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章 安東都護府

王猛笑了笑,看向麾下眾部將,輕聲道:「扶余王一定是帶來了濊貊和挹婁方面的消息,快,有請。」
韓勇等諸將聞言,皆極為贊同的點了點頭,並非常佩服王猛的見識。
「將軍放心,我等一定不會說出去的。」眾晉軍將領異口同聲的說道。
很快,扶余王走進了王猛的中軍大帳,並抱拳行禮道:「小王參見將軍。」
「王上聖明,我大晉必然可以征服周邊諸國,將諸國的領土划入大晉的疆土。」心腹官員順從的說道。
在王猛的中軍大帳之中,王猛與麾下的部將正在商議如何對濊貊和挹婁用兵,雖然此刻王猛並不能肯定濊貊王和挹婁王是否會歸附大晉,但計劃的制定必須以最壞的情況為藍本,為此,他必須做好濊貊和挹婁拒絕歸附大晉的打算,這便是有備無患,是作為一名將領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將軍,那燕國兵馬怎麼辦?」韓勇問道。
華安何等聰明,自然立馬就明白了這名心腹官員的意思,是說王猛在外久了,很有可能會不好控制,萬一自立為王後果就嚴重了,所以要儘快將其召回。
當然,華安還聽出了另外一層意思,那便是嫉賢妒能,王猛取得的戰果實在是太輝煌了,這份功勞遠遠超過這些整日圍在華安身邊之人,如此,必然會讓這些心腹官員對王猛眼紅,從而想用這種辦法讓王猛返回洛陽,減少王猛立功的機會,同時,利用這種暗示方式,還可以或多或少的挑撥王猛與華安的關係,顯示自己處處為華安考慮的忠心,從而為自己的受寵提供便利。
王猛擺了擺手,正色道:「本將的計謀雖好,但也需要各位將軍全力以赴的協助,各位將軍一定要提高警惕。絕對不能將本將的策略說出去,負責一旦激起各國反抗,我軍將難以彈壓。」
幾名心腹官員,見華安居然有如此大的野心,皆有些心驚,大晉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疆土已經足夠遼闊了,而華安卻並不滿足。在收復全部大晉失地之後,又想著繼續向四周擴張了。
韓勇想了一下。抱拳道:「將軍,燕王怎麼辦,燕國所佔的幽州和平州已經全部被我軍收復,北方的領土也早已送給扶余等國,如今。該如何安置燕王呢?」
王猛擺了擺手手,正色道:「諸位將軍又考慮欠妥了,燕王與北方諸王不同,他是一名有著雄才大略的人。並曾稱霸北方,這樣的人是絕不能放虎歸山的,必須將其押往洛陽城,讓王上安置他,王上與燕王是多年前的老相識,相信會安排好燕王的,我等就不用操心了。」
由於河北的驛站已經建立的非常完善了,為此,王猛的信件,在不到十日的時間內就抵達了洛陽城,並交到了華安的手中。
濊貊王和挹婁王婉言拒絕了扶余王的建議,並表示國內物資匱乏,實在沒有多餘的財物可以進貢給大晉朝廷。並覺得歸附大晉並不能得到實質的好處,所以,不願意歸附。
「妙計,妙計啊!將軍的謀略猶如溫水煮青蛙一般,每一步都邁的很小,讓各國無法拒絕,待各國感覺到自己快要亡國的時候,已經毫無反抗之力了。」韓勇讚賞的誇讚道。
華安點頭道:「這僅僅是個開始,日後本王還要在西域組建安西都護府,在漠北組建安北都護府,在交州以南組建安南都護府,將大晉的版圖一直向外延伸,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晉土。」說完看向幾名心腹官員。
「啟稟將軍,正是此事。」扶余王說著一臉的愁苦。
王猛正色道:「我大晉王師以控制各國都城為主要使命,十余萬兵馬便足以,另外,待我軍安定下來之後,可以在各國招募士兵,從而組建一支由各族百姓構成的新軍,其中軍官必須為大晉將士,這支和圖書新軍來源越複雜越利於控制,因為他們不是來自同一國,勢必難以團結,這樣一來,我大晉便可以輕易的控制北方諸國,讓各國王室越來越虛弱,並適當的找一些謀反類的借口,將各國王室逐一消滅,消滅各國王室之後,便可以順利的實施州郡化了。」
