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萬里江山
第528章 精進槍械(二)

第一輪開火射擊並不怎麼理想,針對八十步大概一百二十五米距離上的明軍傳統標準靶群,命中率也不過三分之二左右。這個射擊成績可以說相比使用精製的滑膛槍進行射擊並不怎樣突出。
聽到負責槍銃生產的人這樣的回答,張海大致有了個譜。八個步兵旅九十六個原有連隊,或者說現在的七十二個加強步兵連一共不過一萬六千左右的正牌連以下步兵。如果線膛槍只是做為輔助武器運用,那需求總數近衛及炮兵等一些特殊單位在內大概也就五千支左右的需求規模。即便在和平時期,現有的生產規模也能夠在五年之內組建足夠的線膛槍單位,考慮到從今年開始兵工體系要進行大範圍的擴充。核心槍銃兵工也將由萬餘人左右的規模擴充到至少兩萬五千人,實際上還有不少人工可以用在特製子彈的生產上。
沉默寡言的新軍主力部隊優秀戰士們在戰場上也經過很多考驗,因此並不怎樣畏和圖書懼新火器的射擊。這種新式的線膛槍械槍管雖然是鋼製的,但並沒有像其他槍銃那樣進行小型化處理,因此在開火的時候儘管這些槍械的槍口動能大了不少,可因為足夠的重量以及合適的人機功效也沒有怎樣讓戰士們覺得后坐力過大。
從主力部隊八個旅群連同水師四萬人左右的隊伍,再加上一萬人左右的兵工系統內的預備役還有一萬名左右各地優選而來的新兵一共六萬左右的隊伍中,每個官兵及預備官兵都建立了在射擊以及文化,政治等方面大致評定的檔案,各連隊的連長也都對此負責熟知一二。因此沒有花費多長時間就按照三十選一的標準從新軍主力隊伍里挑出了十名官兵準備在靶場上試射。
遠處傳過來的回答也並不令張海意外:對於初次使用米涅彈步槍而不熟悉其性能的人,大部分槍彈在一百幾十米遠的地方往往就會近失,落到敵人或靶子hetubook•com•com的腳下。這恐怕也是從克里米亞戰爭到淮軍和洋槍隊,在近代歷史上線膛槍最初普及的時候往往並無運用米涅彈步槍產生驚人戰果的原因。
這半年時間以來為了保證其他軍品的趕工,不到十分之一左右的槍銃工匠為了在遠遠比鐵更為堅固的鋼製槍管用簡單的車床鉤刀上開出六條等距的膛線,可是費老了人工。一天八個小時的工作日,熟練的工匠在那細小的鋼製槍管上也不過僅僅能開出半寸左右沿著槍管向內的膛線。除了在刻螺旋膛線上消耗了大量人工外,還消耗了不少刀具,在最初製造的時候即便是經過不少軍工場內鍛煉的工匠門也產生過不少的廢品槍管。
張海忽然向十名戰士問道:「你們誰有使用二十斤重型勾架臼銃的經驗?」張海所問的武器是一種新軍主力部隊後來也並不常見的裝備,本質上是一支精製的小炮,大概十二公斤二十斤左右的重量。后坐和_圖_書力非人力所能承受,往往需要勾掛在城牆上或者船舷上進行開火。青州之戰後就主要是炮兵部隊還有水師裝備過不少了,其他部隊更是很少運用。
「這槍似乎和滑膛槍沒有什麼區別,還更重了。」不少參加新槍試射的戰士有些失望的說道,張海讓這些人有什麼意見可以直接講出來,這些性格比較誠樸的骨幹在張海面前也沒有隱瞞。
「子彈的加工工時如何?」張海又問道。
「在其他方面的軍品壓力不重的情況下,負責槍銃生產的工匠為原來三分之一的情況下可以至少抽出兩千工匠維持新式線膛武器的生產。加上經過這大半年來的鍛煉不少工匠在這方面摸到了一些門道和經驗,在原料沒問題的情況下每年完成六百支線膛槍問題不大。」
為了檢驗這種槍在一般優秀戰士及基層軍官手中的效果,首先的測試是在沒有向這些人講解標尺原理的情況下進行的。
長期以來,新軍主力部隊的子彈消www.hetubook.com.com耗其實並不算多。每件槍銃配備的子彈數不過個位數而已。因此這也使得槍銃單位對子彈的加工成本並不怎樣敏感。
「每個工作月平均大概可以加工兩枚,五千發左右的前裝線膛槍特製子彈,這些就佔用了我們三百個人工左右,不過今後保證三枚符合要求的子彈問題不大。而至後膛槍的子彈,暫時沒有這樣大成本的要求,大概比那種特製子彈的成本三分之一左右,只需要佔用一百個左右的人工。」
這二百新式的線膛支槍及其必要的實際上消耗了千余名工匠大半年的時間,每套槍械的製造成本幾乎相當於七件鎖子甲的製造成本。為此不要說是一些工匠,就連張海本人也對這些槍支能不能擁有足夠的效能拿不下注意。
張海看了看一支前裝線膛步槍上的標尺,大致劃分有從一到四左右的刻度,大概是從一百米到四百米左右的標尺,除了這種常規標尺之外還有一種更複雜的彈道標尺,是做為在固定和_圖_書槍架上進行射擊運用的。很顯然:這是這是經過對槍械不少實射測試才得到的結果。按照槍銃工匠部門的說法,為了確定這兩種槍在各個彈道上的全部性能,就花費了幾百發造價不低的子彈用於測試。
「怎麼回事?」張海通過負責傳信的熱向報靶的人問道。
張海這時候更清楚的明白了為什麼在工業革命以前時代不少先進的槍械原本有可能製造出來,卻根本沒可能在歐洲普及的原因了。即便是後世的革命年代革命軍隊主力,抗戰或三十年代內戰時期自己損失一支槍械至少也要對應消耗近二百發子彈。而同以工業革命前的歐洲國家軍隊來說,即便是少數精銳部隊也無力承擔米涅彈的大規模製造。這樣一來,就使得原來設想中的用線膛槍大規模的培養類似南北戰爭時代狙擊手水準的「精確射手團」變的根本不可行,唯一需要確認的,就是整個新軍系統內那些優秀「分子」在運用線膛槍的時候可以達到什麼樣兒的水平。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