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暗潛風雲
第29章 萬松隨大軍出征

后蜀方面,當月,在得知了有秦州百姓跑到開封之後,蜀帝孟昶派遣趙季札前往秦州、鳳州巡視邊疆。秦州、鳳州還是趁著郭榮無力南下,自顧不暇而趁機侵佔的。
「准奏!」郭榮贊同丞相王浦的建議,隨即又遂遣鳳翔節度使王景、客省使昝居潤隨宣徽南院使向訓西征。
然後又張榜從民間招募身強力壯的入禁軍,同時下旨讓那個各個藩鎮挑選手下的精銳士兵入禁軍。
「松兒……」楊濛叫了一聲,他敖紅了的雙眸彷彿要滴出血來了,一顆渾濁的眼淚滴落下來。
趙德昭想到今日真是撞了邪了,沒想到一出門就遇到了《平邊策》的作者王朴,今日一番談論都是自己參照王朴的策略而來,說給王朴聽,怎麼王朴會問自己,他難道不知道嗎?自己的回答倒是促成了這一策論。
「臣推薦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向拱字星民,懷州河內人。始名訓,避周恭帝柴宗訓諱),此次出征。向訓可為重任。向訓此人,功勛卓著。廣順年間,遷皇城使,出監昭義屯軍。并州時,虎亭南之戰,殺三百餘人,擒百人,獲其帥王璠、曹海金,又敗其軍于壺關。后征慕容彥超,賊平后,遷為陝州巡檢。未幾,改客省使、知陝州。延州節度使高允權卒,朝廷命其權知州事,俄遷內客省使。此次北征,高平之捷,以功兼義成軍節度、https://www•hetubook.com•com河東行營前軍都監。所以向訓可堪西征大任。」
「陛下,臣以為失吳、蜀、幽、並皆由失道,無不以君暗臣邪、兵驕民困、奸黨內熾,武夫外橫,今取四邊,應反其行為,進賢退不肖,恩隱誡信,賞功罰罪,去奢節用,時使薄領。民心既歸,天意必從。至於攻取之道宜先取南唐江北諸州,得江北,江南易取。取江南,則嶺南、巴蜀可傳檄而定。南方既定,則燕地必望風內附,否則移兵攻之,席捲可平。至於河東北漢,自高平之役后力竭氣沮,不為邊患,宜後圖,待天下平后,可伺機一舉而擒……」
禁軍在封建時代直屬於帝王,擔任護衛帝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說白了也就是個保鏢的部隊。
「義父,戰場上刀槍無眼,義兄此去,昭兒擔心義兄的安危!」
……
自從顯德元年馮道死後,郭榮任王浦為丞相,高平之戰之後回到開封加任王溥為禮部尚書、監修國史。
……
「昭兒,不必多慮,我已經打算讓松兒投入禁軍之中了。松兒做起事情來十分可靠,若是換做其他人,義父不知道從哪裡找到這麼適合之人。」
大軍準備開始西征。
「能打入成都自然是最好的,但是松兒的安危為重,此次的計劃就暫時讓松兒呆在禁軍之中,取得功績,深和_圖_書得皇帝的信任。」楊濛道。
然後去年偷偷摸摸地報名投入了禁軍的懷抱,這件事情後來被趙德昭和楊濛知道了,非常責備他的任性妄為,可是後來就慢慢聽他解釋了。
高平之後,天子郭榮威嚴也越來越重,大臣都是俯首帖耳。去年顯德元年郭榮就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了,首先他下令裁撤禁軍。裁掉那些老爺兵。少爺兵,還有那些專門吃空餉的。
從長春堂來自成都和開封的線報發來的消息稱:
……
正如趙德昭所預料的,當日納比部郎中王朴向郭榮提出「先易后難、先南后北、各個擊破」的獻策,確定先攻后蜀,再征南唐、伐契丹,最後滅亡北漢的統一方略。
此刻王溥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
「昭兒不必擔心我,我這是心甘情願的。」萬松挺起胸膛,道,「如今我空有一身武藝,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而義父和昭兒,一個是長春堂的主上,一個是長春堂的少主,都是身份尊貴之人,而我現在無所事事,進入禁軍,可以實現義父的心愿,報答義父的養育之恩。松兒非常願意這麼做。」
他向大臣們詢問誰可以向西攻取秦州、鳳州,問:「諸位臣僚,你們認為此次出征,誰可堪此重任?」。
楊濛和萬松也知道趙德昭心中所想的,但他現在是長春堂的少主,所謂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因其身份和*圖*書尊貴,所以是重點保護對象。趙德昭也非常無奈。
「陛下,臣有一策,可滅其國!」王朴毫不誇張地回道。
總而言之,此策之中,王朴提出先攻南唐,取得南唐江北,再進一步而控制南方各國。以後再取后蜀和幽州,最後解決契丹邊患的這麼一個明確的戰略思想。朝廷之上所有大臣都仔細地聽著,王朴的一番策略真是精彩絕倫,堪為千古的出師表啊!
