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萬里江山
第527章 精進槍械

當然,自從當年起事以來,尤其是近兩年的征戰,包括張海在內都對利用大量填裝好的簡單精製火器組成的新的火力與戰術體系十分滿意。按張海的看法:即便不考慮新軍主力比其他後世架空小說其他多半仿西方「排隊槍斃」模式的滑膛槍部隊在軟實力及精兵政策方面所擁有的優勢,其火力水平表現也遠遠超過了拿戰時期同等數量的西方列強步兵了。在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下能夠搞出來的單兵單件模式的火器還會有那麼大的價值和意義嗎?張海不敢做論斷,決定在第二天隨柳香一起去看一看。
「因為這些都是初此試製品,我們採取了和獨立近衛部隊差不多水準的鋼製槍管,槍管的加工也沒有花費多少功夫,卻沒有想到為了拉出合格的膛線來。我們六百名左右比較優秀的工匠分成三班倒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才完成這二百余支槍還有萬余發特製的子彈。幾千發那種前裝線膛槍所運用的特製子https://www.hetubook.com.com彈比滑膛槍的槍管加工還要費時。因為這半年的時間以來隊伍上有徵戰時期補充軍需的需要,我們用了摺合四百個工作人年的時間才完成這些武器的製作。後膛槍的成本主要在槍,而前裝槍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在於對彈的要求。」主要負責十分重要的槍銃製造部門的李師傅說道。
很顯然:新軍主力部隊同那些歐洲國家的建軍思想不同,當下的實際戰爭需求也不同。一些現在乃至後世的歐洲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武器成本,對於當下規模並不大務求精益求精的新軍來說卻是可以接受的。
即便是出宮微服受到限制的傳統帝王,也不可能僅僅靠在御書房內處理奏報就掌控權力。除了對不少臣工的召見外,還有一套太監體系負責接人待物乃至監督權力的履行和落實。
這靶場實際上是位於城內的火炮靶場,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誤傷城外的平www.hetubook.com.com民因此選擇了面向玄武湖或者紫金山的方向。可如今城內的這個近兩里左右的靶場上卻專門為步槍架起了一些獨特的架子,並在三百步到六百步左右只有火炮才能達成的中遠距離上也架起了一些步槍靶。不是兵工隊伍內的一些靶場的工人們還有些奇怪:什麼樣的火槍可以達到這麼遠的有效射程?
「工時成本大概是多少?」在測試與實射之前張海首先問道。
張海在昨天晚上的內部文件中早就知道了這大半年的時間以來新製造出的兩種火器是什麼,甚至可以說沒有張海在更早的時間提供的思路,就沒有這兩種火器的誕生。一種是有著穿越神器之稱的米涅彈前線膛槍,還有一種是幾年前在青州的時候就開始策劃的「弗格森後膛槍」當然現在它只有后裝線膛槍這一個名字。對於這兩種槍支,在張海的印象中都是技術含量完全不遜色于實用化的蒸汽機。克里米亞時期的俄國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都搞不順的東西,在17世紀的技術條件下是絕難實用化的。可是卻沒有想到新朝兵工體系實際上領先於西方的協作制度和標準化要求,外加更完善遊標卡尺和放大鏡的運用,再加上整個工場體系比較集中而不是分散在多處使得標準化方面更容易,使得小批量生產這類武器已經在事實上成為可能。只是要像19世紀的歐洲那樣成為隊伍的主流火力體系那毫無疑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已。
柳香這時候關注的卻是另一件事:「那些農具的生產難度不大。按照現在的生產進度來估計給官田裡的農民配備足夠的農具也問題不大,這些農具我們要免費的發放么?」
張海這才忽然發現:很多先進而方便的農業工具早在很早以前的時候就早已發明,結構也不複雜,然而直到近現代在傳統的小農經濟中不知未何,似乎仍未推廣和普及。想來想去也只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那就是在人均耕地面積有限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情況下,為了保持基層秩序的控制,有意的濫用人力,以低效來換取穩定。這個問題在全國僅有一億多人口的當下或許也存在,但至少在關外以及東南的官田系統能或許並不存在這個問題。
這時柳香就提到了這幾個月來依舊維持運轉的槍銃部門新制出的兩種火器,各約百余支左右,一種可以在有效射程達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情況下從後面填裝子彈。一種裝有更完善的膛線,可以讓子彈擁有相當的精度。
「按成本還有包括利潤在內總價格計算吧!即便這樣,每人的負擔也不過年均一兩而已。如果要彌補,我們可以在農業收購價格方面稍做一些調整就好。」張海最終認真的回到。
第二天早晨的時候張海和柳香沒有首先去宮城中部的臨時國庫,而是來到了宮城西,整個南京城西北處臨近紫金山的一處靶場。
張海起初想的也是免費發放這些農具,畢竟在江南官田中還要受取不算輕的稅賦,如果還要推廣這些成和_圖_書本對於普通農民來說算不上可以忽略的新式農具,怕是有不小的阻力。不過最終還是決定要在這方面強行攤派。免費得來的東西,同花費不小的代價得來的東西,那重視的程度肯定不同。如果這些複雜的農具得不到認真的對待,那恐怕要給有效壽命打上不少折扣。
張海也知道自己同樣不可能只靠自己及身邊的人在宅內處理政務就能掌控天下的權力,尤其是在新朝在很多方面的要求比傳統王朝更高的時候。因此對柳香說到:「直屬兵工單位就在宮城西,明天我們去看看吧,看看新出產的一批農具怎麼樣,能達到什麼樣的品質。兩萬多人的兵工單位,這方面是這幾年的重點。每年如果能生產出百余萬件犁耙,秧馬,耬車,那麼按照十年的周期計,就可以生產並民間保有千余萬件新式農具,這些東西都是漢代發明的了。可直到今天,在民間也並不普及,更別說品質等方面的要求了。僅僅是用於關外和江南的官田,想比就能夠增加不少效益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