王猛聞言,並沒有特別憤怒的表現,這種情況早就已經在他的預料之中了,之所以讓扶余王勸說濊貊王和挹婁王歸順大晉,也是為了先禮後兵,給他們一個機會,既然他們不珍惜就怪不得王猛出兵討伐了。
至於扶余王在信中所列出的威脅,濊貊王和挹婁王則非常的不屑一顧,因為,他們自持國家位於極北之地。氣候極其嚴寒,晉軍都是南方人,如何能夠忍受極北之地的氣候,所以根本不相信晉軍會花費大量的精力進攻他們,而且,北方資源相對匱乏,晉軍就算攻下他們的國土,也得不到什麼太有價值的東西,而他們隨時可以轉移,讓晉軍找不到他們在何處,如此,晉軍糧草匱乏之後,自然就會退去。
扶余王聞言大怒,大喝道:「挹婁王算什麼東西,居然敢藐視本王,真是豈有此理。」
想好這一切之後,王猛立即給華安寫了一封信,將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訴華安,並期望得到華安的支持。
「將軍,眼下正是寒冬臘月,越往北天氣越冷,不如多準備一些時日,待來年立春再北伐不遲。」扶余王開口建議道。
華安淡淡的笑了笑,正色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今,正應該按照王將軍的要求,將濊貊和挹婁一舉拿下,而後在扶余與高句麗邊境的地方新建一座大城,作為我大晉在東北方的駐地,並組建安東都護府,由王猛擔任第一任安東大都護,負責安撫和控制東北方向的諸小國。」
王猛見了扶余王的表情,便已經知道結果了,不過,還是問道:「怎麼,和_圖_書看大王的表情,事情似乎並不順利啊!」
「大王,濊貊王是桀驁不馴之輩,微臣這張嘴皮子都要磨破了,但他就是不肯歸附大晉,微臣實在是沒有辦法,所以,只能空著手回來。」一名臣子無奈的說道。
眾扶余臣子聞言,皆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因為他們也都很清楚,扶余經歷與燕國的一場大戰之後,已經元氣大傷,僅有的三四萬兵馬跟本就微不足道,為此,他們必須按照王猛的意願做事,否則,就極有可能導致亡國的後果。
「是,將軍。」眾晉軍將領異口同聲的應道。
「是啊!將軍,總不能讓燕王呆在扶余王城,與扶余王共處一城吧!」一名部將說道。
「王上,王將軍離開洛陽城的時候,僅僅帶領三千精銳,如今,居然控制了二十余萬兵馬,並佔據扶余王城,這份能力在大晉已經是無人能夠超越了,不過,如此優秀的人才,應該早些返回洛陽輔佐王上才是,長久的留在北面,只怕不太好啊!」一名心腹官員,小聲的說道。
「將軍的徐圖各國之策甚妙,我等遠遠不及。」一名部將跟著恭維道。
「將軍,不如在扶余找一座小城,讓扶余王將這座小城送給燕王,以作為燕國的國都,將軍覺得如何?」一名部將建議道。
王猛笑著點了點頭,看向韓勇等將領,正色道:「雖然我們暫時還不能將北方諸國改為州郡,但必須要在諸國駐軍,尤其是各國都城必須有大晉的優勢兵馬,以防止這些小國互相串聯反叛大晉,另外,我大晉駐軍所需的糧草供給也必須全部由當地負責,從而弱化各王國的財力,還有,為了逐步博得諸國百姓的好感和認同,我們必須強迫各國減輕稅賦,如此可以進一步壓縮他們的財力,而且,我們還要在各國城池建立儒學學堂,讓各國的孩子可以在學堂學習中原的文化,從而對中原嚮往和認同,進而和-圖-書便可以順利的實施州郡化改革。」
「大王,挹婁王更是脾氣暴躁,一聽大王要讓他歸附大晉,立馬就發火了,而且,還在大帳內辱罵大王貪生怕死,連狗熊都不如,微臣再次進言,就被他們趕了出去,而且他們還不給微臣食物,微臣不能活活餓死在異鄉,所以,就一路奔了回來,沒有辦好大王的差事,微臣有罪。」另一名臣子跪著請罪道。