這時候比部郎中王朴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
上月伊始,秦州部分民眾趕到開封府,上書皇帝郭榮西征,郭榮早有此意,於是採納了意見,然而周圍獻策之人大多缺乏全見。郭榮以後唐、後晉以來,吳、蜀、幽、並不臣于中原王朝,天下不能統一,命近臣著《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開邊策》各一篇。郭榮就讓比部郎中王朴獻策。
開封內。
禁軍為大周的正規軍,大分部是駐紮在都城開封和附近,平時拱衛京師的安全,戰時開赴前線。
侍衛司有兩大主力:龍捷軍(馬軍),虎捷軍(步軍);以及其它兵馬。
如今進入四月了,春和日麗。
趙德昭白日聽父親趙匡胤說起周國大軍出征之事,於是乎入了夜,趙德昭去了城北客棧,一路之上都在想此次出征,萬松也在出征之列,上次他去報名投入禁軍,此刻已經成為禁軍一員了。
楊濛這幾日告訴趙德昭說,和-圖-書長春堂在成都的分部是他在十年前就已經設立的。
王朴就把趙德昭所言都回稟了郭榮。
萬松那個時候就在考慮要不要加入禁軍之中,一是為了建功立業,報答養育之恩;二是為了完成義父的心愿,滅了偽唐;三是可以藉著進入禁軍之名,把長春堂打入京畿和各地之中。
大周朝廷,禁軍之中分為兩大系統:殿前司,侍衛司。
其中,殿前司有兩大主力:鐵騎軍(馬軍),控鶴軍(步軍);以及內殿直,散指揮等兵馬。
三人在房間內說了很多話,然後這時候老九進來了,說道:「主上,少主,公子(稱呼萬松的),剛剛從成都傳來的消息,稱蜀帝命趙季禮出任秦鳳二州,而我們的人馬此時在成都之內,等待公子出征南下。到時候大軍若是攻入成都,公子就可以匯合那裡的人馬。」
郭榮聽了當下驚嘆連連,就採納王朴的策略。
十天後,孟昶派遣樞密院的王昭遠前往兩州地區安排兵力。
趙德昭當夜回去之後,暗自坐在書房之內,熟知歷史的他知道自從高平之戰後,郭榮開始有了統一中國的想法。
趙德昭哭笑不得,話說之後,郭榮就開啟了南下征戰之路。
郭榮道:「文伯,你有何奏?」
郭榮聽到王朴的稟奏,迫不及待想知道,就催問:「哦?!文伯說來聽聽。」
「齊物,何奏?」郭榮道。
萬松的這個計劃非常好,楊和-圖-書濛聽了非常贊同,只不過趙德昭有些捉摸不定,若是自己現在是個十多歲的少年,那就好了,可是現在才六歲,雖然每天都鍛煉,可是這個身子骨太過弱小脆弱,經不起折騰。
趙季札毛遂自薦,頂替掉了原本駐守在當地的雄武節度使韓繼勛和鳳州刺史王萬迪,擔任起了當地最高軍事將領的職務。
那日朝會之上,郭榮案首堆了厚厚的奏疏,全部都是大軍征戰的策略,可是沒有一份他看得入眼。他見文武百官坐在兩側,都在蹙眉思考。
……
車子到了涼城客棧之中,趙德昭脫口道:「義父!義兄!你們堅持自己的決定,為何不派其他的堂中兄弟去。」
「義兄!」趙德昭喊了一聲,隨即他從衣袖之中抽出一張平安符,給了萬松,「這是昭兒從相國寺中求來的,很靈驗的。」
「多謝昭兒!」萬松說完,趙德昭把平安符套在萬松的脖子上。
「義父,昭兒,你們不必擔心我的安危,我會好好保護自己的,此番出征,我一定會完成自己的使命的。」
王朴最近思索甚多,也得不出甚麼好的方法,今日因病累到在了御街之上,幸而被趙德昭發現,於是乎有了下文。
但在五代這個軍人執政時期,武人就是個香餑餑,禁軍可謂是精英,自己的父親趙匡胤當年也是投入了周太祖的軍隊之中,後來成為一名軍官,靠著征戰,一步步走到殿前都虞候職位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