過,你們的意見,我可以約國會議員來商量。」
黎元洪自然身御大元帥制服,綬帶勳章,腰掛軍刀,在侍衛長、副侍衛長左右輔弼之下,步出客廳,向南一立。孟恩遠與王占元「啪」地一聲,碰響馬靴後跟,雙足併攏,行了鞠躬禮。黎元洪還了一鞠躬。
一時敲檯拍凳、「他媽的」、「狗入的」,響成一片。段芝貴極力排解,總算沒有發生「流血事件」。當然,會是不歡而散了,總參謀處也再沒有人提起了。
於是萬繩栻即席起稿,要求黎元洪於三日內解散國會,否則不負調停之責。張勳看了,段祺瑞看,略微改定了一兩個字,隨即發了出去。
「國會報復太過。請你報告總理吧!」說完,張國淦掛斷了電話。
可是王士珍亦只是賣他的那塊北洋的老招牌,久解兵柄,毫無實力。因此當黎元洪苦苦要求幫忙時,王士珍只能替他出個主意,召張勳入京調停。
「妙文,妙文!」李經羲大聲說道,「責任還有『借負』的,真是聞所未聞。」
「報告大總統,我是代理國務總理,無非『看守內閣』,照民主國家的常規,我無權作此重大決定,請原諒!」說罷,伍廷芳深深一鞠躬。
七省督軍,有三個是炸嗓門的天津人:孟恩遠、曹錕、李純;兩個嗓門小不下來的山東人:張懷芝、王占元。此外蔣雁行、田中玉都是河北人;倪嗣沖籍隸皖北,李厚基出生徐州,不是黃河以上,就是長江以北,加上一個嗓門清亮的湖北孔庚。這個場面之慷慨激昂,不在話下。
此人是步軍統領江朝宗,「大總統!朝宗給你老請安!」虧他穿著馬靴,居然能蹲得下去。
下面倒是很老實的文章,說是:「一俟正式內閣成立,即行引退。違法之責,所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敢辭;知我罪我,聽諸輿論。」
黎元洪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這麼一回事,怔怔地看著程璧光的一身軍服,突然醒悟,大沽口的軍艦,一定已經升火待發了。
「曙村年紀最長,」段祺瑞說,「請曙村領銜吧!」
「是!」江朝宗坐下來,只是臀部挨著椅子邊緣,上身斜傾向前,「有話請大總統吩咐。」
出了總統府,齊集袁世凱的軍政執法處長雷震春家,袁世凱的老表張鎮芳也在。他們是跟督軍團約好的,如果黎元洪袒護國會,段祺瑞又以各種顧慮,不便公開支持督軍團時,莫如仍舊到徐州去集會。
「只開了五分鐘。」張國淦的聲音中充滿了委屈。
到了開會那天,徐樹錚一早就到了府學胡同段公館,全副戎裝,預備隨總理赴會。段祺瑞是中裝,寶藍實地紗的袍子、玄色軟緞的馬褂,也早就穿得整整齊齊,坐在客廳中等候國務院來電話邀請。
徐世昌堅辭不出,王士珍亦持同樣的態度。中國之大,竟找不到一位國務總理。這一下黎元洪與他的那班智囊,有些著慌了。擔心的倒還不是「中樞政務、幾成虛懸」,怕各省督軍,聯名通電,道是既然這個不肯,那個不就,足見得還是段祺瑞合適,要求收回成命。那時被迫屈服,這個臉可丟不起。
「說了。不過,這應該大總統當面交代。」
徐世昌不肯幫忙,黎元洪就只有死拖住王士珍,否則在北洋中就一無可恃了。
於是徐樹錚將張國淦的話轉告段祺瑞。聽到一半,段祺瑞的臉色大變;及至聽完,使勁一拍茶几,用力太猛,將剛送來的茶碗都震落在地上,打成碎片。
「無可比較。」
黎元洪點點頭,大聲說道:「你們都出去,走遠些。」
張勳在京中是有住宅的,地址在南河沿。萬繩栻、胡嗣瑗都住在他家。訪客陸續不絕,臣門如市,胡同兩端都派警察站崗。加以滿街的辮子兵,三五成群,或則遊蕩,或則聚賭,隨便就在路邊坐下來,盤起辮子,解衣磅礴,呼么喝六地賭得興高采烈。北京的百姓,見過各式各樣的兵,洋兵都見過八國之多,只有對張勳的部隊,詫為奇觀。
