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七百五十二章 找骨頭(下)

那怕耶律洪基是昏君,他也會明白這個道理的。
「這就是朝廷擺的架子,非是朝廷求著他們加入,而是他們得求著朝廷主動加入,加入的條件,就是替朝廷去買絲料。」
並且,王巨推出真正齊商稅時,抗議聲也會變小了。
然而在范純仁心中,就是這樣。
「咦。」
這時才七月份,嶺南正是收穫蠶絲的季節,餘下地區才剛剛進入末尾,許多人家還沒有出售或者織成布絹呢。
如果虧損,朝廷也不樂意了。
不是將工藝帶過來,馬上實物就能出來的。
如果遼國插手,那就糟糕透頂了,不但滅不掉西夏,相反的,宋朝被迫兩面開戰,說不定反而有了滅國之險。
「啊。」
范純仁遲疑一下說道:「不用那麼急吧。」
「也許……能吧。」范純仁又遲疑地答道。
「百姓認可最重要?」
范純仁所擔心的反覆兌現,立即解決了。
如果將成本壓縮,一易於仿冒,二又要被這些人彈劾成朝廷變相斂財,最嚴重的是成本壓縮后。百姓不認可,那麼到時候王巨就等著悲催吧。
遼國現在這個皇帝算是半個昏君了。
宋朝主要的金銀產地就在南方。
「也是,況且還不能引起百姓恐慌,就更有限了。因此才有了第三條,讓個人進入。」
想一想,這麼大數量絲料的科配攤派下去,會害苦了多少桑農?
范純仁入彀了。
「就怕反覆兌現啊。」
因為是私人購買,不會出現強行科配種種不好的局面。但因為是私人購買,他們同樣會自發地控製成本。
總之,受安燾影響,范純仁這些似是非是的道理,也讓趙頊產生了迷惑。不過安燾也未必是有意迷惑范純仁,他本心就是往悲劇上想,有這樣的想法,不算奇怪。
「彼岸承諾的,再加上現在陛下撥出來的,未來還能湊集到的,最終能得到四百萬兩金,這是極限了,然而銀子數量可能會更多一些,畢竟倭國那邊幾個銀礦在迅速開採著,並且還有許多工匠與倭國權貴繼續在尋找新的銀礦。因此未來,將銀子數量增加到三四千萬貫是不成問題的。就著這個數據www.hetubook.com.com,當八成契股。餘下的由個人拿出兩千兩銀子,或者同等值的黃金。」
時季上也來得及。
「王卿,你看。」趙頊遞給他范純仁寫的奏章。
其實這與王巨前世差不多,遼國就是美帝,宋朝就是天朝,西夏就是倭國。
反覆兌現也是范純仁回家后,認真思考,所擔心的地方。
「因此想要加入,必須替朝廷去買絲料。」
王巨心中冷笑,你這個身體,能拖到六年後,那我就阿彌陀佛了。
雖然宋朝因為王巨提議,對金銀不再征過城稅了,但因為種種原因,金銀價比,還是比北方的低,一兩銀子不過價值一千五六百文。
「明天我向官家上書。」
「差不多吧,」王巨笑了起來,很不錯的,經過多次的洗腦,趙頊終於能領會一些了,又說道:「其二呢,就是能從民間迅速湊集大量金銀。其三就是疏緩兼并的壓力。」
如果再耽擱下去,朝廷就來不及收購絲料了。沒有了絲料,何來的絹交底?
「堯夫。太宗第二次北伐時,曹彬曹公何不是信誓旦旦,以為幽雲瞬間可以收回來。我朝伐夏時,種諤何不信誓旦旦。說滅夏指日可待。然而結果呢?難道曹公與種諤不是能征善戰之輩嗎?」
……
這一說,趙頊立即喜笑顏開,不過他又擔心地問:「若伐西夏,遼國會不會援助西夏?」
不說王巨以前的赫赫戰功吧,就說那兩種新式火炮,威力也非同小可。
「堯夫。如果我朝再度伐夏,遼國會不會插手,若是插手呢?」
而且飛錢司的置立,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堯夫,第一次遼國反應遲鈍,第二次他們反應還會遲鈍嗎?」
其實榨絲也不差的,但國內百姓認準了真絲就是蠶絲,於是生產商只好胡來,用一些化學劑退掉榨絲的黃色,冒充蠶絲。這才是畫蛇添足之舉了。
「這也是一說。」
但不意味著南方桑蠶收入低,北方往往一年只能收兩季,江淮之間能收三季,嶺南則能收穫五季!
