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也不想再在這個事情上面浪費精力了。
更關鍵的是——它幾乎不會影響漢室既定的任何策略。
當然,不是受賜几杖,就可以當三老。
天下人的天下,當然要由天下人來決定!
至於黃老派,那就更不用說了,禮樂制度,也是黃老派的核心要素之一。
連天子禮都沒有,你覺得會有養老禮嗎?
看上去,似乎漢室的養老制度,已經冠絕世界了。
反正,不管怎麼搞,都不會影響其他事情。
甚至貫穿了整個兩漢的政治和歷史。
當然,推崇的方向不一樣。
乾脆把這個事情拿出來,讓「天下人」來決定!
所以,大傢伙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精神抖索,摩拳擦掌,全都準備大幹一場。
甚至就連朝臣們驚訝無比,在內心深處感覺,天子是不是玩大了?
天子用什麼禮,聽什麼音樂?諸侯王又用什麼禮,聽什麼音樂?這是關係到上下秩序的大事!
許多人都深深的覺得,這次天子召開石渠閣,真的可以說的上是誠意十足了!
微微清https://www.hetubook.com.com了清嗓子,周亞夫面帶的笑容的念道:「陛下詔曰:朕聞之古者有三老五更,先王親袒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酭,祝鯁在前,祝噎在後!今禮崩樂壞,先王之制無存,朕甚憫焉!諸子皆名士,明於古今之政,請教之以朕——何行可以復三老五更之制,以示天下,朕尊老之心?」
但,劉徹即位后,就一直準備將這個養老禮撿起來。
地方上名望高,年歲大的三老,甚至敢於拿著几杖,追著郡守、郡尉打。
禮樂,這是中國政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但禮儀這種事情……
但說出來,你可能不會相信——漢室至今沒有將這個制度規定完善,更沒有設計出一套相應的養老禮!
但不管怎麼說,在今時今日的漢室,諸子百家,在禮樂上的態度,是相同的——雖然很可能主張和訴求不同,但對其的重視是一定的!
所謂樂由中出,禮自外作,大樂與天地和同,大禮與天地同節。
養老、尊老和_圖_書、敬老!
雜家的幾個代表,更是激動難安!
歷史上,開始考慮設計和完善養老禮,那要等到東漢明帝時期,才會將這個事情視為國家大政,撿起來,鄭重的復興起來。
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唯有劉徹看著這個場面,有些哭笑不得。
就連墨家這個濃眉大眼的漢子,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他們也是禮樂制度的推崇者。
至於去上林苑遊獵,他甚至是胡服加身……
之後任何王朝,都再未有如此完善的尊老和養老體制。
因為,基本上,能夠出任三老的,不是當地德高望重,深受民眾擁戴的老者,就必然是退休致仕的高級官員和高級軍官。
但……
也就尚書和詩經里有些記載。
事實上,在他將這個議題放進去的時候,周亞夫就已知,此事必然會成為這石渠閣上的焦點。
但對方非但不敢還手,被打了,還要笑臉相迎,要說打的好!
法家雖然不在乎什麼禮樂,但,世界如此,他們也不得不依從。
連禮制都可以拿出
m.hetubook.com.com來讓天下人來討論!
依然然並卵……
這是漢室無可置疑的政治正確。
在漢室,三老的地位和威權,無可爭議!
也就是他這個骨子裡是個穿越者的傢伙,對此不敏感。
但其他所有人,卻基本上都覺得,這是天下的頭號大事,甚至比打匈奴還要重要!
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太上皇劉太公他老人家當年就帶著家臣和家兵,直接跟人干架!
有時候他甚至會Cos一把將軍,穿著特製的胸甲,騎著高頭大馬,在宮廷散步。
一般來說,平均每兩個受杖人,就會出現一個三老。
這既是因為做這個事情,可以刷無數聲望,更是一個可以鞏固統治,團結各階級的大殺器。
既可以讓諸子百家的巨頭們感受一下「世界在我手裡。我是國家主人翁」的滋味。
而這個事情一提出來,諸子百家,就連一直有些懶洋洋的黃老派也一下子就精神起來了。
這意味著目前漢室天下的三老數量,很可能達到千人之多!
根hetubook.com.com據丞相府統計,目前天下的受杖人,總計達到了將近兩千。
不過,這樣也好!
在理論上來說,沒有其他任何事情,比禮樂重要性更高的了。
因為,禮樂就是等級,就是社會階級的劃分方式。
所以,後世許多歷史學家和史官,都經常說西漢禮樂崩壞,這不是沒有原因。
太完美了!
雜家追求的,就是類似今天這樣的場面——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所以禮樂,在法家思想里也佔有重要篇幅。
現在也不會有——因為劉徹才不會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朝堂上面,黃老派和法家吵成了一團,根本無法達成共識。
他們享有著比擬甚至超越官員的特權!
這也是中國特殊的人文和思想環境所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
劉徹現在除了在正式場合,其他任何時候,他的衣著打扮都是隨心所欲。
但,三老必然是受杖人!
誰要敢還手,立刻就會被社會輿論和高層重壓給撕成碎片。
西漢皇帝在初期甚至連天子禮都沒有……
也可以讓天子享受一番阿諛奉https://www.hetubook.com.com承。
所以王者功成作樂,治定製禮!
它若不能被選,周亞夫都要懷疑世界了。
這麼好的議題,周亞夫找遍了整個漢室九卿衙門,翻遍了故紙堆,也只找出了這一個。
而,漢室的三老數量還不少!
正好拿著這個事情,來給自己臉上貼金!
因為老劉家就沒有制定天子禮的打算!
由於宗周毀滅已經幾百年了(平王東遷后,周王朝的影響就基本GG了),現在,幾乎沒有人知道,古代的禮儀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但偏偏,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好這一口。
但問題是,這種事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但並沒有任何人會來指責他。
從前沒有——想當年,劉邦當了皇帝,還跟大臣們同坐一席,講葷段子呢!後來還是叔孫通建議,搞了大朝議,才算停止了這種君臣上下打鬧和嬉戲的把戲。
所以,孔子說: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將第一個事情搞定,周亞夫就拿起了第二份帛書,在稍微掃了一眼后,周亞夫感慨:「果然如此!」
這種事情怎麼可以讓世俗之人來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