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道德
六十、中國人的交情

中國陌生人相見,雖然冷漠,還不至於怒目相視,中國人雖然不是一個好公民,可是卻是一個好朋友,美國人之間淡淡的,朋友很少,日本人之間緊緊的,朋友插不進去,中國人之間,因為互相猜忌,有強烈普遍的窩裡鬥,一旦和-圖-書發現知己,二人互相認同,就會建立起非常要好的友誼,這和沙漠中的綠洲一樣,是中國人的最大珍惜。中國人寧願拋棄法律,也不願拋棄友情,像美國水門事件,如果發生在中國,出賣尼克森是不可思議的和*圖*書,他所栽培的人,無論朋友或部屬,即令在法庭上發誓,也都會為他辯護。這種現象固然對法治有害,但也說明中國人對友情的感受。我認為有中國朋友的外國人,應該好好珍惜中國人的朋友之情。
問:中國人陌生和圖書人見面,怒目相視,大都有同感。外國人也有這種印象。柏楊先生認為中國社會需要朋友,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家有父母保護,出外就靠朋友保護。西洋人並不需要朋友保護,他有政府保護,所以朋友對他的意義m.hetubook.com.com不同。可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名言,到底能不能代表中國人的好客精神?食客三千,是好客的象徵呢?還是聚眾恃強的作風?
答:戰國時代有「四大公子」: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每人都延攬知識份子和特殊技和_圖_書能人士,供應他們好的待遇,一方面展示自己的人望,另一方面把他們當作政治幹部,利用他們的才智,加強自己政治和經濟上的權勢。目的並不是單純的交朋友,含有功利的成份,好像現代美國的各類各型基金會延攬各國精英一樣,是吸收人才的一種方法。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