即便是嶺南,速度也會很快的,這邊持著飛錢司的憑據和*圖*書,那邊就可以迅速騎馬過去,十幾天就能到達嶺南正式收購。
朝廷支付的不過是一些運輸費用罷了,它們都是貴重金屬,能產生多少運輸費用?
順利上馬後,他才能漸漸脫開身。
這是首要的前提,如果虧本了,無論銀行司有多少收益,也不會有多少人願意加入了。
「我們還沒有完全想好,現在只想了三條策略。第一條下詔讓南方明文規訂,一兩銀價值兩千文,一兩金價值兩萬文,用金銀替代相關的稅賦。」
到時候天大笑話就鬧出來了。
「那能不能多發行?」
但不能這樣說的。
但剛到中書,就被太監召到內宮。
「至於絲料更好辦了。臣打一個粗俗的比喻,越是清倌人,捧場的狎客越多。為何,越是得不到越覺得好。即便對個人放開,也不能求著他們加入,朝廷必須擺起架子。畢竟是五厘以上的收益了,想一想置辦房宅耕地能有多少收益?北方一畝上好的耕地價值達到五貫錢,但一年又能得到多少租子?算苛刻一點吧,一畝一石,一石麥子能值幾何?收益比不過四厘。再說,有幾個主戶能苛到如此地步?況且若無勢力,還要交朝廷的兩稅。」
王巨答道:「這就要成熟的制度了,特別是國家的信用,以及比例的控制。只要制度完善,國家信用能跟上去,比例控制得好,百姓就會認同。況且也不是不能防範的,比如用絹交兌現金銀,可以徵收一定比較手續費用。況且除了金銀外,我朝還有大量的銅幣可以調用。因此會有一些對絹交不看好的人,但不會引起大規模反覆兌現的現象。除非一點。那就有一些德高望重之輩,如文公,他登高一呼,讓全國所有使用絹交的人去銀行司兌現。就是那樣。也未必引起災難,畢竟這是向全國發行的。而且出現這種情況,朝廷不處理嗎?」
然而這個時季很微妙。
「臣也與章子厚說到這個問題,雖然六年後,由彼岸再加上陛下這次從國庫內庫撥出的金銀數量能達到三百六十多萬兩金,兩千四百多萬兩銀,說不定這六年下來,國家還能再湊出和_圖_書少量金銀。然而臣等不及到六年後了。必須再三年之內……」
「個人進入?」
安燾又說道:「堯夫,你相不相信,此子六年內能滅掉西夏?」
「比較,臣昨天晚上與章子厚說了很多,比如說青苗法、市易法,介甫公推出這兩條新法,本質是錯了嗎?但執行下去的結果呢?為何,因為非內行人執行,又為了政績,或者為了中飽私囊,於是兩條新法推廣下去,都變了味道。由私人進入,會有幾個好處。一是因為私人進入,就等於多了許多眼睛在監督。」
然後還要安排一系列的作坊,實際就是工廠了。
所以前年伐夏,遼國才反應遲鈍。不過前面聽到消息,立即派使發書責問宋朝。
「這倒是一個好辦法。」
其實成本問題早在彼岸就經過了精密的計算,雖不能保證各個商賈權貴買絲料能賺上一筆,但能保證他們不會虧本。
各商賈在此岸的飛錢司交納錢帛后,讓家中的管事持著飛錢司的憑據到彼處領取錢帛,就可以向百姓購買絲料了。
「這個……」
「作用不止於此,這麼多人捆綁在銀行司,如果有歹人想要對銀行司不利,朝廷的威懾,再加上這些人的反對,那麼會有何下場?」
在現在的宋朝,因為北方蠶生長期長,所以確實相對而言,淮河以北的生絲料略略勝過了淮河以南的絲料,五嶺以北的絲料勝過了五嶺以南的絲料。
也就是朝廷將絹交用一些手段發放出去,然後迅速被百姓兌成金銀,如果朝廷再將銀行司里的絹交發放,再兌。那就需要兩倍的金銀。
「厚卿,讓我回去好好想一想。」范純仁終於鄭重起來,然後起身告辭。
「陛下,它的奧秘就是絹交成本高,技術強,難以仿製,再加上用金銀做本金,發行多少絹交,就可以隨時隨時地讓商賈兌現多少金銀。所以才會得到百姓的認可,商賈的認可,才能漸漸取替銅幣。成為一種新的簡便貨幣。雖然這些絹交發行出去后,不會有多少百姓兌現的,因為它本身就包含著巨大的成本。然而萬一呢?那麼銀行司信譽立即毀於一旦,花費重金髮和_圖_書行的大量絹交一文不值。因此絹交的數量必須控制在金銀數量的四分之五倍之內。就象現在。朝廷有了兩百十多萬兩金子,一千三百兩銀子,摺合是三千四百萬兩銀子,六百八十億文錢,那麼最多只能發行八百五十億文錢絹交。」
這一段時間他會非常地忙碌,首先得先熟悉政務,而且改制后的中書與原來中書完全不同了。
因此兩個時空,兩個區別。
「嗯?」
所以這就是雞蛋里找骨頭了。
「陛下,還有,做為朝廷,這些權貴與朝廷捆綁起來,更利於他們對朝廷忠心,但做為他們的角度,他們何嘗不想與朝廷捆綁在一起?」
「內庫能力有限啊。」
雖然在王巨看來。都是一些笨拙的機械,但在這時代,已經屬於科幻的機械。
當真箇個都是曹家,高家?
