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驚濤駭浪
第五百零七章 洋浦風波

1988年海南建省,是寄予了當時中央領導極大期望值的。把一個省划為一個經濟特區,可謂是改革中空前絕後的待遇,無論是深圳還是上海無法和海南得到的優惠政策相比。改革總設計師就曾提過對海南的期望:「如果用20年的時間把海南島的經濟發展到台灣的水平,那就是偉大的勝利。」
更糟糕的是,作為洋浦最大外資合作方的熊谷組儘管曾是日本最大的建築商,但隨著日本房產經濟泡沫的破滅也陷入了經營困境之中,在全球裁員三分之一才逃脫一劫。而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則在1997年被國內光大集團收購,這種情況下,洋浦陷入了投資不著,本地實力又不夠,各種建設規劃只能滯后的困局。
早在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里就提出要在洋浦建港,和三都澳港並列,新中國成立后,也曾幾次計劃開發洋浦,終因洋浦土地貧瘠、開發資金巨大而耽擱下來。海南建省后第一時間就想到利用建設洋浦港的機會來拉動省內基礎建設。只是苦於資金問題無法解決,時任省長就向中央建議,在洋浦建立為重化工基地,以及改造島內農業為現代化農業;採取引進外資承租土地進行開發,這些建議都得到中央首肯。
只是他的眼睛盯著排在第二位的海南洋浦港時,面部不由抽搐了一下,他低聲問楊星:「小老弟,這個港口條https://www.hetubook.com•com件天時地利都不錯,但它缺乏人和啊。你的手下有沒有給你說清楚它當年鬧出來的那個大麻煩,這可是個燙手山芋,不好接啊!」
海南省政府當然不甘心洋浦就此沉淪,對此也想盡了辦法,隨後還找到了楊星頗為熟悉的國家投資開發公司來接手投資,但國投的項目遍布全國,洋浦只能勉強分得一些麵包屑,資金緊張始終無法緩解。結果海南建省時曾提出要建設超過台灣的過億噸吞吐量的大海港,但十多年過去,省內最大兩座港口海口港和洋浦港吞吐量都只在百萬噸上下徘徊,想起來的確讓人灰心喪氣。
但就是這樣一份現在看來還算正常的協議掀起了一場大風波,89年國內政治風雲驟起,國外蘇聯集團即將崩潰的陰雲已經籠罩在大家心頭,在3月召開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有政協委員聲色俱厲地指責洋浦開發模式,將海南有償出讓30萬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權的商業行為,與晚清政府在英國武力下被迫割讓香港相提並論,「引狼入室」、「新租界」等大帽子,紛紛扣在海南省的頭上。經媒體報道后,學生開始上街遊行,打出了「還我海南,還我洋浦」的口號,一時間輿論嘩然,這就是海南歷史上著名的洋浦風波。
「最關鍵一點是,洋浦特區當時可是享受了國家最高待遇的特區政https://m•hetubook.com•com策,號稱『特區中的特區』。包括港口在內的整個開發區面積規劃接近100平方公里,同時享受保稅區、國家經濟開發區和經濟特區的三重優惠。這一點上我敢說我們和海西省談判三都澳開港,現在恐怕都很難獲得這樣的政策優惠。當然三都澳地理水文條件都在洋浦港之上,區位運輸優勢也比從洋浦明顯。所以我建議來個比翼齊飛,面對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們同時上馬這兩個港口項目,先在洋浦這裏試驗我們計劃,再在三都澳借鑒經驗,而且兩個港口計劃可以互相掩護支援,我們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風險也要小一些。」
而這4年間,比海南特區起步更晚的浦東已初具規模,原來準備在洋浦落戶的大公司和大項目也全部轉到浦東。當初具有強烈吸引力的洋浦模式,被後起的浦東、天津、蘇州等開發區普遍使用。屋漏偏遭連夜雨的是,海南這個全國最的特區,又碰上了緊接著的房地產泡沫破裂,陷入了長達數年經濟低潮之中,覆巢之下無完卵,洋浦港逐漸被人忘卻。
殷鑒不遠,榮明友提出他的擔心不是沒道理的。但楊星可不是連洋浦風波都不知道的傻瓜,他的手下也不是只看表面的庸才。楊星從榮明友提議建設港口時就對此上了心,回去后也是抽掉了手下精兵強將,幾乎把國內沿海眾多港口的可能選址地點都和*圖*書梳了一遍,能把洋浦港放在三都澳之後當然是有充分理由的。