扶余王點頭道:「小王不敢隱瞞將軍,濊貊王與挹婁王皆拒絕歸附大晉,尤其是挹婁王居然對小王派去的臣子惡語相向,實在讓小王氣憤,沒能完成將軍交代的重託,小王心裏實在是不安,特來向將軍致歉。」
「本王讓你們勸說濊貊王和挹婁王歸順大晉,你們是怎麼做的。」扶余王害怕王猛在北方進行州郡化,大聲斥責臣子的辦事不力。
看著王猛取得的戰果,華安高興的心花怒放,這份戰果遠遠超過華安的預料,讓華安產生了得到一筆意外之財的驚喜之感。
「既然濊貊王和挹婁王不識時務,那也就不能怪本將出兵討伐了,諸將立即回營備戰,隨時準備北伐濊貊和挹婁。」王猛大聲下令道。
王猛笑了笑,正色道:「燕國的兵馬已經被本將裁撤的只剩下五萬大軍,已經掀不起什麼風浪了。此次,這五萬燕軍將與我軍主力呆在一起,並看濊貊和挹婁的情況而定,若濊貊和挹婁投降大晉。則派遣燕軍與我軍一起駐紮在兩國的都城附近,以控制兩國,但若是兩國拒絕歸附大晉,則讓燕國兵馬為左路主力,向濊貊都城發起進攻,而我軍則向挹婁發起進攻。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濊貊和挹婁的都城,將此兩國納入大晉的版圖。」
華安滿意的點了點頭,並開始暢想萬國來朝的景象,有一首詩寫得好,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是一種多麼龐大的氣勢啊!
王猛站起身來,走到扶余王的身旁,正色https://m.hetubook.com.com道:「大王此來,是否是為了濊貊和挹婁。」
「將軍,扶余王來了。」一名親兵彙報道。
隨後,華安正式下達命令。讓王猛組建安東都護府,並正式任命王猛為安東都護府第一任大都護,治所建在扶余和高句麗的邊境地區,以同時控制兩國。
「這個王猛果然有手段,用了這麼短的時間,就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果,真是太厲害了。」華安感慨的說了出來。
在扶余王城方向,扶余王的臉色非常的不好,浮現出愁苦的鐵青色。他派出去的兩名心腹臣子全都回來了,並帶回了讓扶余王非常不滿的消息。
「將軍,若要在北方駐軍,需要多少兵馬為宜呢?」一名晉軍將領說道。
同時,為了在第一時間了解東北的情況,華安將數百名聰士派往東北,展開對各國以及晉軍的全方面的監視,以防止事情不按自己的計劃進行。
「王上要組建安東都護府。」幾名心腹官員全都驚訝的瞪大了眼睛。
其實,這些人還不清楚,這些都護府只是臨時的機構。為的是控制周圍諸國,待時機成熟之後,華安會撤銷這些都護府,直接對各都護府的轄區進行州郡化,將周邊各國的土地。正式划入大晉的固有領土,從而實現真正的拓土開疆。
顯然,此時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出兵是非常不利的,至少棉衣和棉被就需要準備很多,而且,南方的士兵未必能夠適應北方的極寒氣候,搞不好會凍傷,從而減弱大軍的戰鬥力,甚至由此導致大軍的全面戰敗。
「將軍高見,末將明白了。」韓勇抱拳應道。
「是啊!大王,挹婁王極為可惡,不過,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是否將實情告訴王猛。」一名臣子開口問道。
扶余王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這種事情拖不了多久的,還是告訴他得了,免得他對我們產生不滿,至於以後的事情,本王就顧不了這麼多了。」
※※※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