「說來聽聽。」
這必須得經過一番改造,包括原來冶鐵與鍊鋼的設備都要推翻,重新改造。
「陛下,一鼓作氣,二鼓竭,三鼓衰,如果在這六年內,還不能滅掉西夏,說不定又要指望子孫後代了。然而萬一子孫後代出一個不宵之輩呢?實際留給後人解決的什麼,真是一個惡劣的說法。」
范純仁也醒悟了。
這個數字看似嚇人。折成貫,一億余貫了,然而這是撬動整個宋朝經濟的貨幣,一億多貫,實際少得可憐。
「正是,其實某一天,銀行司里金銀足夠多,說不定絹交都會完全取代銅幣。僅需要少量銅幣找零,就可以了。就連金銀以後也多半當成一個真正的本金,備放在銀行司里,罕有流通了。而且臣昨天與章子厚商議許久,一是為了迅速湊集更多金銀,二也是為了防範。」
「陛下,昨天晚上章子厚也來到臣家中,說了一些困惑的地方。」王巨語氣還是很平和的,事實范純仁這篇奏本提出了幾個擔心之處,但語氣也算是比較平和,那就沒有必要交惡了。
畢竟那會省下去許多錢。
又要快,又要控制住成本,那麼朝廷必然向各地強行攤派科配。
放在王巨前世,因為金元入侵,對北方沉重的催殘,朱元璋在北方普及棉花,桑蠶業已經向蘇杭轉移了和圖書,不存在南絲北絲的說法。以至到了天朝後,北絲不是蠶絲,而是榨絲。
「陛下,我朝一統天下一百余年了,窮的人不少,可富的人同樣也有不少,他們手中攢著大量錢帛,放在家中無法投資,並且還要防偷防盜,於是只好購買田地或者房宅。這就導致兼并嚴重,屋價地價一起上漲,越漲兼并越重。然而這兩條,都是關係到民生的。雖然放在銀行司里,只能得到銀行司直接收入的分成,但也不錯了。臣估算一下,只要它能健康發展,一年收益大約會在一千萬到一千五萬貫,收益比達到了五厘到七厘。然而放于銀行司里存起來,利息只有三厘。相信,會有許多人動心的。」
「第二條策略就是利用內庫,內庫主掌榷香,大多數香料玉石多從內庫流出,那麼可以讓百姓在購買一些緊缺商物時,以金銀優先。但莫打折扣,否則就會引起百姓恐慌。」
范純仁愁了大半夜的絲料科配問題,同樣也就立即解決了。
「陛下,但它們還不是最重要的,能拿出大量金銀投入到銀行司,這些人非富即貴,但這麼多金銀放于銀行司了,他們就會更加希望宋朝穩定繁榮昌盛,等於無形中將他們與國家的安危捆綁在一起。」
「朕明白了,就象朝堂置了言臣一般。」
「堯夫,此子承諾在中書只呆三年。你說他會不會急?」
第二天王巨來到中書。
然而現在這幾個人,都沒有往這三個方面去想。
「王卿,朕也未強要求你六年時間。」
宋朝與西夏小打小鬧的,遼國是巴不得的,但宋朝若滅掉西夏。遼國會面臨著什麼?
但真是這樣嗎?
雖然他也帶了一些工匠過來了,但必須得由他本人主持。
會不會虧損呢,這個王巨是反覆考核過的,絕對不會虧本,並且一旦執行后,面向所有群體,十文錢交子恐怕是用得最多的,並且面額很小,這意味著它發行的比例會在五種交子當中是最高的。
竟然這樣曲解。
實際不虧損所在,就是絲料不同,價格不同。
「如果這樣,也許是減少了部分兼并。」
如果這道詔書傳達下去,就會有許多人用金銀交稅。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