到得將近午夜,突然傳宣官通報,海軍總長程璧光求見。黎元洪頗為訝異,料想必有機密大事,毫不遲疑地吩咐:「請、請!」
氣急得將湖北鄉談都急出來了,是罵江朝宗:「你在胡扯什麼?簡直不要臉!」江朝宗看「菩薩」竟然「金剛怒目」,知道動了真氣,急忙賠罪:「王爺別動氣,王爺別動氣——」
於是六月初七那天,張勳帶了五千辮子兵,由津浦路北上。在前兩天,馮國璋一面電請辭去副總統職務,一面派江西督軍李純,以調停時局為名進京,實際上是「觀變」,亦準備在混沌待變的局勢中,一顯身手。
因此,當伍廷芳到達總統府,一道解散國會的命令,已早就預備在那裏。黎元洪將張勳的電報拿給他看,也講了「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要求伍廷芳副署。
「副總統要請我吃飯,就在『葡萄亭』吃吧!」
這個條件是黎元洪所無法接受的,否則變成「敬酒不吃吃罰酒」,督軍團善言陳情,嚴詞拒絕,及至紛紛獨立預備用兵了,嚇得乖乖服從,豈不落一世話柄?
「是的。」
張勳自以為行輩與段祺瑞相等,而且不日就會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便自貶身分,所以直呼段祺瑞為「芝泉」。他說:「芝泉,你亦是大清朝的大臣,對於恢復清朝祖業,想來不致反對吧?」
最溫和的建議是,分頭疏通督軍,請他們自己撤回報告。這兩種意見,硬的太硬,軟的太軟。折衷的辦法是,由黎元洪召集領銜的孟恩遠與王占元,當面作一番解釋。
「行嗎?」黎元洪問。
左右一齊退出,將客廳大門也帶上了。程璧光便用廣東官話輕聲道:「張勳的五千辮子兵,決定先派兩千進京。大總統受北洋軍閥挾制,勢必身敗名裂,請大總統馬上走,我保護大總統,先到上海。上海就是大總統的『行在』。」
明天五月二十一日,黎元洪約見孟恩遠、王占元。他的意思是,如果孟、王知難而退,不再胡鬧,跟段祺瑞還有妥協的可能,否則就要「殺豬屠」了。
於是黎元洪的幕僚長瞿瀛,請出一個人來勸黎元洪,是剛卸任的平政院長周樹模。他正要出京向黎元洪去辭行,到得東廠胡同黎宅,已是近午時分,黎元洪留他便飯。
黎元洪認為江朝宗簡直是在「開攪」,不由得勃然大怒,大踏步出得廳來,左手擄起了右手的袖子,戟指罵道:「你在彈什麼『野棉花』?簡直『不要鼻子』!」
見此光景,再又聽取了錢能訓的報告,徐世昌大為灰心,閉門謝客,生起了「政治病」。研究系見風使舵,也急急忙忙,發了通電,宣言「須保持共和國體及立憲政體,否則不敢預聞」,暗示反對復辟。
「開完了!」
黎元洪很重前清的科名,一向敬重周樹模,現在聽他說得大有道理,越發佩服,頓時將饒漢祥、夏壽康的話,都丟開了。
原來這座巨宅,大有來歷,是明朝天熹年間,勢傾中外的太監魏忠賢的遺園。到得清末,是榮祿的住宅,有個洋人由於榮祿的關照,做內務府的生意發了一筆財,替榮祿在明朝所遺留的樓臺木石中,建一座西式亭子。特色是一盞大吊燈,做成一串葡萄的形狀,所以都叫此亭為「葡萄亭」。黎元洪跟人談不足為外人道的機密,總在此處。所以周樹模這一說,黎元洪便知道是有要緊話,連陪客都不邀,只賓主二人在葡萄亭小酌。
「怎麼沒有效?」
近午時分,七省督軍都到了:直隸曹錕、山東張懷芝、河南趙倜、江西李純、湖北王占元、福建李厚基、吉林孟恩遠,此外還有安徽省長倪嗣沖、綏遠都統蔣雁行、晉北鎮守使孔庚。
