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忠魂依舊守遼東
第42章 何去何從(下)

縱觀大明,還能挑出一支人馬來鎮壓俺們嗎?
在這種情況下,祖大壽向皇太極投降,並向皇太極建言:自己妻子兒女均在錦州城裡,趁錦州不知自己已經投降,願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奪取錦州城。
天子之城又怎麼樣?京城百姓又怎麼樣?不是俺們拚死殺退了韃子,還不知道你們現在怎麼樣呢!
這,已經形同於「兵諫」!一種整個遼東軍上下對皇帝的「兵諫」。他們用自己的毅然離開,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態度,表達自己對朝廷對自己態度的不滿,對皇帝將自家督師下獄的不滿。
至於朱由檢的親筆詔書,前來傳旨的太監乾脆被變相軟禁在帳篷內,就是沒人來接旨。
這近乎是每個遼東軍心中的呼聲,在遼東,和后金對陣,他們無所畏懼,只因身後是自己飽受戰亂折磨的家園。
可他們萬萬沒有意識到,自家遼東軍這次負氣而走,究竟會給督師的處境帶來多大的危險,這些丘八們上陣殺敵確實是好手,但論到政治這方面,https://m.hetubook•com.com就有點不夠看了。
龍辰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字字鏗鏘道:「那就給那個不懂事的皇帝來個兵諫!諸位,莫非你們胯|下戰馬和手中兵刃都是假的?」
崇禎十四年,皇太極再次將錦州團團包圍,而且圍困了整整一年,祖大壽糧絕援盡,城中殺人相食的慘狀再度重演,祖大壽終於降清。
既然決定離開,那就不需要扭扭捏捏了,上到祖大壽下到每個遼東軍士卒心裏都憋著一股氣:
雖然最後的變節讓祖大壽成為了歷史上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但在龍辰心中他比那個殉國的史可法更應值得肯定,畢竟史可法除了最後殉國表明氣節,其實真的對阻擋滿清步伐毫無建樹,甚至由於他的瞎指揮方便了滿清奪取江南。而祖大壽,做的實在是夠多的了。
緊接著,朝野發現,兵部文書被遼東軍視為廢紙,就連天子親筆詔書也對遼東軍無效。
京師百姓對自己的鄙夷與那種對待,更是寒了這些遼東漢兒和*圖*書的心。
祖大壽目光中有神采閃爍,隨後坐回了椅子上,他在沉思,或者說他在權衡。
先不提他為國戍邊,阻擋女真鐵騎十余年,就光歷史上大凌河一役中:明大凌河城內糧絕薪盡,軍士飢甚,殺其修城夫役及商賈平民為食,析骸而炊,又執軍士之羸弱者殺而食之。
俺們的血,也是血;俺們的命,也是命。
祖大壽降清時,清朝統治者還沒能完全擊敗明朝軍隊。為了政治和軍事上的需要,清政權恩威並施,許以降將高官厚祿、宅邸田地。清定鼎北京后,賜宅祖大壽于大橋衚衕,衚衕遂更名為祖家街。順治十三年,祖大壽死於祖家街的府宅,他在北京生活了十二年。他死後,宅邸改建成祖家祠堂。
別跟那個時代的丘八們說什麼民族大義,自古「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大部分去當兵的,不就是為了那點糧餉嗎?丘八們想法其實很簡單,你跟他們談民族大義,江山社稷,對談們來說這是扯淡。那種被愛國主義精神武裝起來的真正軍隊和-圖-書,是數百年後毛太祖逆天獨創,在這個時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俺們的根,在遼東!
這種「兵諫」沒有揮戈面朝宮闕的忤逆聲勢,卻有著一股子堅決與果斷。畢竟滿蒙聯軍還在境內沒走,皇太極才剛出京畿呢,隨時可以回來。這時候走,擺明是將大明京師與皇帝棄之不管了。
在袁崇煥的帶領下,在京師之外對陣后金八旗,咱也不怕,因為帶領我們的是我們敬重的大帥!
遼東軍的不告而走,給京師大捷慶祝的餘韻澆上一盆冷水,引起大明朝野的巨大動蕩。
俺們是在遼東掙扎求存,不惜死,可那護著的是俺們自己的家園,俺們心甘情願!
龍辰記得在後世,寧遠中心的鼓樓上還有袁督師和祖將軍的塑像。督師慷慨陳詞,將軍低頭沉思。其實祖大壽的一生很像李陵!最終背舊主投降,卻終生不為新主效力!
吳襄冷哼一聲,「那萬一朝廷不放督師呢?」
但是,如今督師被下獄,已經激起了遼東軍上下的憤怒。
只是這支遼東軍,hetubook.com.com由於其組成成份大部分是遼東飽受滿洲蹂躪的漢民,所以對滿洲軍隊有著一股子復讎渴望,使其面對強大的八旗鐵騎時,也敢迎戰!
俺們來這裏,是因為袁崇煥帶著俺們來。
既然決定離開,那就走得爽快點。兵部文書?笑了,兵部算什麼東西。天子詔書?在遼東見慣了生死的漢子們最不怕的就是這賊老天,成天向著老天掙扎求活的丘八們,還怕那勞什子「天子」嗎?天子能拿咱們怎麼樣?
龍辰很理解祖大壽眼下的心態,甚至說龍辰也很理解祖大壽這個人,這個男人,即使在歷史上祖大壽投降了滿清,但後世除了那些個讀個半吊子歷史就喜歡瞎嚷嚷的小白,真正懂歷史的人都不會喜歡拿祖大壽說事。因為,這個男人,做的夠了。他盡到了自己的本份,即使他最後投降了滿清,但依舊無法抹殺他的功績!
「當今之計,就是先將蒙古韃子和女真韃子趕出去,正好攜此功績讓朝廷放人。」
當兵部快馬文書送來時,根本就沒進得去遼東軍軍陣,直接被行軍時hetubook.com.com散開的外圍游騎給截下來了,接著就是毫不客氣地搜身,兵部文書自然被搜了出來,最後文書不知所終,遼東軍還是不停的往遼東撤。
皇太極同意放祖大壽去錦州城,但沒想到祖大壽一回錦州城就組織防禦,抗擊清軍。皇太極兩次御駕親征,攻打錦州、寧遠城都未能攻克。遼東巡撫邱禾嘉探聽到祖大壽降清的情報報告給朝廷,崇禎皇帝不但沒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壽為左都督。這反倒讓祖大壽寢食難安:皇帝多疑,剛愎自用,怎麼會輕易放過自己?畢竟袁崇煥可是祖大壽親眼看著被崇禎下獄的。
俺們殺韃子,是因為要給俺們的親人報仇。
俺們家,在遼東。
在場遼東諸將紛紛倒吸一口氣,心裏都在嘀咕:這姓龍的是不是在朝鮮無法無天慣了,要不然怎麼到了大明境地還是這般桀驁,兵諫啊,那等於是逼迫君上。
故而崇禎皇帝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祖大壽均借故推辭,始終堅守在錦州城裡,再加上祖大壽掌握著遼東軍大部,崇禎也是投鼠忌器,一直沒動祖大壽。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