其實楊星還有些話沒對榮明友明講,但事涉自家的商業機密,他還不能和盤托出。當初國家選址洋浦開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看重了洋浦港處在我國進口石油海上通路頂端的有利位置上。
有了楊星的解釋,榮明友放下了心中大石,胸懷大暢之下欣賞起大堡礁的風光心情自然不同。他一邊讚歎著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一邊還是放不下手頭工作,他聽到葉捷琳娜正在報告楊星,星華地產經過這段時間在國內反覆遴選,已經選出幾個適宜建港的地點,就興匆匆的要過來觀看,當他看到心目中的三都澳名列榜首時,不由暗自欣喜,覺得英雄所見略同,自己的選擇經過楊星他們這邊的專家確認,看來是沒問題了,三都澳的潛力果然非凡。
洋浦港實際上是離海南省會海口儋州市的一座半島上的一處融港口、自貿加工區等為一體的開發區,建設之初就提出要打造成為海南最大的大自由港。洋浦港的地理位置介於海南海口港與八所港之間,面朝廣闊的印度洋,素有「水深、避風、回淤量少、可利用海岸線長、天然深水良港」之稱,是海南西北部工業走廊出海通道的重要出海口,也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我國從93年變成石油凈進口國,雖然石油產量名列世界第五,但對高速增長的經濟對說號稱工業血和圖書液的石油仍是需求極大。而我國石油主進口國都位於中東和東非,基本依靠海路運輸。當龐大的運油船隊運回國時,洋浦港正處在回航必經路線的前端。楊星考慮依託洋浦港的地域優勢,在此上馬興建大規模煉油、儲油等石化工業,前景必然光明。
由於受洋浦風波以及之後政治形勢爭論的影響,洋浦港的建設被迫中止,直到洋浦港的性質在改革總設計師92南巡后才被拍板定調,還了清白。等洋浦經濟開發區1993年9月正式封關運作時,離原計劃已經足足耽誤了4年。
「榮老,洋浦的事情我是知道的,正是知道我才選中了洋浦。這是基於以下幾個理由,一、洋浦從91年就開始建設,基礎設施已基本齊全,只要我們資金到位,馬上有現成的港口可以使用,既能為我們建設三都澳鍛煉隊伍,又可以立竿見影的看到成果。二、正是因為有了洋浦風波,這場爭論已經把很多我們遇到的政策風險基本上給說透了,事情基本定調。現在國內不少開發區的政策其實都是洋浦先試行過的,我們接手后,旁人再想雞蛋裏面挑骨頭就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了,我們可以放心的大幹!」
除了本身條件外,海南還在改革道路的摸索上走了不少彎路,有許多深刻的教訓,海南建省前出現過的倒賣走私汽車的大案,92-94年房地產大躍近的泡沫破裂和接踵而來的金融危機等等,不但www.hetubook.com.com給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海南經濟遭受重創,為此交了不少學費。所以海南改革充滿了爭議和坎坷,榮明友提到的洋浦港風波就很能說明問題。
但現實條件是光有好的政策並不一定能保證成功。海南經濟基礎薄弱,人口稀少,又長期處於國內邊界之地。省里除了有些特色農業外,工業極不發達,四面領海,交通不便,孤懸海外,管轄下的南海又和周圍的越南菲律賓等國存在長期糾紛,改革至今,中央的要求並未達到。
1988年6月,海南省政府與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確定在洋浦劃出30平方公里土地作為開發區,以每畝200元人民幣,期限為70年,租讓其土地使用權給熊谷組,由熊谷組負責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及招商開發,即採取土地「成片開發,綜合補償」的模式,洋浦港作為自由港試點,成為「特區中的特區」,以期重點突破,達到帶動全省經濟的騰飛。此時離海南省政府掛牌不過一個月,可見海南政府官員對於這個項目的期盼。
聽完楊星的話,榮明友不由暗嘆他確實是老了,原以為有生之年能看到心目中的三都澳港拔地而起就算是夙願得償。沒想到眼前這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居然還想同時興建第二個大港口,聯想到他一次性把在澳大利亞的投資提高到50億美元這種大手筆,他不得不感嘆長江後浪推前浪,他們這群老傢伙要死在沙灘上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