態度不明的是段祺瑞,除了與黎元洪成不兩立之勢外,與各方面都是藕斷絲連,似乎莫衷一是。其實,不作為正是必有作為。第一步以倒黎為目標,各方面的情勢都在朝他的目標發展,樂得袖手旁觀,省些氣力,留待另用。
一個說惹厭得快要死了,一個說替他找個喜歡出風頭的人來。顯然的,這確是一件出風頭的事,因為副署大總統命令的身分,是國務總理。換句話說,不管是誰,要他副署就得先派他當國務總理。而這道命令,不比什麼授某人一等嘉禾章的「大總統令」,僅是見報,不會有人看;一發表了,必定人人注意,「大名」一下子通國皆知了。
軍閥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宣告獨立,自立為王hetubook•com•com。尤其是黎元洪根本不能派兵討伐,更不怕造反,於是陝西督軍陳樹藩、河南督軍趙倜、奉天督軍張作霖、浙江督軍楊善德、山東督軍張懷芝,黑龍江督軍畢桂芳,直隸督軍曹錕、山西督軍閻錫山,紛紛通電響應,或者宣告獨立,或者稱為與政府脫離關係。一向欣賞黎元洪的章太炎,大呼:「不好!九省皆反。」
張勳到得天津,除了徐世昌、段祺瑞派代表歡迎以外,張鎮芳、雷震春、段芝貴等人,無不齊集車站迎接。當天晚上,北洋軍頭借張鎮芳的住宅歡宴,飯後由段芝貴陪著去看段祺瑞,商量大計。
這是一個打破困境的做法,黎元洪在召見孟恩遠、王占元的第三天,下令免除段祺瑞的國務總理之職,以外交總長伍廷芳暫行代署。伍廷芳老病侵尋,公事大部分是他的兒子伍朝樞代勞。黎元洪接見外賓,亦常由伍朝樞擔任傳譯。他們父子至少在爭取外交使命方面的助力,是可以幫黎元洪的忙的。
於是他問:「什麼時候走?」
以下要談到張勳了。問題是,張勳之來,要不要說是自己請來的?
江朝宗狼狽而遁。黎元洪卻又不免歉疚,覺得自己太過分了。這份歉疚,留到此刻,愈為濃重,所以十分客氣地拉著他的手說:「宇澄,你請坐下來談。」
「聽說副總統決定辭武義親王,有沒有這話?」
「喔,」黎元洪問金永炎,「你沒有跟宇澄把話說明白?」
「不過,紹軒,你這趟來,能夠調停成功,亦足以增添聲光。聽說你昨天晚上,已經發了一個電報?」
「哪裏死了殺豬屠,就只好吃帶毛豬了?」黎元洪終於也下了決心,「看明天的情形!」
「這是替湖北人保全了武昌起義的面子。前清變民國,民國沒有皇帝,我們雖是清朝舊臣,出來做官,也不算『貳臣』。如今項城稱帝,我們棄舊臣而事叛臣,何以自解?」
徐樹錚的話未完,電話鈴響了,是張國淦打來的。
「他奶奶的,給臉不要臉!」王占元先罵了起來,「請總理帶俺們去見大總統,廢了他奶奶的國會議員。」
「紹帥儘管逼他,他非答應不可。不過,他答應了也沒有用。因為代理內閣總理伍秩庸絕不肯副署,命令發不出去,還是非辭不可。」
真正擁護張勳的,實在只有一個人,就是倪嗣沖。看國務總理已經產生,內閣如果組織成功,政務照常推行,復辟就難了。因而首先發難,在五月二十九日宣告安徽獨立。
哈漢章看黎元洪有詞窮的模樣,便接口說道:「兩害相權取其輕,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有前例可援。」
「仲老,」黎元洪靈機一動,「我想請教,你看是解散國會好呢,還是復辟好?」
手續是江朝宗領受兩道命令:一道是「派步軍統領江朝宗暫兼國務總理」;一道是「江朝宗著免兼國務總理,仍回步軍統領本職」。江朝宗所要做的事是,在解散國會的命令上副署。
