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萬里江山
第541章 新華書局

其實張海在宮內也能通過內情了解到有關這裏的不少資料,不過有關書刊報紙的內容也不可能全部送過來閱覽,這也讓張海有了看一看這裏的書刊的打算。
張海卻說道:「沒有那個必要。我們的隊伍不斷的進步,不斷的發展壯大,是能夠在短短的幾年內掃平關內關外,做到前人從來沒有做到過的事情之關鍵。並不是停留在過去的層面上。
張海仔細翻了翻這當中的書籍不由的搖了搖頭:「我軍的戰史沒必要保密,甚至戰鬥詳報也沒有必要。自從起事的這幾年戰爭以來,除了最初的時候利用臨時動員起來的力量進行的一些作戰,總體上看幾乎就沒有傷亡損失或者戰鬥力表現小於對手的情況。比比皆是的以少勝多,至少是以少扛多,力量不斷的發展壯大。這樣的一部戰史,我們有什麼必要把它藏著掖著?沒有這個必要。」
整個圖書區的分類安排在張海看來還算十分科學合理,從大部的分區到小m.hetubook.com.com部的分類,分種,使得人們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能在這裏找到要找的東西。張海這才發覺新朝如今要建設的東西還是很多,從科學院到大學乃至相關機構,還有完整的知識產權體系及其獎勵,當然,這些也都需要認真的規劃和投入。
這個出版量同後世的現代中國比起來可能連公開出版書籍的百分之一也不到,但是如果同這個時代比起來:僅僅是一兩年內的書籍種類出版量差不多就相當於最近幾十年以來整個東南一帶官民刊物的出版總量,相比文藝復興早期的歐洲書籍出版也多達數倍的速度。除了職業化的編創以及擁有龐大的圖書館做為索引這個方便之外,可以說比魯迅那種白話文還要白話文,幾乎見不到一絲「半文不白」感覺的大白話文的創作對於這時代的人們來說也可以說是極大的減輕了寫作的負擔。
雖然從兩年以前就掌控了整個東南之地,不和*圖*書過新軍隊伍內政治可靠且符合要求的文化專業編輯並不算多,在書籍編寫及出版方面這方面的人才至今也不過五百餘人,相當一部分還是隊伍內選拔出的文化骨幹。而且正規的書籍創作不同於後世的網文寫作,連同校對和修改還有討論及資料查找,像金庸那樣平均每天能完成千余字編寫的已經算是在這時代比較驚人的速度了。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新朝體系下有關新文化乃至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藝小說乃至畫冊方面的總計種類已達一點五億字兩千三百余種。
世界上第一份以日發行的報紙還要二三十年後才在德國出現,不過即便到近代,按日發行的報紙也並不多見。尤其是這種一張信息量就達到五千到一萬字上下的。因此,新華報的總編輯框架實際上是按每個月的三天或四天左右的時間為一「套」,第一天是有關新朝體系建設的非保密內容方面的政務新聞及軍隊戰事新聞。當然,有關張和*圖*書海及其弟子乃至不少人物的姓名還有相關的事情是很少上報的。包括各地的災情或其他重大時間也在集中在這方面;而半旬的第二天是有關經濟方面的新聞,如各地物價或菜價甚至包括不少的廣告內容。第三天是有關文學小說等故事還有體育方面的情況,各劇場的節目預告也包括在內。這樣,就能為不少人提供有關經濟方面的有可能盈利的信息並儘可能的確保銷量,並同時擁有政治功能及文娛功能。
「編輯組的一些人的意見是:這涉及到我軍當時的一些戰鬥力及訓練狀況乃至火力配系,還有戰力的實際表現。如果公開,是不是有可能為對手的戰鬥指揮提供依據?」李峰迴道。
張海在書店閑逛中來到了有關新軍主力部隊戰史方面的書籍儲藏區,這個地方只是張海通過內部的消息渠道得知的,整體上這個圖書室顯得很隱蔽,在種類分項上都沒有這一欄。
張海思索了片刻低聲回道:「去看看那些郊區m•hetubook•com•com來的孩子們的情況。」
李峰聽到這樣說也覺得從外圍的警戒安排再到張海及其身邊的人沒有什麼可讓自己必須陪同的了,就出了側門盡量選擇人少的通道向新華書局的辦公室走去了。
新軍主力部隊軍隊內部戰史編輯工作的時候沒有像後來有些國家那樣搞什麼三四套標準去糊弄人,並把一些東西列為絕密。因此新華書局這方面的編輯組也不知道以如何的原則在公共出版物中去描述,乾脆列為保密。
新華書局附近的圖書館藏書種類不是張海在短時間內能夠全面了解的,於是張海就來到了報紙發行的地方直接買了幾份每日出版的新華報。
「我們去那裡?」宋子悅問道。
在大概花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看完了這三天的新華報后張海看了看表,似乎想起了什麼:「文化體育方面這麼一大攤子事情任務也不算輕,我看時候也不早了。這中華書局裡你還有不少事情要處理吧?下午的時候我們再去新建的體育https://m•hetubook.com.com場那裡看看也不遲。」見李峰似乎有些由於,張海笑道:「我以及身邊的幾名戰士相互掩護,戰場上的千軍萬馬中也不畏懼,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新華書局是新朝最大的官方書刊發行之地,自然也就安排了書店與圖書館閱覽室一類的地方。同巨大的書刊發行量相伴隨的是足有一百五十新畝的面積,可以容納幾萬人比較寬鬆讀書閱覽兼選購功能的文化機構,藏書種類多達五萬余種百余萬冊。總數多達千余的閱覽室,閱覽和購書融為了一體。同時,這裏也是報刊的核心集散地。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意外火災帶來的損害,這裏不僅最大限度的減少木料的使用量而多用石料和地下圖書室,並且還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多層建築,主要為單層建築最多加上地下廳室組成。用於防火的水塔和溝渠也十分密集,更配備了多達一個營的專門消防隊伍及新軍主力部隊中不少人組成的專門的警衛營。
張海帶著宋子悅等人則出了新華書局報社的大門。
上一頁