這番侃侃而談,猶如兜頭一盆冷水,澆得張勳半晌作聲不得。
此言一出,黎元洪倒是當機立斷了。「請伍總長來!」他說,「再通知乾若,補送解散國會的『府稿』。」
果不其然!黎元洪想到上次郭泰祺等人安排他坐日本船出走,虧得事未成功,後來袁世凱一死,安然做了大總統。看來「吉凶悔吝生乎動」,一動不如一靜,於是在此一念之間,作了很果斷的決定。
於是一通急電到徐州,大總統特召進京,共商國是。這就使得張勳有些飄飄然了,自覺已處在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然不能不好好運用,也就是先開一個黎元洪非接受不可的條件:解散國會作為勸各省罷兵的條件。
「是!」江朝宗很快地站起來請了一個安,「多謝大總統栽培。」
「容易得很!」段芝貴插嘴說道,「逼他解散國會,他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只有辭職。」
可是信使往還,徐世昌始終不肯出山,而且在對德問題上,他是支持段祺瑞的。於是有人提出一個見解:徐世昌亦未始不願組閣,不過他怕人批評他奪了段祺瑞的權,所以堅辭。如果將改組這件事分成兩截,先免段祺瑞的職,然後再敦請徐世昌出山,這樣,非因徐去段,而是段去了,不能不請徐來收拾殘局。那就沒有嫌疑可言了。
「不說『將來國家及地方』如何如何,偏說『地方及國家』。這不是暗示『地方』上要生變化嗎?」徐世昌對黎元洪派來勸駕的張國淦說:「不是我打算獨善其身,實在是此時捲入漩渦太無謂了。」
「親痛」猶在其次,黎元洪想起「仇快」——段祺瑞那張從無笑容的臉,胸膈之間,頓時有股突兀之氣。
因此,袁世凱第二次再封,黎元洪仍舊決心不受。大禮官到門,黎元洪躲著不肯出來。隨行的江朝宗不識趣,手捧詔令,跪在廳上,大喊:「請王爺受封!」
這是暗示程璧光,他雖不走,但也不會洩他的底,免得引起麻煩。程璧光看看再勸亦是無用,只好行禮退了出去。
「這必又是饒大秘書的手筆,此公善造新名詞。」萬繩栻接口,「不知還有什麼妙語。」
「且慢!」李經羲急忙說道,「我此刻就簽,有效嗎?」
一個一個問過來,贊成解散國會的多,贊成辭職的少。最後問到饒漢祥,他也贊成解散國會,不過理由不一樣。
因為如說是自己請來調停國事,結果是以解散國會為先決條件,不免同謀之嫌,至少也要落個無知人之名的譏評。所以考慮下來,饒漢祥決定不提張勳入京的由來,甚至連名字都不必提。
在這五天之中,徐州與天津都有積極的活動,各省督軍有的跑徐州,有的跑天津,有的兩頭跑。不過,天津是暗中活動,而徐州是公然出現,由張勳作東道主,召開了第三次徐州會議,決定復辟。
「沒有了。」金永炎答說,「大總統請休息吧!我邀佛言一起跟宇澄辦手續。」
這話就在不懂民主國家政治制度的人,聽來亦覺得理所當然,不易駁倒,黎元洪只好放他走路。本還想找伍廷芳的兒子伍朝樞,向乃翁去疏通,作為英國留學生的郭泰祺勸說不必。
「對!就這麼辦。」張勳說道,「公雨,你就在這裏擬一個電報,話要說得硬。」
「不決定怎麼樣?」黎元洪說:「『扯皮鬧絆』纏不清,我都要『派拉馬子』了!」
「要這種國會有什麼用!」他大聲吼道,「如果討論問題,有理由推翻這個案子,我還嚥得下這口氣。現在根本對問題考慮都不考慮,這是什麼態度?」他的臉色鐵青,冷笑著說:「哼!每個月白花花大洋錢幾百塊,狂嫖濫賭,國會議員是這麼好當的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